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防疫】疫情当前,爸爸妈妈用“❤️”陪伴,宅家做好三件事!

教育科研所

<p class="ql-block">大疫当前,我们的小城,抗疫行动正在进行中,而我们的生活,也正面临一场重大的考验,由此引发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特殊假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每天长时间的在一起,家庭教育我们怎么应对?当然,每一位家长自然都有自己的锦囊妙计,今天,再给大家提供三个好办法,那就是聊起来、动起来、思起来。那么,家长与孩子聊什么怎么聊,以及做哪些思考和行动呢?一起来看吧!</p> <p class="ql-block">“聊”就是家庭成员俱乐部式的乌托邦、神仙会、头脑风暴,但“聊”不是目的,是寻找智慧,达成共识。“聊”开了,“聊”透了,心就平了,气就顺了,劲也就足了。</p><p class="ql-block">“聊”什么呢?有三个基本层面的东西可聊。</p> <p class="ql-block">(一)是因“疫灾”引发的话题</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全天候“封城”?</p><p class="ql-block">什么是群因性焦虑?</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自我性恐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志愿者行动?</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p><p class="ql-block">还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态度是什么?我国政府的基本决策是什么?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应是什么?这些话题要从概念、学理、事实及应对上聊出彼此的答案,再通过认知的归集理出一个头绪:这就是在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家国情怀、英勇卫国等问题上有新认知、新概念、新作为。</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选自北林区各中小学宣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二)是因“宅家”引发的话题</p><p class="ql-block">1.就家里而言:</p><p class="ql-block">怎样重构家庭生活关系?</p><p class="ql-block">(平等、民主、融洽)</p><p class="ql-block">怎样重组家庭生活安排?</p><p class="ql-block">(家务、分工、协同)</p><p class="ql-block">怎样重定家庭生活格调?</p><p class="ql-block">(价值、意义、关键)</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基本原则: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亲情关系第三。</p><p class="ql-block">2.就家外而言:</p><p class="ql-block">每天的疫情你怎么看?你能读懂这些图表吗?你能做出理性的事实判断吗?</p><p class="ql-block">每天的英雄你怎么看?他们离你远吗?如果你是一位医护工作者,你会怎样选择?</p><p class="ql-block">每天的病友你怎么看?你是否能做到感同深受?用你的方式给予他们一份爱?</p> <p class="ql-block">(三)是因“学习”引发的话题</p><p class="ql-block">1.“宅家不停学”,我们学什么?</p><p class="ql-block">简而言之“三开启一保证”,所谓“三开启”,一是开启生命教育的专题学习,怎样认知生命?怎样理解死亡?怎样体悟真情?怎样践行大爱?二是开启线上教育的特别学习,怎么准备?怎么自学?怎么沟通?怎么听课?怎么检测?怎么反思?三是开启生活教育的针对性学习,了解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灾害”、什么是“网灾”,进而思考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等等;所谓“一保证”就是保证自己的正常的学业学习,保时保质保量。</p><p class="ql-block">2.“有学不在校”,我们做什么?</p><p class="ql-block">一是基本角色的重塑。家长可“少说、多做、巧陪伴”,同学可“主动、积极、多动手”;二是常态学习的提升。要计划、目标、任务、检测“四位一体”。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化。抓住一个关键:学科短板、知识短板、考试短板(毕业年级的同学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打通两个学习:线上、线下;关注三个发展:精神、身心、学业。</p> <p class="ql-block">生命在于运动,家庭在于行动和感动。这里的“动”是“身、眼、心、神”“四位一体”的“动”,目的是让自己身心愉悦,心眼清明,精神明亮,以强大的生命力、免疫力和平衡力,战胜疫魔的挑战。</p><p class="ql-block">(视频由英俊小学四年九班王文轩同学和家长录制)</p> <p class="ql-block">1.让身体“动”起来,开展家庭体育</p><p class="ql-block">不妨尝试:学生操同做,小球赛同打,健步走同行,棋类赛互比,小瑜伽互练,搏击拳互晒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2.让眼睛“亮”起来,开展家庭阅读</p><p class="ql-block">阅读是现代家庭的必修课,也是永不离线的生命修炼,不妨真正的品经典,多读点文史哲;真正的读原著,在原汁原味中陶冶自己;真正的敬大师,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p> <p class="ql-block">3.让心灵“美”起来,开展家庭欣赏</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与孩子一起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养成系统性欣赏的嗜好:</p><p class="ql-block">第一,系统地品赏音乐。了解古典音乐(巴赫、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约翰斯特劳斯),了解中国民乐(《二泉映月》(二胡)、《喜相逢》(笛子)、《高山流水》(古筝)、《十面埋伏》(琵琶)),了解中国民歌(《南泥湾》、《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了解灵歌(黑人音乐),了解布鲁斯。</p><p class="ql-block">第二,系统地品味戏剧。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喜剧?什么是观念剧?有两个大剧可深度观赏,一个北京人艺的《茶馆》,一个是百老汇的《魅影》。</p><p class="ql-block">第三,系统地品观名画。莫奈的《日出》,毕加索的《亚威隆德少妇》,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梵高的《星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的《虾》。</p> <p class="ql-block">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既是家庭教育的自然净化,也是家庭血脉的亲情浓化,更是家庭境界的精神升华。</p> <p class="ql-block">1.要思考“家长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有这样的先哲给了我们以这样的表率,梁启超——九个孩子九个成才,他在与子女的相处中,有几条基本的经验:</p><p class="ql-block">莫问收获,但求耕耘</p><p class="ql-block">不要填鸭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与子女做朋友</p><p class="ql-block">自己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p><p class="ql-block">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p><p class="ql-block">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p><p class="ql-block">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p><p class="ql-block">对于功课绝不责备</p><p class="ql-block">通达、健强的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2.要思考“孩子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教育厅陈根芳厅长有一个著名的灵魂拷问:“现在年轻一代玩的吃鸡、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剧本杀、密室逃脱,你玩过吗?他们追捧的李现、肖战、王一博,你知道是谁吗?我们要尊重亲近年轻一代,才能引领年轻一代。”还有“孩子们用微信聊天其实是应付家长的,他们真正活跃的地方是QQ。因为那个地方可以认识更多的陌生人,互动也更多,但我们这些成人基本上都不用这个沟通。”</p><p class="ql-block">他认为,现在教育对象基本属于95后、00后甚至10后,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质和量超越了上辈;他们的痛点、痒点、兴趣点、吐槽点分布在哪里,跟上一代有巨大差异。我们应该承认,代际对立与冲突已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几代人之间。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年轻一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就会越来越大,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难“被引导”“被教育”,更谈不上有效、有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了。“只有尊重亲近年轻一代,学习、了解、掌握他们话语体系,才能更有效、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他们。”</p> <p class="ql-block">3.要思考“家庭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家庭的模样讲究的就是文明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手机,是文明;</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麻将,是文明;</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八卦,是文明;</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争执,是文明;</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应酬,是文明;</p><p class="ql-block">放下无谓的野味,是文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样的“每日三件事”,让家庭生出一派新气息。</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请大家每天用5分钟时间,给自己一个安静、舒服、温暖的空间,关爱自己的身体与心情。在此期间,因疫情原因,您出现了焦虑不安的情绪,又或者家庭教育方面遇到困难,北林教育“疫情心理援助服务队”愿意竭诚为您提供帮助,拨打热线电话、添加微信均可,我们一直都陪伴在您身边!</p>

什么

家庭

无谓

年轻一代

家长

学习

教育

思考

怎么

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