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游览过绍兴。绍兴是江南一带名副其实的水乡,绍兴有水乡水城之誉。过去的绍兴街区也是水网纵横密布,走到哪里都能见到水,见到河,见到桥,“水是绍兴的血脉”,绍兴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绍兴人家依水而建,即便是街镇上的一户户人家,门前屋后都有河道、有码头。绍兴人家出门、赶集、赶趟,都是从自家门前屋后的码头坐上摇着乌篷船出行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眼里:绍兴是由鲁迅的笔、更是由乌篷船载着走向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小学中学课文中所读过的:阿Q正传,祝福,以及呐喊、彷徨……。鲁迅笔下展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与故事,都是从这块乡土里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而“乌篷船”则是绍兴特有的产物,<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乌篷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千</span>百年来,绍兴人家划着乌篷船在这方水泽的故里,载着粮草,载着丝茧,载着绍兴人家的生计,载着绍兴人家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奔流不息,生生不息……。 </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的发展,绍兴的乌篷船已成为当地承载游人游览的交通工具了。“乌篷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船长约5米,中间最宽也就1米多些,小船只能载三、四个人。来</span>绍兴,坐在乌篷船上穿街走巷,恍惚间似回到那很远的“以船代车,以楫为马”的时代了。</p><p class="ql-block"> 在如今这个文化多元、多彩的大千世界里,见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大、小木船,而船上的浆无论是摇的,还是划的,都是用手操作的。而绍兴乌篷船很独特,船上有一大一小两只浆,细细究来,其中是有很多奇巧与学问的。大浆,长约三米余,划船人坐在船尾,在宽阔的水面用双脚一下一下地蹬着飞快极驶;小浆,长约一米多些,划船人拿在手中,在船尾的两边划着、抵着,还担当着篙、担当着方向舵的作用。如此这般巧用手脚,充分发挥了人的腿脚力量大、力量持恒与双手灵巧的特点。从中可见绍兴人的匠心一斑,可见绍兴人千百年来在这个水泽的国度里,顺应、驾驭自然,适者生存。是这一方水土养育、造就了聪明智慧的绍兴人。 </p><p class="ql-block"> 起初,当刚走近乌篷船,看着划船人脚手并用,一蹬、一划,一蹬、一划的动作,感到很奇怪、很别扭,不平衡,不协调。但随着小船在宽阔的水面飞快的行驶,在小河小道里悠然穿行,坐在小船上的我,连呼吸也越来越融入其行进的节奏中了,越发感觉其中的协调与顺畅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我举荐世界上哪项水上船浆运动最独特、最有智慧,那我一定首荐绍兴的“乌篷船”。</p><p class="ql-block"> “乌篷船”现已成为绍兴的一枚标志,成为载着绍兴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歌唱家廖昌永唱的那首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桥”,歌中所唱、所描绘的场景,恰就是绍兴这江南水乡中的一幕幕。听来、唱来这首歌,仿佛就走进了水乡绍兴。</p><p class="ql-block"> 水乡的小桥姿态多</p><p class="ql-block"> 石板缝里长藤罗</p><p class="ql-block"> 三步两桥连水港啊</p><p class="ql-block"> 条条玉带映碧波</p><p class="ql-block"> 姑娘挑藕桥头歇</p><p class="ql-block"> 老汉送粮桥下过</p><p class="ql-block"> 离家千年也恋水乡</p><p class="ql-block"> 愿做人间桥一座。</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的记载,在清王朝时期,绍兴约7.8平方公里的府城,就有大小河道33条,湖池27处,古石桥229座,绍兴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这是古人对绍兴的写照。有人说绍兴是“东方威尼斯”。事实上,绍兴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璀璨,是威尼斯远远不可比及的。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绍兴城区里好多河都不见了,填了,变成路了。河不见了,桥也随之减员了。“桥”是水乡的故事。桥减了,随之的故事,自然也被人们慢慢的淡忘了!有一些由石板铺就的路桥,也变成沥青路桥了。有一些河边原来高高低低粉墙黛瓦的枕水人家,也变成一排排、一幢幢高高的楼了……。</p><p class="ql-block"> 在绍兴,当你漫步徜徉在城中一条弯曲的、特别是转弯处呈一条圆弧形的路上时,你脚下的路,十有八九以前就是一条因城市的发展而填埋了的河。而那些沿路而居的一户户路边人家,原来就是一家家枕水人家。在绍兴的游览中,我走过、注意到很多这样弯弯的原来是河的路。</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人们在布局、建设城镇筑路时,基本上都会遵循南北横平,东西竖直,只有遇到水,遇到河道,要么见水架桥过河;要么顺水蜿蜒。而河道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但凡转弯处,都是呈一个大大的弧形状,这是为了让过往的船只顺畅无阻。而城市里车辆行驶道路的转弯处,通常都是呈直角、呈90度的。这是因为路上有轮毂的车辆能直角转弯,而河里靠帆浆还有篙行驶的船只不能。</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绍兴,我们下榻酒店后的北海路,就是一条弯曲的路,与沿街的人家打听,原来这里就是一条古老的河。夜幕降临,我与家人散步其间,路边人家都亮着灯,路上常见闪着灯的车过往着。我想若要是在过去,我与家人这就是走在水乡的浆声灯影中了。</p><p class="ql-block"> 虽说时代的进步,伴随着水乡的繁荣变迁,但古人描绘这千年水乡“人家尽枕河,小港小桥多;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场景,仍深耕在绍兴各处,游走其间,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坐在绍兴河、湖上的乌篷船上, 走在绍兴的大马路上,走在绍兴老街、小巷、河边的石板路、石拱桥上。看着绍兴一路的景象,感受到了绍兴变化的步伐、节奏快了,现代了。心里什么样的滋味都有,当然更多的还是美好!是祝福!</p><p class="ql-block"> 玉宇 2019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