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耳山 </p><p class="ql-block"> 蜿蜒南行的苍龙,自秦岭而下,翻越大巴山脉的光雾山、米仓山等著名峰峦,在大巴山腹地元顶子山的南麓稍事休息。因沉醉于“锦鸡起舞”、“三凤扑地”、“鹞池碧波”,终于化成灵山。可能是不绝如缕的天籁之音迷倒巨龙,龙耳长竖,遂成二峰。这便是风景如画的龙耳山的来历。 </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龙耳山的主峰下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对布满繁星,漂浮白云,奥妙无穷的宇空,幼小的心灵,是那么的向往和充满神秘感,小时候认为,这神秘的宇空是雄伟壮丽的龙耳山支撑住的。我小学作文时,曾有句,“龙耳山,龙耳山,高耸入云顶着天,他日定当临绝顶,四海五湖作一观”等,受到老师好评。 </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轮太阳。我心中的太阳与龙耳山是紧紧相连。清晨走出老屋,仰望雄伟壮丽的龙耳山,太阳就从龙耳山主峰冉冉升起。当第一缕晨曦撒向大地,当朝阳从龙耳山喷薄而出,远观龙耳主峰,只见青山沐浴在一派金辉之中。顿时,一种对龙耳山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作为龙子龙孙,自然而然对龙充满了崇拜。既是龙耳山,必有蛟龙眠;既以龙耳命名,自然富有龙气。这更使人对龙耳山充满一种敬畏和昄依。 </p><p class="ql-block"> 龙耳山风景区是巴中市级风景区,与光雾山风景区、阴灵山风景区三足鼎立,互相呼应,连成一气,蔚为大观。据《南江县志》记载:“龙耳山,距县西南250里。突兀高耸,四面如一。西麓有鹞池,常见鹞出没水中,亦呼跃龙池……东为朱公垭,昔朱公居此,乐善好施……有方寨古迹”等。县志记载的龙耳山,虽寥寥几笔,却也凸现其文化蕴籍,风光绮丽,实为人杰地灵。一时文人泼墨,骚客献赋。清代一位诗人以“云龙风虎”概括龙耳山的意境,倒也恰如其分。小时候听父亲说:“龙耳山”又名文笔峰,你生在文笔峰下,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p><p class="ql-block"> 我曾3次登临龙耳山主峰。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1965年夏季,生产队在龙耳山寺庙开社员大会,大姐邀请我去看菩萨,并反复告诫,一定要虔诚礼拜佛祖菩萨罗汉。当时于我,只觉得一派清凉世界,眼前古木参天,异卉郁郁,千年古刹的钟声和珍稀鸟兽相与和鸣,确实别有景象。但是,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龙耳山同样在劫难逃,“文革”动乱中,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地人号称“四川第一古刹”的龙耳寺之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歇马殿,以及许许多多的碑、柱、廊、桥、洞、台等,全被拆毁捣毁,在“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口号声中,佛经神像,典籍文物一时化为灰烬。真正的“宋时宝殿清时风,文革一炬顿为空”。 </p><p class="ql-block"> 我第二次登临龙耳主峰,大致是1970年7月前后,生产大队要求我们上山拆墙背砖到大队部。少小体弱的我,跟随一队农民,从山的南面,沿着一条崎岖陡峭荆棘丛生的羊肠小路,经历大方石,牛喘般爬上刀壁削立的猴儿嘴,举目远眺,只见远山一遍云遮雾障,不见尽头,一如我当前的处境。逶迤来到有名的黄草坪,拨开没膝的茅草藤蔓搜寻小径,穿越几重石寨山门,拾级而上,经过写字台、晒经台等,就到了龙耳主峰峰顶。其时,只见断壁残垣,瓦砾遍地,狼藉不堪。山上挤满了来自正直乡二、三大队、朱公乡一、二、七大队的农民。当天,我们已是迟到者,其他生产队早几天就动手拆了墙。大家都争抢砖瓦木材。我也参与其间,好不容易才抢到几匹土砖,已是谢天谢地。几天后,队上又要求上山背砖。这时,就只能搜寻一些残砖烂瓦了。 </p><p class="ql-block"> 失去的最珍贵,更何况龙耳山下有我的老屋,龙耳山当然就有我的摇篮,我的根,我的源;当然就是我少年的向往,壮年的牵挂,暮年的思念;当然就是我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园,是我心中的旸谷。秋肃春和,斗转星移,换了人间。 </p><p class="ql-block"> 在2002年初夏,阔别故乡十数年后,带着儿时的虔诚和敬畏,我第三次取道朱公乡从东路登临龙耳山主峰。 当时在想,是什么原因使偏于一隅的龙耳山在宋朝就建立了巍巍宝刹? 观其风物名胜,品鉴花木草石,其本身即可概其大要。据清乾隆六年(1741)遗碑记载,“龙耳山,古之名山,今之胜景也。揽观此山,三凤扑地,一笔擎天,盘折拱向诸山,适神圣之灵通;纡迦接迎群峰,应推佛门之昌茂。乃当兵燹之后,为荆棘之所覆。有僧人闻一者,复古建修庙宇像颜。该僧圆寂,另指领袖,偕诸僧徒,星月以继其志。此山崇高,风雨飘洒难以图久。继有削发者山明、星亮,绍前人之功,苦心赔补,结像筑壁,功苦未竣,将及勒铭,亦殒于山。众姓鸠功复成,以志不朽,按庙制所嘱,盼有后人续增圣域之辉,实在今兹。” </p><p class="ql-block"> 所记诚是,答案于斯。龙耳山富于文物古迹,又群集天然风光。大大小小百余景点,且各擅胜长。 </p><p class="ql-block"> 文化文物方面,比如有古牌坊。 沿龙耳山山脊向西,循何家梁往锦鸡垭,必经牌坊湾。牌坊湾的山垭口,巍然一座雕工精致的石牌坊吸引了无数过客。牌坊用质地坚硬的细青石雕琢而成,重檐雕花石柱,并有很多人物雕像。可惜文革将人像毁坏了不少。这座牌坊大致建于明代,虽经“文革”破坏,巍巍风范犹存。</p><p class="ql-block"> “三凤扑地,一笔擎天”,亦有神话。据传说,文魁仙游,见此地文化蕴籍,人杰地灵,便插笔于地,巍巍成峰。又传说,三凤凰翱翔于此,美其钟灵毓秀而栖之,是故山成菱形,酷似“三凤扑地”。</p><p class="ql-block"> 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原观音殿楹联,“三十六天推主极,百千万化救生灵”;有原歇马殿石门联:“庙宇重新隐雾三千界,神灵伊始明烟十二时”。后来听说,已收集整理古时词人骚客的唱咏。如清南江县令孙清士游龙耳山题咏: 尝闻海上龙无耳,此处山传龙耳名。 一道山泉飞岩出,千寻怪石傍云生。 高瞻剑阁峰头壮,远接云天树影横。 古木参天仙境在,登临何必访蓬瀛。 川北宿儒何浩霖也有题诗: 龙耳耳若聋,得意望九重。 一览众山小,英姿展雄风。 龙耳山的风物名胜,于前人诗文,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自然风物方面,有鹞池仙境,有险峻非常的猴儿嘴,有造化天成的天生桥,有钟乳石生成的佛缘洞等。龙耳山虽然雄伟壮丽,但地处南国,秀美仍是其一大特色。半山以上,多被原始森林覆盖。山上奇花异木无数。主峰有千年夫妻银杏,枝杈环抱,亲密无间。还有珍奇树木刺檬,高大挺拔,世所罕见。鹞池后扩建成金鹞水库,荡舟其间,唯见碧波荡漾,群山倒影,绰约如仙。 </p><p class="ql-block"> 险峻,是龙耳山的又一特色。石寨子,其四壁犹如刀削,一峰突兀,拔地而起。其顶部平坦,可以安营扎寨,故名。一羊肠小径,攀藤附葛,方可进寨。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猴儿嘴景点,真一个“险”字了得。黄草坪前,绝壁岩上,一石挺出,酷似猿猴瞭望山下众生,是名。 </p><p class="ql-block"> 奇妙,也是龙耳山一大秉赋。造化神功的天生桥,竟长约10丈,宽则数尺,两侧犹如刀砍斧斫。桥面横枝交臂成荫,桥头小憩,有超尘出世之感。佛缘洞中,钟乳石造型各异,小如笋,大如塔,如棍,如柱,飞禽走兽,芸芸众生,都可在此找到替身,其形态逼真,非神功莫及。山顶龙泉为另一奇观,此泉冬暖夏凉,虽从山顶流出,无论旱涝则泉流如故,并不受影响。泉聚为潭,清洌终年,美名龙池。传为四方乡民祈愿风调雨顺之处,且有求必应。 </p><p class="ql-block"> 其实,龙耳山的美妙,不是一段文字就可说清楚的,其每一景,都有一个故事。更何况,随着开放开发的不断深入,龙耳山将日益美丽。现在龙耳山终于又巍成景区,实乃“众姓鸠功”而成。初期实由民间一些热心人发起。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艺出技艺,有关系出关系。比如1991年夏,龙耳山居民退休教师谭永达、企业家杨清华等倡议重修龙耳山寺庙。比如家父杨建儒不遗余力地督促在四川成都、攀枝花、重庆、内蒙古乌海的儿女及其亲属们都必须为修复龙耳山寺庙捐钱,他还利用南江中学老教师和县政协委员身份建言与协调县旅游局把龙耳山开发作为重点。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戮力下,先后恢复古刹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及门坊等,新建公路、石径、古井等,当时就开发景观30余处,一度沉寂的古老的原始林区,重新拓展了人文内涵。沐浴林涛鸟啭与暮鼓晨钟之相与和鸣,更应当记住民间的热心人,他们真正秉持了龙耳山的美质。他们坚韧不拔,几十年如一日,保护、发掘、丰富、延伸着龙耳山的美。</p><p class="ql-block"> 龙耳山的意义,可用龙耳山老诗人杨建儒(笔者家父)撰写的“龙耳山长联”来概括大要: 龙有耳,难耐惊涛,适彼乐土,聆听清江流韵,渔村鸾鸣,锦鸡绝唱,古刹钟声;远眺米仓重岚,剑门群峰,夔峡奇险,巫山卿云;卧看银鹞嬉池,三凤扑地;森然苍松劲柏,鸟啭幽竹。身居仙境,应知沧桑巨变,浪潮频生,何必入海称圣; 天无私,留此胜迹,登临绝顶,细品孙令题咏,廖公摩崖,名师放歌,秀才挥毫;畅游古寨营垒,民俗祠堂,佛缘洞府,梵宫新宇;坐观白塔立渚,一水走南,复见叠嶂层峦,霞飞霄外。人在画图,当记明末兵燹,文革风雨,还须尘世神明。 </p><p class="ql-block"> 其实,一万个人眼中的龙耳山,就有一万种观感。乡恋是情结,久思必入梦。久恋成思,惚兮恍兮,暮年脚力衰,无阻付笔端,置身成都或天涯海角,不时恍惚似看见龙耳峰下一拨拨游人相与扶携,正向龙耳主峰进发中。(注:杨吉成于2021年年1月28日略改昔作以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