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二十八,把面发”

微光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b>发面不爱坏</b>,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p><p class="ql-block"> 按着老理儿说,<b>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b>,所以<b>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b>。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b>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b></p><p class="ql-block"> <b>二十八把面发</b>,这一天必须发面、蒸馒头,<b>它取一个“发”的吉祥语。发家、发财、发福。</b></p><p class="ql-block"> <b>二十八把面发应该怎么发面</b></p><p class="ql-block"> 过去也有泡打粉(发酵剂),家庭妇女不喜欢用,认为不如自家做的“老面引子”好使,实际上许多人对泡打粉有抵触,以为有毒。把“老面引子”与面和好放在炕头的位置,用热炕的温度促使面发酵,发酵好的面显酸性。如果发酵过了火隐隐有些异味,这样的不能吃。发酵好的面需要兑一些碱达到酸碱平衡,如果碱兑得恰到好处,此时的面发出一种麦麸特有的淡淡香味。</p> <p class="ql-block">  <b>二十八把面发应该怎么发面</b></p><p class="ql-block"> 过去也有泡打粉(发酵剂),家庭妇女不喜欢用,认为不如自家做的“老面引子”好使,实际上许多人对泡打粉有抵触,以为有毒。<b>把“老面引子”与面和好放在炕头的位置,用热炕的温度促使面发酵</b>,发酵好的面显酸性。如果发酵过了火隐隐有些异味,这样的不能吃。发酵好的面需要兑一些碱达到酸碱平衡,如果碱兑得恰到好处,此时的面发出一种麦麸特有的淡淡香味。</p> <p class="ql-block"><b>  各地习俗</b></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p><p class="ql-block"> <b>腊月二十八</b>除了要<b>发面</b>以外,还要<b>“贴花花”</b>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b>“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b>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b>"福"</b>字。<b>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