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晚年:3年搬家180次,死时无衣物遮身;好友:活得像流浪狗

情感美主ambassador老师

<p><b>◎张爱玲: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b></p><p><br></p><p>在滚滚红尘的烟雨民国,张爱玲是真正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并且从翰墨书香之族走出来的传奇女子。</p><p><br></p><p>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晚清名臣,被誉为“天下三大翰林之一”,祖母李菊耦是权倾朝野的清代重臣李鸿章的爱女!</p><p><br></p><p><b>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将张爱玲塑造为最地道的贵族小姐,全身透露着典雅的气质。</b></p><p><br></p><p>然而命运不允,出生于1920年的张爱玲,却恰好与风雨飘扬的古老中国狭路相逢。</p><p><br></p><p>因此,时代的底色和故乡的气息,如同宿命般贯穿在她的经历中;以至于,她毕生的爱恨纠葛,始终与她的童年时光一脉相承。</p><p><br></p><p>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张佩纶和李菊耦的独子,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而母亲黄逸梵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女儿,因为自小接受西方先进教育,性格浪漫勇敢,因此成为了民国时期最为耀眼的现代女性。</p><p><br></p><p>性格和理想的不匹配,也让这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只是这悲剧的最大受害者不是两位当事人,而是他们的女儿:张爱玲。</p><p><br></p><p>张爱玲幼年时,母亲黄逸梵因不满丈夫的堕落颓废,便以去英国留学为由,离开了这个迂腐家庭;等到张爱玲10岁时,长期分离的父母终于选择了离婚,尚不经人世的张爱玲只能继续和父亲一起生活。</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d2goz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婚姻的真相:没有不出轨的伴侣</a></p> <p>可这段看似平静的生活,仅仅维持了四年便匆匆结束了!</p><p><br></p><p>14岁那年,张爱玲的父亲迎娶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p><p><br></p><p>自后母进门时,孙用蕃这三个字,便成为张爱玲毕生无法逃脱的梦魇!</p><p><br></p><p>孙用蕃性格乖戾,做事狠毒,常常在言语和生活上折磨张爱玲姐弟;而固执的父亲又总是站在后母那边,这也让张爱玲在童年饱受创伤。</p><p><br></p><p>一次,张爱玲因为和后母发生激烈争执,竟被不通情理的父亲拘禁半年之久,期间甚至差点死于疾病;还是在佣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p><p><br></p><p>也因为这件事,对家族彻底失望的张爱玲前往上海寻找母亲,从此再也没有回过父亲的家。</p><p><br></p><p>然而,母亲黄逸梵却给出了张爱玲最为苛刻的选择:</p><p><br></p><p>要么自己赚取学费读书,要么嫁人过上好日子。</p><p><br></p><p>而后母子两人的相处时光,更如锋利的刻刀,毫不留情地将张爱玲对亲情的渴求全然割碎;至此,这位传奇女子的人生便被剥夺了对亲情的感知度。</p><p><br></p><p>她曾在《留情》中喟叹:</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i></p><p><br></p><p>诚然如此,童年不被善待的孩子,终究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弥补生命的缺失;可无奈的是,不曾感受到爱是何等滋味,有哪来正确去爱的方式呢?</p><p><br></p><p>所以纵观张爱玲的人生,可以发现:</p><p><br></p><p>不管是与父母,还是在感情世界中,她始终没有得到过真爱和安稳。</p><p><br></p><p>年少盛名时,她为了那个胡姓男子,可以跨过诸江丽水、颠沛流离;只因爱他的那颗心,已经跌到尘埃中。</p><p><br></p><p>可在经历背叛的痛苦和沉沦后,天生的优雅和尊贵迫使她,以决然离去的方式保存最后的尊严。</p><p><br></p><p>颠沛流离中,她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与三流作家赖雅相知相爱;可无奈造化弄人,两人结婚仅仅两个月,赖雅便中风瘫痪,丧失了工作和自理能力。</p><p><br></p> <p>为了撑起这个刚安稳不久的家庭,张爱玲只得埋头写剧本赚钱养家;不仅如此,她还得在这段10年的婚姻中扮演护士、义工的角色,照顾这个大小便失禁的丈夫。</p><p><br></p><p>这样复杂坎坷的经历,也让后人提及她的人生时,总有着说不尽的话题。</p><p><br></p><p>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p><p><br></p><p>品读她的人生,就如同翻开了那部未完的《红楼梦》。</p><p><br></p><p>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有人敢说自己理解她,就像没有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p><p><br></p><p>但即便如此,她孤傲清冷的活法,还是无数人让人着迷。</p><p><br></p><p><b>◎为避世曾3年搬家180次,友人称其如同流浪狗</b></p><p><br></p><p>茫茫世间的生存法则,往往是提倡个人融入集体,个人意志服从集体观念。</p><p><br></p><p>这样根深蒂固的生存方式,也让我们往往丧失了遵循本心的能力。</p><p><br></p><p>可张爱玲偏不:她的一生是彻底自控的!</p><p><br></p><p>就如她说:“我不太依照别人的标准生活。”</p><p><br></p><p>她的一生都为自己而活,虽然每一个选择都很任性,但每一个选择都忠于她自己的灵魂。</p><p><br></p><p>所以,在她晚年的时光中,她选择了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p><p><br></p><p>晚年的张爱玲身体一直不太好:牙病、皮肤病、头痛、脚肿等问题,一直侵蚀着她的生命。</p><p><br></p><p>为此,当时的文刊编辑水晶还曾在《中国时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张爱玲病了》,以唤起各地张迷的共同关注。</p><p><br></p><p>可对于这项善意,张爱玲并不领情,怪他泄露了个人隐私。</p><p><br></p><p>水晶只能叹息:“无意间得罪了她,被摒于张门之外,连去看望的资格都失去了!”</p><p><br></p><p>特别是丈夫赖雅去世后,张爱玲更是完全在美国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p><p><br></p><p>她不接电话,不开信箱,不见客人,不论白天黑夜都开着电视和电灯……</p><p><br></p><p>明明害怕寂寞和黑暗,却又拒绝城市间的一切热闹和烟火。</p><p><br></p><p>但即便她努力避世,可世人却都在寻找她。</p><p><br></p> <p>特别是当时一个叫做戴文采的记者,从十九岁起就崇拜张爱玲,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张爱玲的地址,就写信去给张爱玲,表示希望能够拜访一下。</p><p><br></p><p>张爱玲没有理会她,戴文采便自己找到了张爱玲住的公寓,租住在张爱玲隔壁的那间房。</p><p><br></p><p>结果整整等了一个月不见张爱玲出门,戴文才只好每天贴着墙壁听张爱玲住房的动静;最终漫长等待后,才看见了张爱玲出来倒垃圾!</p><p><br></p><p>蛰伏多月却一无所获,想必谁也不会甘心!</p><p><br></p><p>所以戴文采选择了把张爱玲刚丢下的全部垃圾用树枝勾了上来,像侦探一样分析,并且写出了一篇文章来分享自己与张爱玲的近距离接触。</p><p><br></p><p>没想到这篇文章发表之后,竟然备受读者关注。</p><p><br></p><p>可这些关注,对于极力避世的张爱玲来说,是极大的困扰。</p><p><br></p><p>此后有一点风吹草动,张爱玲就会搬家,并且频繁地搬家。</p><p><br></p><p>有记录清楚表明,仅自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在这短短3年半之内,她的迁居次数就多达180多回,折合算下来,相当于每个星期要搬家一次。</p><p><br></p><p>这段时间内,张爱玲为减轻拖累,不得不尽量丢弃一些“身外之物”,没想到最后渐成习惯,反倒视常人在意的那些家居摆设为累赘了。</p><p><br></p><p>所以当人们叹她晚景清贫时,她却只嫌身外之物丢得不够。</p><p><br></p><p>在张爱玲的最后十年中,她一直穿中国生产的最便宜的塑料拖鞋,穿了不久就扔掉;厨房里也多是纸碗和塑料刀叉,用过即扔。</p><p><br></p><p>据说:就连去世前四个月,她还写信给好友林式同,说想搬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或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去。</p><p><br></p><p>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挑选的那两个地方都是沙漠。</p><p><br></p> <p>总之,晚年的张爱玲几乎不与任何人联络,最后住在汽车旅馆,汽车旅馆虽简陋,却定期有人清扫,连床也不用铺,对她倒也正合适。</p><p><br></p><p>搬家如此频繁的原因,除了躲避外人的打扰,更是因为躲跳蚤。</p><p><br></p><p>张爱玲晚年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她认为是跳蚤导致了自己的皮肤病。</p><p><br></p><p>张爱玲生前好友宋淇曾这样形容她:如同流浪狗般四处漂泊!</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自1984年起染上了跳蚤,她为了躲避跳蚤不得不三天换一家汽车旅馆,为了省钱,她买了一只二手货冰箱,跳蚤即从箱底繁殖,弄得她走投无路。”</i></p><p><br></p><p>那时候的张爱玲,为了躲避跳蚤便不停地剪头发。头发稍长一点,她就开始担心灯光照不进去,看不到虱子;后来干脆把头发剃掉,戴假发出门,所以在她的遗物里就有好几顶假发。</p><p><br></p><p>当身体出现红肿后去看医生,可医生却说她心理作怪,每每寻医得不到满意结果;然而每天晚上,张爱玲的两足依旧会被咬得红肿。</p><p><br></p><p>这样的晚年境况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以至于很多研究者甚至揣测,她是否精神出现了问题。</p><p><br></p><p>十九岁的时候,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p><p><br></p><p>可谁又能想到:这句年少成名的话,竟然成了她晚年生活的谶语。</p><p><br></p><p><b>◎去世时一丝不挂,只为治疗自己的皮肤病</b></p><p><br></p><p>晚年独居的张爱玲,无时无刻不感到被跳蚤追赶着,心里的厌恶和烦恼可想而知;而逃避这种痛苦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搬家。</p><p><br></p><p>因为竭力避世,她的搬家地址很少有人知道;唯有林式同先生是她对外的唯一联系。</p><p><br></p><p>林式同先生是学者庄信正在美国读书时候认识的朋友,张爱玲晚年住在洛杉矶,林先生恰好也在洛杉矶,当时的庄信正在纽约,因而托付他照顾张爱玲,以备她不时之需。</p><p><br></p><p>没想到,庄信正这番苦心安排,竟真的派上了用场!</p><p><br></p><p>那是1995年9月8日上午,房东太太的女儿突然给林式同先生去了电话。</p><p><br></p><p>内容是:张爱玲去世了!</p><p><br></p><p>接到电话的林式同简直不敢置信,因为不久前他们还像往常一样通了个电话。</p><p><br></p><p>等他连忙驱车赶到张爱玲公寓时,却因眼前的场景不觉泪目:</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身上没有穿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i></p><p><br></p><p>她去世时之所以一丝不挂,便是以为通过日光灯的照射能够治疗皮肤病;而旁边的那盏日光灯是不久前刚买的。</p><p><br></p> <p>没有人知道她去世的准确时间,因为她被房东发现时已经去世了一星期左右。</p><p><br></p><p>但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是准备好了一切等待死亡。</p><p><br></p><p>空荡的房间中,她的随身东西已收拾好,遗物也放在明显的位置。</p><p><br></p><p>崭新的信封中,也装好了委托林式同的简单遗嘱:</p><p><br></p><p>一,一旦弃世,所有财产赠予宋淇夫妇;</p><p><br></p><p>二,希望立即火化,不要殡殓仪式,如在内陆,骨灰撒在任何广漠无人处。</p><p><br></p><p>之所以选择把全部财产赠予好友宋淇夫妇,是因为在张爱玲最艰难的时候,两人曾给过张爱玲安身之所;这份情谊,她是到死也要归还的!</p><p><br></p><p>林式同忠实地执行了她的遗愿,在9月30日张爱玲生日那天,她的的骨灰撒进了太平洋。</p><p><br></p><p>饱受战火离乱,飘荡异国他乡!</p><p><br></p><p>即便在这颠沛流离的一生结束时,她依旧没有归宿。</p><p><br></p><p>也或许是她自己根本不想再要什么归宿了,便选择了简单的随风而逝。</p><p><br></p><p>一代才女就这样带着她的灵魂与世隔绝,无论是灵魂或是肉体,她也终于可以不被这世俗羁绊。</p><p><br></p><p><b>◎悲凉的宿命与刻薄的文笔,是人们爱她的重要原因</b></p><p><br></p><p>许多人说晚年的张爱玲过得凄凉、悲惨。</p><p><br></p><p>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生活拮据等充满悲剧性的描述,成为了贴在她晚年生活的标签。</p><p><br></p><p>就连作家叶兆言也感叹: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是一声重重的叹息。</p><p><br></p><p>可实际上,品读完张爱玲的人生,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p><p><br></p><p>先不说她死后留下了大笔资产,全然赠予好友宋淇夫妇;单是去看她的生活方式,就足以看到她内心的勇敢和富足。</p><p><br></p><p>颠沛流离也好,晚年避世也好,这些选择始终是忠于她内心的,更是她自我灵魂的安处。</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就如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i></p><p><br></p><p>所以,张爱玲是快乐的,因为她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顺应天意地离开。</p><p><br></p><p>于茫茫红尘寻一处心灵雅居,乐我所乐,这本就是坚守自我的英雄主义。</p><p><br></p><p>很少有人不爱张爱玲;她是才情斐然的奇女子,也是尝遍世间冷暖的落寞人。</p><p><br></p><p>对于复杂的人性:她这样评价:人性是一本复杂耐读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p><p><br></p><p>所以,她的佳作也写尽了最绚烂和苍凉的风花雪月,写透了最真实也最虚伪的男女情爱;这些可悲可怜的人物命运,也映衬出了鲜活真实的世间百态,以至于每个人都能在她的作品里看见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p><p><br></p><p>这份悲凉刻薄的文学风格,也成为人们喜爱她的重要原因。</p><p><br></p><p>作家陈克华曾赞誉:“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p><p><br></p><p>文坛“鬼才”贾平凹也说:“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p><p><br></p> <p><b>有人说,人生一世,不过情爱二字。</b></p><p><br></p><p>多少写情的作家桎梏于凡俗情爱中,可张爱玲却告诉你:人心最是复杂,复杂到连它的主人也不了解。</p><p><br></p><p>少年时读琼瑶,以为爱情就是撕心裂肺,女人就是为情而活。</p><p><br></p><p>懂事后读张爱玲,方知太过极致执着的爱,都是劫难!</p><p><br></p><p>在她笔下,不管是没落贵族的女儿,还是欢场的交际花,亦或是旧式家族的少奶奶,都生活在各自的悲剧中,而悲剧落幕处恰又撕扯了人性的遮羞布!</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d2gozm?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婚姻的真相:没有不出轨的伴侣</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