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n次捧起《儒林外史》,又一次被吴敬梓所刻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吸引。吴敬梓结合自己丰富的个人体验,敏锐的透彻力,爱憎分明的情感以及良知的感应,创作了这部穷尽儒林世相的第一部现实主义谴责小说。书中描写了众多在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良知泯灭极尽丑态的人物形象。匡超人就是其中一个。</p>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着力刻画了匡超人变异的过程。匡超人起初是一个农村好青年。他勤劳、好学、善良、孝顺。书中第十六回详写了匡超人在得到马二先生资助后,回到了家乡,把菜“和饭拿到父亲面前,扶起来坐着”,吃完后,又扶着老父睡下。“匡超人将被单拿来在太公脚跟头睡。”“次日清晨起来”买猪磨豆腐,担起家庭重担,他又想尽各种方法扶持照看病中的父亲,“出恭”那一段文字描写,更体现了年轻时匡超人的事亲孝顺的伟岸形象,读来十分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俊生,在后来,却变得低俗,乏味,无耻,虚伪,薄义。匡超人因事来到杭州,结识了一些“名士”。这些名士,假托清高,无意功名,却攀结权贵,投机取巧,意图名利双收。匡超人整日价与这些名流厮混,耳濡目染,慢慢的也变成与他们无二。试看书中是怎样描写后来的匡超人的:</p> <p class="ql-block"> 匡超人道:“她是个诰命夫人,请一个会画的替她追个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逢时过节,供在家里叫小女儿烧香,她的魂灵也欢喜。……叫娘把补服穿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哥将来在家,也要叫人称呼’老爷’,凡事立起体统来,不可自己倒了架子。”多么虚伪做作的话语,要知道,此时的匡超人不过是替人改选诗文,做一些评语的事情,并没有做官,却要摆出官架子,死去的妻子也要戴上凤冠,哥哥也要在乡里摆出老爷的样子。虚伪到如此地步。再看他当教习,对人夸大其词:“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样,公座,珠墨,笔砚,摆的停当,学生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珠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吓!一个教书的,好像县太爷一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匡超人喜欢大吹大擂,因为这样才能混来名与利。机缘巧合,匡超人从结交名流、替人批注诗文开始,通过自吹自擂,抬高身价,走到哪里,都以老爷自居,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丰厚的利益。匡超人的蜕变离不开胡三爷、马二先生、景兰江一些所谓自命清高假学士假名士的熏染,是他们一点一点的引诱,一点一点的蛊惑,把一个天真善良、勤朴向上的人变得如此寡廉鲜耻。同化的作用凸显无疑。</p> <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跟着蜜蜂飞会找到花朵,跟着苍蝇飞只能找到厕所。跟着乌鸦永远变不成俊鸟,跟着孔雀能变成凤凰。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是好的,都有颗质朴的善良的心,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人有善恶、真假、美丑之分。</p> <p class="ql-block">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只有在好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把自己锻造成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远离龌龊的族类,远离肮脏的群体,更何况,有些圈子,即使挤进去,也会觉得尴尬,无聊。 在“断、舍、离”中选择正确的、有可取的、能帮助自己前行、助推自己沿着正确目标奔跑的伙伴,从而创造出非凡人生。 </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