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翻遍脑海深处的所有记忆,依旧找不到小学四年级以前的片刻印象。确切的说这段人生的画卷是在母亲的指引下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小学就在村子旁边,上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风吹雨淋的奔波,不怕其他村子孩子们欺负。</p><p class="ql-block"> 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识字挣眼睛是我这一代人父辈们的初衷,“龙生龙、凤生凤、田鼠生的会打洞”,没有谁家父母指望孩子长大能成才。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学校里大多都是儿子娃娃,丫头娃娃少的可怜,她们迟早都是别人家的人,念书对家里没好处,这是当时农村大多父母的一致观念,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到学校念书的丫头娃的父母是村子里为数不多有文化、有远见的人。</p><p class="ql-block"> 农村娃娃是家里的好帮手,大的有大活、小的有小活。放学回家后家里家外的活都要干,起早贪黑干活的父母没时间过问孩子们学习,只要每天娃娃能按时背着书包上学就可以。贪玩耽误干活是要挨打的。对四年级以前我的记忆是模糊的,和村子里孩子一样都在念馍馍疙瘩,升级是在老师的帮扶下一级一级扶上去的。农村孩子念书成金字塔形状,一年级村子里念书的娃娃很多,念着念着就不见了,到我六年级时,一个大队只有六名学生在孤独坚守。在缺劳力、缺钱的农村供孩子上初中、高中的就更少,他们用廋弱的肩膀过早的担负起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大部分孩子都在没有实现识字挣眼睛的愿望前就辍学务农了。我的母亲没有让我像其他小伙伴一样早早辍学,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p><p class="ql-block"> 从五年级开始,对母亲讲的道理开始慢慢的懂了,能理解书念好了就可以走出大山,就可以跳出农门,就可以吃饱穿暖过好日子,这种信念在我幼小的心灵开始扎根,这就是如今提倡的读书改变命运。父母面对黄土背朝天在自家的几亩薄田里刨着一家人的口粮,我学习和劳动的天平始终都会向劳动一边倾斜。帮父母干活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课,念书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选修课。活干怕了又觉得念书好,不乏人。从五年级我去学校念书不再是背着书包完任务,能对得起每天书包里装的馍馍疙瘩,小学毕业便顺利升入乡上的初中,打开了认识外面世界的那扇窗,理想的种子才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