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2021年1月13日,晴</div><div>开车5个半小时,从梅州直奔广州东南的黄埔长洲岛。</div><div>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校。是广州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重要标志,现在对外开放的旧址有: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北伐纪念碑、白鹤炮台等史迹。</div><div><br></div> 黄埔军校 <div>【孙总理像】</div><div>1924年,孙中山以黄埔岛“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便于兴学讲武”,在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div> <div>【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大门】</div><div>前临珠江,上挂“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机炸毁,1996年重建。</div><div>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div> <div>【陆军军官学校二门】</div><div>原广东陆军小学堂校门,黄埔军校增建大门后,挂“陆军军官学校”门匾,此门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二门”。1933年校本部遭日机炸毁,1996年复建。</div> <div>【大花厅】</div><div>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它原来是清末广东陆军小学堂,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div><div>建校初期“经费紧张”,校内设施大多“物尽其能”。进入大门后,迎面一条大通道连接前后四排房舍,学生们称这条通道为“大花厅”,它被当做是军校的“礼堂”,校长开大会、名人演讲均在此进行。孙中山逝世后,灵堂也设在此处。</div> 整体建筑风格为岭南祠堂式建筑,俗称“走马楼”。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整体校舍四进三通道,上下两层,回廊相通,层高较高。 <div>【太平桶】</div><div>主道边有两个大木桶,被称为“太平桶”。军校创办初期,校内没有自来水,桶中囤着白天江边挑的水,同时也用作消防水。</div> <div>【总理室】</div><div>校总理孙中山常到校视察和演讲,有时太晚了便在军校过夜,翌晨才放回广州。这是他办公和小憩的地方。</div> <div>【校长室】</div><div>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蒋中正为校长,此为校长办公和小憩之处。</div><div>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问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到评语上。<br></div> <div>【官长饭厅(大会议厅)】</div><div>军校教职员、官长、教官、指挥官用膳的地方。蒋中正等校领导也在此与大家一起共进饭餐。用于办学经费欠缺,也是军校的会议室,许多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div> <div>【校长会客厅】</div><div>“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div><div>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一副对联,蒋对之十分喜爱,专门让人裱糊。</div> 【校本部办公厅】 <div>【学生宿舍】</div><div>军校二楼的学生宿舍住房简陋,床铺紧张,随着人数增多,不少学生只能住在用芦席搭成的棚子里,睡竹子担起的床。当时黄埔军校的学生每日5时起床,晚上9时30分熄灯就寝。</div> <div>【毕业证书】</div><div>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国共双方许多高级将领都出身于黄埔,在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9位中将、11位少将。还有数十名担任中央部级以上党政职务的。另外,在战争年代牺牲近20人也都是黄埔出身。</div><div>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数以百计。</div> <div>【黄埔军校校训】</div><div>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div> 黄埔军校门口对联之前“嘉宾戾止,我武维扬“,孙先生逝世后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现在军校大门口两侧围墙上书写的就是这幅对联。 广州黄埔军校大门口最初赫然大书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据说有一次,孙中山先生视察军校,他看到这副对联后很高兴,连声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校本部】</p> <p class="ql-block">【孙总理纪念室】</p><p class="ql-block">校本部遗址外有一幢面积345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俗称“孙中山故居”。原是粤海关黄埔分关旧址,孙中山曾在此小憩,孙中山逝世后,辟为孙总理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官学校训词】</p><p class="ql-block">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p><p class="ql-block">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p><p class="ql-block">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p><p class="ql-block">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总理训词”便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p> <p class="ql-block">【孙总理纪念碑】</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隶书,古朴且硬朗,是胡汉民的笔迹。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p> 逢简水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下午开车1小时前往地处广东顺德区杏坛镇北端,游玩AAA级景区有“顺德周庄”之称的“逢简水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据说西汉就有人在此生息,唐朝形成村落,由逢、简二姓人开村(一说“逢”原为“蓬”),分为逢村、简村。</span></p> 逢简村历史悠久,水乡古迹遍布,有宋代的“巨济”、“明远”三孔石拱桥,有清康熙帝赐建的“金鳌桥”。 <p class="ql-block">【巨济桥】</p><p class="ql-block">巨济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逢简圩入口处。宋李仕修主建,历经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重建。</p> 桥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长23.6米,宽4.5米。桥墩用麻石砌成,墩下砌三角形分水尖。以麻石块横联式砌置桥拱,条石横向砌成桥面。桥身石匾刻“巨济”两字,落款“民国十八年合乡重建”。 该桥是顺德保存较好的清代石拱桥<br> <p class="ql-block">【进士牌楼】</p><p class="ql-block">逢简村曾出过十三位进士,原来的进士牌楼建于明代,即公元1533年,始建人梁乔升官任北京户刑工部主事,因任职有功,皇帝恩赐他回乡建恩荣牌楼,以彰其德。</p> 逢简进士牌楼被誉为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为三叠牌楼,主料为柚木结构,斗拱飞檐,并合而成,在上世纪60年代曾作为飞机航标,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拆毁,只剩下4个石墩和几条石柱。 建筑高度约16.8米,顶部将配以寓意深刻的精美木浮雕、灰雕、吉祥兽等装饰,柱上同时自上而下分别挂有“恩荣”、“钦点”、“进士”三大牌匾。 <p class="ql-block">【和之梁公祠】</p><p class="ql-block">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p> 【游船码头】 几年前TVB拍《守业者》取景之后火了一通,然后就开始发展旅游业,这几年商业化很严重。 有很多村民在自己家門口開的小店,有吃的有玩的。 休闲茶吧 品尝姜汁双皮奶 村民自制的鱼干。 现在都在拆旧房盖新房,新房都是现代款的,既没有古镇的韵味也失去了古朴的美感。 这个模特不古不今、不中不洋,折射出了逢简水乡当今现实。 晚霞中的逢简一角 祖庙 2021年1月14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p> <div>经过近年多次改造,成为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div> <p class="ql-block">【祖庙牌坊】</p><p class="ql-block">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60年将佛山李氏宗祠大门移到目前的位置,作为“祖庙公园”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双龙壁】</p><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就会看到双龙壁,双龙壁上刻着两条龙在戏珠,雕刻家把它们雕得栩栩如生。此琉璃双龙壁,长12米,高3米,原件在1968年被毁;现所见的双龙壁是1981年人重新烧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褒宠牌坊】</p><p class="ql-block">“褒宠”,明皇帝为追念有功之臣梁焯的御称。牌坊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为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面宽28.5米,1972年迁建至此。</p><p class="ql-block">梁焯,字日孚,自少颖悟能文,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p> <p class="ql-block">牌坊装饰大量采用砖雕技艺,雕刻内容丰富,有鸟兽花卉、故事人物等,颇具匠心。此牌坊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p> 有人说,坊额正面石刻“褒宠”二字,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敕书。也有人考证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龙所赐。凤板的背面还刻有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皇帝敕命(嘉奖令)。 <p class="ql-block">【圣域牌坊】</p><p class="ql-block">“圣域”(正面)、谕祭,“灵应”(背面)、圣旨山门,位于灵应祠正南端,是皇帝敕封“灵应祠”后于眀景泰二年(1451年)所建,宏伟、壮观,充盈皇家庄重、大气。从此,灵应祠就从民办变成官办,并升格成为国庙,升格为“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惟我独尊”万庙之首、祖庙。</p> <h3>【锦香池】 <br> 开于明正德八年(1513),原是一个土池作防火之用,后来在清雍正年间扩大并改建四周带石雕栏杆的石池,现已成为放生池。池前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池中央安置象征玄武大帝的龟蛇合体石雕一座。佛山人入祖庙拜神有个习俗,叫“ 掷龟头”,就是把硬币往龟头上扔。</h3> <p class="ql-block">【醒狮台】</p><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p> 重新组合复原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div>【漆金木雕彩门】</div><div>彩门是悬挂于厅堂的装饰物,它的作用与屏风相仿。在祖庙的前殿和正殿内,各悬挂着一件漆金木雕彩门。</div> <div>【“灵应祠”狮纽盖曲耳兽足大铜鼎】</div><div>紫霄宫前香亭中的香炉,光绪25年制造。</div><div>炉身正面铭文为“灵应祠”三字,上款“光绪二十五年仲冬谷旦”,下款“阮时和堂敬送”,炉身背面铭文为“省城天平街仁兴店铸”、“省城竹栏门内李义益 作”。从炉身的铭文再结合地方志记载,可以得知,鼎炉是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灵应祠重修时,由本地著名的中成药店铺“阮时和堂”捐奉的。</div><div>后面桌上五件套是【清嘉庆省佛宣炉行八仙五供祭器】</div><h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铜铸,通体呈灰色,局部有铜锈斑垢;五供纹饰丰富,造型精美,分别为香炉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span></h3> <p style="line-h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清嘉庆蝉翼纹兽足立耳大铁鼎】</span></p><p style="line-h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此鼎为铁质铸制,口径达116cm,通高273cm,盘口,束颈鼓肩,弧腹圜底,三兽足外撇。立耳铸接于口、肩部,并呈立耳状向上延伸、外撇,俗称“朝天耳”,内侧对铸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环耳饰镂空钱纹。<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从肩部铭文可知,此鼎始铸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span></span></p> <h3><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兵器铜仪仗】</span></span></h3><div><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这套兵器灵应祠兵器仪仗主要是北帝出巡时以壮威仪所用,包含刀、枪、剑、戟、棒、棍、槊、铲、钯、斧、钺、鞭、锏、锤、叉、矛、戈等多种造型的组成,制作相当考究,共计共有37对共74件,均以铜质铸制。</span></div> <div>【“李元霸伏龙驹”贴金木雕神台】</div><div>这块玻璃柜里的精美木雕安放在供奉着水帝的灵应祠大殿里。木雕分两层,上层雕荆轲刺秦王,下层雕李元霸降伏烈马龙驹,主要是表达佛山人民在鸦片战争之后憎恨侵略者的思想。</div><div>1958年,工匠对这幅牌匾进行维修,修到第二层的时候,不小心把写着“金銮殿”的纸给擦掉了,纸后竟然露出了“大明江山”四个字。牌匾出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佛山著名木刻艺人黄广师傅之手,借用隋唐演义中名将李元霸的“李”字旗号暗喻本地粤剧艺人李文茂当年所领导的反清复明起义,用“琼华殿”暗喻起义军集结的“琼花会馆。</div> <div>【经堂古寺铁塔】</div><div>此塔通高4.6米,重近4吨。塔呈方形,塔身分段铸成,下段为莲瓣台,中段四侧壁龛各藏铜佛一尊,壁龛上方铸 “释迦文佛”铭文,上段飘檐四峙,有飞天、卷草等纹饰,塔尖立一株待放莲花。</div><p> 据乡志记载,此塔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建于佛山市内经堂寺的正殿,塔内供奉由东莞宝坛迎请的舍利子200余颗。后经堂寺历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大修及嘉庆四年(1799)重建,塔方成现今仿阿育王塔式。清咸丰四年(1854),经堂寺僧和尚能(邝能)参加了由陈开、李文茂率领的红巾军起义,经堂寺曾经作为都督府来指挥作战。后红巾军起义失败,经堂寺被焚,仅余铁塔巍然独存。</p> <div>【万福台】 </div><div>在祖庙的中轴线上,为酬神演戏而建的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该戏台原名“华丰台”,清朝光绪年间因贺慈溪太后寿辰而改名,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目前保存最好、最古老的戏台。</div><div><br></div><div>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div> <div>万福台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div><div>粤剧起源于佛山,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南国红豆”。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div>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在 祖庙三门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 黄飞鸿纪念馆,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黄飞虎铜像】</p> 纪念馆里有个很大的演武厅,每天都有一场武术表演在这里进行,黄飞鸿的门人们将精湛的<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8%89%BA"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em><u><font color="#0066cc"> </font></u></em></i><font color="#0066cc">武艺</font></a>呈现给游客。飞鸿影院则不停地播放黄飞鸿的电影录像,拳脚声不绝于耳与武术表演相得益彰,仿佛又见黄飞鸿当年矫健的身影。 <h3>手是两扇门</h3> <p class="ql-block">脚下一条根</p> 枪扎一条线 刀砍一大片 <div>在馆前,还可以观看激动人心的“黄飞鸿醒狮“表演</div> 舞狮者往往是“腰马合一”的武林高手,动作刚劲有力,这样才能舞出狮子虎虎生威的气势。 佛山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span>南狮中表现的主要是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南狮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span> 广汕美食 <div>【阿二靓汤】</div><div>13日晚餐,</div><div>顺德话中的“阿二”就是指小老婆。</div><div>传说:40年代,一个香港小老板,娶了两个老婆。小老婆为了得到丈夫更多的爱,天天精心煲汤取悦丈夫。天长日久,练出了一手煲汤的绝活。小老板早早过世,大老婆将小老婆赶出家门。小老婆被迫自谋生路。煲汤是她惟一的专长,她只好跑到家乡顺德开一家小店每天煲汤应市。小店取名“阿二靓汤”。</div> 出乎意料,生意很快兴隆起来,小店也日益名声远扬。据说当日许多富商显贵也慕名而来,在这间朴陋的小店里喝汤。小店逐步发展为香港极有特色的大餐馆。 包括许多顺德特色菜:均安鱼饼、均安蒸猪、陈村粉、伦教糕、双皮奶,还有该店的靓汤。 <p class="ql-block">【四人抬大鱼】</p><p class="ql-block">14日中餐,照华农庄,据说是有知识产权的大鱼。</p> 四人抬大鱼宴一定会觉得很夸张,大鱼用一只直径约为一公尺的仿青花瓷碟来盛装,看上去非常有分量,单是这只碟都有80斤重,再加上鱼的重量,至少需要四个男服务员才能抬起。 这盘大鱼,分量很大,尤其鱼头部分,更属精品,美味非常。 <p class="ql-block">吃的就差不多,光盘行动了!</p> 音乐 <p class="ql-block">《黄埔校歌》</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黄埔军校先后出现过两首(版)校歌,第一首(版)校歌为《陆军军官学校校歌》(简称校歌),创作于1924年。这是第二首(版)校歌,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简称黄埔校歌),创作于1926年。</p> 谢谢,请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