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三苏传神韵,一祠阅古今

依恋

<p class="ql-block">  这是跨越北纬30度的又一方传奇之地,这是孕育了一位人类千年英雄的荣耀之乡,这是中国故事里最具诗情画意的人文之城,这里,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p><p class="ql-block"> 眉山,古称眉州,它有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2300年的州郡建制史;自古以来,眉山就以“千载诗书城”、“八百进士乡”的文化传奇享誉天下。</p><p class="ql-block"> 这里孕育出苏洵、苏轼、苏辙“三苏文化”的灵光异彩,诞生了彭祖、虞允文等熠熠生辉的中华名人。</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北宋和南宋的300多年间,有886位进士出自眉山,其文学之风盛况空前,宋仁宗如是称赞: “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山!”</p> <p class="ql-block">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这是苏东坡笔下的家乡——眉山。</p><p class="ql-block"> 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苏东坡给了这个城市以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一座浸透浓郁书香的名城。</p><p class="ql-block"> 眉山,位于成都之南、岷江之滨,如今,它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即将形成的大成都都市圈,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岷江之滨,2000余亩的东坡湿地与环绕穿插的1000余亩东坡湖水,为眉山带来了湖光潋滟、白鹭翔集的靓景。</p><p class="ql-block"> 人在园中,园在城中是这座千载诗书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美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其代表人物李白、苏轼就诞生在人杰地灵的四川。</p><p class="ql-block"> 曾去过江油的李白故里,此次,怀着景仰之心再一次来到眉山,在老城古纱毂行街上,穿过这座牌坊,走进了三苏故里。</p> <p class="ql-block">  在这古意盎然的街上,在一片苍翠古树林中,掩映着红墙黛瓦的庭院——三苏祠。</p><p class="ql-block"> 祠的对面是三苏纪念馆,进入馆内,屏风前立着苏洵、苏轼、苏辙塑像,屏风上是朱德的题词:“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干古,峨眉共比高”。</p> <p class="ql-block">  “一家三父子”,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苏洵为父,轼、辙为子,世称“三苏”。</p><p class="ql-block">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为一代文章宗师。他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寄托在苏轼、苏辙身上,并对他们精心培养和教育。</p><p class="ql-block"> 仁宗嘉祐初年,受成都太守张方平、雅州太守雷简夫举荐,苏洵携二子苏轼、苏辙进京,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并上《权书》等文章二十二篇,轰动京师,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三苏文化,不仅是眉山人民、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仁宗嘉祐二年金榜题名,入朝为官,曾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兵部和礼部尚书。 </p><p class="ql-block"> 苏轼,他的一生虽经历几度沉浮,苏轼始终妙手著文章,以铁肩担道义,先后出任凤翔、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方官,以其卓著的政绩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中国唯一的"千年英雄”。</p><p class="ql-block"> 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內评选十二位“千年英雄”,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苏辙,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p><p class="ql-block"> 十九岁时,苏辙与兄苏轼同榜进士及弟,入朝为官;哲宗元祐元年后,苏辙七年之中八次升迁,先后升任秘书省校书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成为元祐时期的执政大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元祐四年,苏辙以翰林学士、知制诰身份出使契丹,贺辽主生辰,此后,契丹(辽国)便盛传习学三苏文章。</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遗存,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南大门,为三檐歇山式屋顶,门楣上悬挂的黑底金字横匾“三苏祠”,是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到三苏祠拜谒苏轼所书。</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南大门,前厅是第一座建筑,它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p><p class="ql-block"> 门楣正中为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眉州知州洪运开书“文献一家”匾额,文献,古指圣贤,即一家都是圣贤。</p><p class="ql-block"> 门坊上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由清雍正时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撰文。</p><p class="ql-block"> “千古文章四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说,唐宋八大家中,苏轼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最为有名,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  穿过前厅,便是飨殿,也称正殿,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正中为苏洵像,两侧为苏轼、苏辙像。</p><p class="ql-block"> 殿前三楹有清代题匾三个,中间为“是父是子”,两侧分别为“文章气节”、“文峰鼎峙”。</p><p class="ql-block"> “是父是子”是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眉州知州蔡宗建所书,对三苏父子,表达了由衷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种说法“三苏源于栾,兴于眉”。</p><p class="ql-block"> 苏氏一脉祖籍为赵州(河北栾城),祖上有一苏味道,唐政治家,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两度跻身相位,后被贬为眉州刺史,祖孙因之定居于眉山。</p><p class="ql-block"> 苏洵之父——苏序,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苏序有三子,苏澹、苏涣、苏洵,苏洵排行老三。</p><p class="ql-block"> 苏姓在当时的眉州,已是大姓,苏澹、苏涣先后中了进士,在当地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仿。</p><p class="ql-block"> 两个哥哥中了进士,苏洵竟不为之所动。《三字经》里有这么一节:“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苏洵,喜好游玩,直至二十七岁时,在夫人程氏的鼓励下,从此闭门谢客,日夜攻读,集中精力研究诸子百家学说。</p><p class="ql-block"> 苏洵,在培养出苏轼、苏辙的同时,他的散文《机策》、《权书》、《衡论》、《史论》、《六国论》等都是成名代表之作,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苏轼,无疑是父子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他以卓越的才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旷世无双的多面手。</p><p class="ql-block"> 苏轼,其散文,标志着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其诗,称“苏诗”,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水平;其词,称“苏词”,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书法、绘画,都具有开派的功绩,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p><p class="ql-block"> 他在农业、水利、医药、烹饪、养生等领域亦著述甚丰,创造极广,誉贯古今。</p> <p class="ql-block">  苏辙,知识渊博,著述丰富,存诗1700余首,各类文章1100多篇。</p><p class="ql-block"> 苏辙,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认为“文不可以学而能”,但“气可以养而致”,是对中国文艺思想的一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苏辙,对祖籍栾城恋恋不忘,仕途中,曾被宋朝授于“栾城区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其著书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p> <p class="ql-block">  小同学们齐聚三苏祠,缅怀三苏,仪式隆重。</p> <p class="ql-block">  启贤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虽多次维修,仍维持原貌。</p><p class="ql-block"> 启贤,寓意承前启后之意,这里是供奉苏氏祖先牌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启贤堂内悬挂有眉山苏氏始祖苏味道像,正是有了苏味道,眉山才开始有了苏姓一族。</p> <p class="ql-block">  木假山堂建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据《眉山县志》记载,苏洵偶得木假三峰,摆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一文。</p><p class="ql-block"> 木假山三峰宛具,天工自成,古朴奇特,堪称一绝,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后世,清人将诗刻匾悬挂于木假山侧。</p> <p class="ql-block">  来凤轩,据文献记载,原系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居室与书房。</p><p class="ql-block"> 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将它取名为“来风轩”。</p><p class="ql-block"> 苏轼兄弟同榜考中进士,名震京师,诗人梅尧臣写诗《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赞曰: “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他热情地称赞苏轼兄弟犹如神奇的“雏凤凰”。</p><p class="ql-block"> 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庭院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连连,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徜徉于间,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氛围让人遐想连篇,朦胧之中,仿佛觉得曲径通幽之中三苏缓缓而行,又好似于水岸边三苏在那吟词作赋.....。</p> <p class="ql-block">  百坡亭,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以“百坡”命名,寓意希望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p> <p class="ql-block">  苏洵成功的背后,有一个默默为他付出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程氏夫人,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远见卓识,18岁时同苏洵结婚,生有一女二子。</p><p class="ql-block"> 三苏父子的每一分成就中,都凝结着程氏夫人的心血,她主动承担家庭重担,勉励夫君读书,又教育两个儿子学古圣贤,呕心沥血,仅享年48岁。</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为程氏写了《墓志铭》: “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之旁,一组“八娘伴母”雕塑栩栩如生,让人心生探究。</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程夫人,她知书达理,善良贤慧,嫁与苏洵为妻后,为夫君和儿子操劳,而名扬天下;雕像中的女儿苏八娘,为苏轼、苏辙的姐姐,她才貌双绝,十六岁嫁与表兄,两年便郁郁病逝。</p><p class="ql-block"> 程夫人和苏八娘,两个美好的生命却都早早消逝,留给人们无尽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明代《蜀中名胜记载》: “连鳌山”三字“雄劲飞动,大如屋宇”。</p><p class="ql-block"> 连鳌山石刻是苏轼十七岁时的大笔书法,“连鳌山”三字原迹在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是苏轼十七岁时与弟苏辙、好友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三兄弟同游连鳌山所书。</p><p class="ql-block"> 连鳌山本有同登榜首之意,巧的是就在苏轼手书连鳌山之后的第四年,苏轼、苏辙与家氏三兄弟果然同科中进士,同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  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檐上悬挂张爱萍草书匾: “披风榭”,下檐悬: “浩然正气”匾。</p><p class="ql-block"> 南宋嘉定年间,魏了翁知眉州时,在此疏沼建湖,湖上筑书台、起文堂、披风榭等。</p><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诗云: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p><p class="ql-block"> 由此,眉山有了“千载诗书城”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在披风榭对面的水渠之上,苏东坡头戴高高的东坡帽,身着普通文士服,坐于大石之上,大石置于水中,这寄寓着苏东坡一生栉风沐雨,如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  三苏传神韵,一祠阅古今。</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景致相较江南园林,虽有稍逊,但有了三苏,有了东坡,自然就有了神韵,三苏祠,让我流连难舍。</p> <p class="ql-block">  东坡印象·水街。</p> <p class="ql-block">  眉山东坡岛,被誉为这座诗城的“会客厅”,岛的四面,被岷江、东坡湖所环绕,通过老泉桥、醉月桥、颖滨桥等与城区相连。</p><p class="ql-block"> 从南至北贯穿东坡岛的一条北宋风情商业街,依次为东坡印象·水街、穿越盛世·水街、东坡里·水街,人们将它统称为水街。</p> <p class="ql-block">  水街项目,以眉山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东坡岛为依托,以东坡文化为内涵,以宋代古韵建筑为载体,打造的一条商业风情水街。</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刚刚建成的东坡印象·水街,蓝天白云下的古街风情、小桥流水旁的院落人家,让我悠闲惬意。</p><p class="ql-block"> 水街内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是游人留影、婚纱拍照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的社会生活和市井风情。</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的眉山,是一座很有韵味的小城,人们的生活很是优哉,苏轼的《眉州远景楼记》,其中就描绘了眉山的许多社会风俗。</p><p class="ql-block"> 如今,眉山在东坡岛上,再现大宋盛世景象,穿越盛世,又是一个现实版本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  穿越盛世·水街。</p> <p class="ql-block">  水街中,最为经典的是穿越盛世·水街,仿宋建筑古香古色,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景观宜人。</p><p class="ql-block"> 华灯齐放时,河流雾气缭绕,亭台楼阁流光溢彩,金碧辉煌,这里的夜色像一首优美和谐的抒情诗,烘托着千载诗书城的韵味,其盛世风釆奇丽醉人。</p><p class="ql-block"> 水中的台榭,舞蹈、歌曲、乐器演出,更是让盛世氛围达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东坡印象·水街,我是2019年5月去的,那时东坡印象·水街初成,游人寥寥。</p><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9月,水街突然火了起来,11月14日,它迎来了最火的一天,据有关部门估算,那天上岛人流量竟超过5万人。</p><p class="ql-block"> 让水街火起来的,就是水街的中段——穿越盛世。</p> <p class="ql-block">  夜幕之下,这里浮光掠影,形色迷离,撩人心魄,穿越盛世·水街在这流光溢彩的夜晚,散发着无限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穿越盛世·水街,令人真有那种“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  远景楼,北宋眉州知州黎希声在元丰年间主持修建,后损毁于兵火,清乾隆年间修复。</p><p class="ql-block"> 如今,远景楼位于东坡湖广场南侧,主楼两侧是仿古裙楼,主、副建筑浑然融合,组成了一副融水、天、楼为一体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 《眉州远景楼记》是苏东坡于徐州任职时关于家乡眉州最重要的作品,文中表明了将来告老还乡时定要登临远景楼,尽享观览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依恋摄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