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科学(七)

钱塘四年(1)班

<p class="ql-block">今天四(1)班的科学大讲堂,介绍了两个厉害的家伙,一个是神秘的DNA,一个是强壮的大气压……都是跟我们息息相关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跟俞依辰小朋友一起探寻“DNA之谜”,走,一起探秘DNA,let's go!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俞依辰同学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是DNA,以及如何能够提取到DNA</span></p> <p class="ql-block">然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俞依辰同学通过一个小实验展示了寻找DNA的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期待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的小物品、小材料会变幻出哪些有趣而又神奇的现象吧</p> 让我们仔细观察神奇的实验结果吧,杯中丝丝就是传说中的DNA哦。<br> <br>经过大家的思考讨论,知道洗洁精可以破坏猕猴桃果肉细胞的细胞膜,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释放出来。再用高浓度的盐水溶解染色体(DNA和蛋白质的混合物),随后加入菠萝汁,借助菠萝汁里的蛋白酶去除粘在DNA上的蛋白质。最后酒精可以吸收掉DNA表面的水分,使DNA析出,聚集成一丝一丝的形状。 观看完实验后,俞依辰同学提出了问题,研究DNA有什么用处呢? 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后,知道了研究DNA的妙用,如抓坏人、找亲人、治病人、改良水果粮食DNA造福人类…….。 最后,俞依辰同学联系实际,问了一个俏皮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像爸爸妈妈?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这就是DNA的功劳!”。 通过此次提取DNA实验,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生命的奥秘,明白了科学并不是藏在实验室,身边就有科学。 第二个厉害的家伙可是一个”壮汉“哦,来,让苏小米同学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看不见摸不着又时时发挥作用的大气压是个什么样的“壮汉”?<br><br> 苏小米同学首先播放了一段“水杯吸纸”的小视频,导入了一个问题,一张薄纸为什么能顶住倒扣的满满一杯水?<br><br> 小米同学解释到,因为杯子里没有空气,杯子外的空气存在大气压强,大气压比水的重力大,通过纸托住了杯里的水。<br><br> 大气压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发现的大气压?<br><br> 小米同学带领同学们一起认识大气压的发现者——托里拆利。<br><br> 托里拆利是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1643年,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用水银测出了大气压的值。<br><br> 接下来,重温了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抽空空气的两个空心黄铜半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要8个马夫16匹马用尽全力才能拉开。<br><br> 大气压无处不在,小米同学列举了生活中的大气压:<br><br> 吸盘,贴在墙上后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 吸管,人吸吸管的时候,先吸走管内的空气,使吸管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外界的大气压作用于杯内的水面,将水吸入吸管; 人的呼吸,吸气时,肺腔增大,肺内气压变小,外界的气压比肺内大,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肺腔缩小,肺内气压变大,把空气排出体外。<br><br> 回答问题,互动交流,感受“吸气—呼气”,现场欢声笑语,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大家感受领悟了大气压“壮汉”的威力。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大气压是地球的一大“法宝”,是人类生存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br><br> 台上十分钟,台下数月功。有趣的科学课,不仅学习了新知识,更让同学们体会到,要成功讲好课,功夫在平时在课外;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为上好每一堂课,老师们在平时做了很多备课工作,更增添了敬意! 本学期的科学大讲堂就这样结束啦,同学们依依不舍,也更加期待下学期的科学大讲堂哦!加油小朋友,加油四(1)班!翻滚吧,科学!!!!

大气压

同学

俞依辰

小米

吸管

科学

实验

空气

拆利

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