援疆记忆(5) / 万方乐奏有于阗

东郭先生

<h3><br> 从乌鲁木齐到和田于田,从绵绵天山到巍巍昆仑,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南下,这是一条最古老的“沙漠公路”。可上溯到秦汉时期,不仅仅是西域南北交通要道,也是东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驿站。漫漫黄沙,湮没不了悠悠古道。印记在这条亘古未变古道上的辙痕,见证了各民族血肉交融,共同开拓,互鉴通和,万里同风,文化上一脉相承的历史。</h3> <h3>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h3> <h3>  精绝古城尼雅文化遗址</h3> <h3> 楼兰古城遗址<br> 我们走在历史的同一条路上,越天山,经英吉沙,转莎车,过叶城,至和田。一路上,思绪万千。沿途南向曾经是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莎车、西夜、皮山和于阗国。东向是精绝、且末和楼兰古国。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使者络绎不绝,丝绸之路,繁华之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西域文明与中原文明不可分割,息息相通。东来的风吹拂着西域的土,使得西域广袤的土地上更加朝气蓬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情。如今国家西部大开发,也使得这块土地变成一方热土,我们适逢这一历史机遇,当时不我待,奋力前行。数千年来,在这条路上,各族先民前赴后继,无不在昭示后来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h3> <h3>   </h3> <h3> </h3> <h3>  玉龙喀什河<br>  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和田地区于田县。但西域之于阗,应在今之和田一带。公元前二世纪,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于阗王拜服大唐王朝,将自己取名为李圣天。此后于阗国一直与内地中央王朝保持密切而友好的关系。处于昆仑山北麓的于阗国,因位居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而盛极一时。张骞通西域,已知有于阗一国。班超率军至于阗,于阗王出兵相助,以平匈奴。大唐玄奘亲历于阗,《大唐西域记》皆有记载。于阗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如今的和田,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二十一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素以盛产和田玉名闻遐迩。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由南向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塔里木河。每当夏日冰川融化,山洪挟带玉石俱下,河里便人潮涌动,怀揣梦想的人们纷纷在湍急的河水里踩玉捡玉,或溯流而上寻玉,场面蔚为壮观。</h3> <h3>  红柳和胡杨树</h3> <h3> 昆仑山</h3> <h3>  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塑像<br>  从和田到于田,180公里路程。在笔直而又望不到尽头的路一边,依然是莽莽戈壁,但一簇簇开满鲜艳红花的红柳,还有红柳丛中千年不倒的金黄胡杨,令我们眼前一亮,困意顿消。路的另一边,那就是昆仑山脉了,起伏有致的高山草原羊儿成群,远处山峦层叠,积雪覆盖,在太阳下闪着刺目的银光。同行的于田县委书记张秀成说起了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到北京见毛主席的故事,这也使我想起了读初一时语文课本里毛主席《浣溪沙 · 和柳亚子先生》诗词中的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朗朗乾坤,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新疆各族儿女,载歌载舞,奏上了欢乐的乐章。但当时懵懂的我对诗中的含义还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伟人诗人的浑然天成,信手拈来。心想诗人怎么在笔锋一转以后突然把笔触落到遥远的年代遥远的于阗来呢?当然更想不到的是我自己,二十多年后竟与诗中的于阗结下了三年的不解之缘。心有戚戚焉,我就借这句诗作标题吧。</h3> <h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