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扛菜记

曲老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常想用文字感动别人,今天的故事却感动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1月26号,望奎抗疫的第17天,也是教师奋战的第15天。</p><p class="ql-block"> 负责“百盛二期”和“世代龙城”两个小区值守任务的是秦长山和王震两名同事。时值全民做第5次核酸检测之际,二人需协调所守小区居民完成检测任务。居民返家要整个小区挨户告知并重新贴好封条。饥肠辘辘的他们,奔波了一天,又冷又困。夜半时分临时接到了上级消息,47吨蔬菜运抵望奎,需临时抽调人员搬运。</p><p class="ql-block"> 秦、王二人马上响应奔赴指定地点。扛菜是个耗气力的活,这两名教师的身材,可真算不上伟岸。没有最瘦,只有更瘦的他们,要参与装卸两车蔬菜任务。看着百斤一袋、五十一箱的蔬菜整齐的摆放着,这哪里是土豆和萝卜,分明是两座屹立的大山。平素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在学校,几乎没有做过这样的力气活。</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室外气温有零下20多摄氏度,凝固般的冷。羽绒服早己被汗水湿透,很快上了一层霜;呼出的白气凝结在眼镜上,看不清方向;双手麻木,无法灵活伸展。最初奋力一搏扛起就走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变成了用胳膊夹着袋子一步步走,最后推着箱子一点点挪。将蔬菜搬进一中方舱指定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连夜奋战中,所有蔬菜分类按数量装箱完毕,即将派发小区。平素里说起吨,它只是语文上的量词,数学中的单位名称。经过辛苦的搬运后,才知“吨”有多大,方知自己的潜能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秦王”扛菜的故事结束了,结束在二十七号的初阳微光里。但抗疫还没有结束。连夜奋战的他们一定从未有过的疲惫,也一定从未有过的欣慰。</p><p class="ql-block"> 习惯了拿笔的人,很难负荷这样的重量。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都是需要英雄,才成为英雄。</p><p class="ql-block"> 无需豪言壮语,没有热情讴歌。抗疫的路上,每天都被这样的坚忍和付出感动着。相信,师者的这份担当,定能汇成势不可挡的抗疫洪流,冲破笼罩的黑暗,重启故园人如织、车如龙的繁华。</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