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来万木苏

山里人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参加高考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春天,原张家口农专农77—3班举办网络聚会,纪念毕业40周年。同学们有的回忆参加高考的励志故事,有的回顾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激发了我把自己参加高考的前前后后记录一下的想法。如果说197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那么恢复高考就是邓小平推动改革的起点,自己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一样,从此发生了根本转折。虽然经过四十年风雨的侵蚀、磨砺,记忆的链条已经残缺,有些片段模糊不清,但大部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p><p class="ql-block"> 春风吹来</p><p class="ql-block"> 1977年8月4日,在文革曾中两次被打倒再一次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科技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是他恢复工作后参加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决定恢复已经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8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这一消息,尽管当时的信息渠道十分闭塞,但这一关乎国家和每一个个体命运的消息,还是迅速传播开来。她像一股春风,吹醒了多少青年学子早已麻木的心灵,更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一切有志青年的理想和前程,自己也和无数青年学子一样在朦胧忐忑中期待。10月20日,新华社正式公布了大学恢复招生考试的消息,而且透漏将在一个月以后举行高考,教育的春天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 踟躇不决</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是自己从小就有的夙愿和梦想,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的教育制度和秩序受到破坏,大学招生在停顿了几年后,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查”,所谓的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其核心是“领导批准”,上大学是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的特权,在农村除支部书记子女有点机会外,大学校门对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紧紧关闭着的,所以自己做梦也不会想到再有上大学的机会。一旦梦寐以求的高考变为现实,自己的心情也由最初的激动、兴奋变得忐忑踟蹰。自己高中毕业回乡劳动已经整整四年,而且小学阶段基本上是停课闹革命,初、高中时期按照“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以及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要求,修滩造田,春种秋收,除草灭荒,植树造林,军事训练变成了常态,石泊中学的校园、操场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一届学生自己动手建成的,初中、高中只有四年,但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参加劳动。不但课堂学习时间少,又没有教材,学到的知识少的可怜,毕业后本来就不多的简易课本也丢失殆尽,对自己的实力信心不足,对是否参加高考犹豫不决。秋收过后,天气逐渐变冷,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不能下地干活,生产队歇工,高我一级的同学张学方来到家里,看见我在家里闲坐,十分惊讶并带有责备的口吻说,“在来时的路上,我猜想你肯定在家里复习,你怎么无动于衷,难道不准备参加高考?!”我向他说出了我的犹豫,以及如果复习连课本都没有的困难。张学方同学高中毕业后被推荐上武安师范,已毕业在龙虎担任高中数学老师。他说:“我马上给你找初、高中课本,抓紧复习,就当与我作伴,咱俩一起参加高考”。就这样,在他的劝说鼓动下,才坚定了我参加高考的决心,这时距离高考己不足一个月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备战高考 </p><p class="ql-block"> 尽管秋收已经结束,但每到冬季,学大寨运动就要掀起高潮,由冬闲变冬忙,白天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修滩造田,整修土地,晚上民兵训练,群众会议,政治学习频繁,而且生产小队每隔2—3天,社员都要集中一次登记出工情况,记工都是在晚饭后,我又是记工员,必须等全体社员记完工才能回家。每天的复习功课都是到夜深人静时,点一盏用墨水瓶做成灯光微弱的小煤油灯,用的是一张勉强可以站立的小饭桌。太困了就爬在上面睡一会,然后接着看书。如果白天在家复习,还需向生产队请假,自己顾虑重重,一是担心是否准许请假复习;二是请假在家里复习,万一考不上,被别人议论笑话。就是靠小油灯和小饭桌陪我度过的二十多个不眠之夜,对初高中课本系统复习了一遍。初中课程因文革时期涉县中学的白竹廷、谷兆义两位十分优秀的老师下放到石泊中学任教,尽管上课时间不多,但学到的知识还比较扎实。高中课程基本上从零开始,系统自学。随着高考的临近,感到一个人复习遇到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想到一位表兄在郭口村教学,便向生产队请假,背上三斤小米,徒步二十华里来到郭口学校,想在表兄处住几天,一是让其对复习指点迷津,二是遇到难题可随时请教。在郭口学校表兄的宿办室住了一天,晚上同睡一张单人床,吃住有诸多不便,第二天便告别表兄回村。在距高考仅有一周的时间,应考生的呼吁,母校石泊中学通知所有考生可到校复习,以便有一个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这样石泊中学建校以来六届毕业生,准备参加高考的百余名考生,齐聚学校,一块复习,相互切磋,备战高考。</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照相</p><p class="ql-block"> 高考之前,领取准考证,需要交三张一寸免冠照片。记得自己还是在五、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照相的,就住在我大伯的院子里,村里的俊男靓女像过节一样,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梳妆打扮一番,三三两两去照相,自己好生羡慕,哭着闹着也要照相,母亲看我哭的厉害,才答应让我去,随后照相的说要回去冲洗,一走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其实这个人是带着一副道具在骗钱,这是我生平遭遇的没有看到照片的照相。</p><p class="ql-block"> 1977年,符山铁矿正处于兴盛时期,不仅有商场、饭店,还有照相馆,恐怕当时在全县除县城工农兵照相馆之外,是仅有的一家。王家庄的十多名考生相约在一天下午一起前往符山铁矿,那天风刮的特别大,天也特别的冷,加上衣裳单薄,一路上冻的浑身发抖,眼泪鼻涕流淌,到照相馆后,用手指理了一下蓬乱的头发,拍下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填报志愿</p><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是考试之前先填报志愿,在高考历史上恐怕仅有这一次,本村有一名考生,他的哥哥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帮助找到一张《河北日报》,其中两个版面全是全国各高校在河北省的招生信息,包括学校、专业、在河北省的招生人数等。我们几个人围着一张报纸,都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激动兴奋,对未来的遐想和规划,以及对所要填报学校、专业的美好憧憬。每个人限报三个志愿,我清楚地记得,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张家口农专,因为自己不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且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深知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疾苦,自己有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的认知和感受,更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为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有所贡献。第二志愿是河北地质学院,自己出生在太行山区,十年九旱,每年春季人畜饮水就是头等大事,要到几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之外担水,有的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投亲靠友去趁水。自己朴素理想就是学理地质勘探,可以认识自然,为老百姓找水源,多打井,结束祖祖辈辈缺水的历史。第三志愿是云南林学院。三个志愿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当然也与自己的眼界和所受的教育及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其实,那个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专科,什么是本科,专科与本科孰优孰劣。</p><p class="ql-block"> 登堂应试</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的统一考试时间为12月15—16日,按照通知要求,我所在的西戍区片考生,自带行李、干粮,于14日下午到考点西戍中学(现在的昭福寺)报到,然后安排到西戍和东戍两个村子的老百姓家里住下,14日下午下着雨夹雪,报到登记后有一位老师带着我们几个人踏着泥泞,走街串巷来到东戍村一户人家,几个人挤在一个土炕上,15日早早起床赶到学校参加考试,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政治。写作文时,用到谦虚谨慎一词,怎么也想不起这四个字的写法,绞尽脑汁苦思苦想也没有想起来,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代替,就使用了汉语拼音。16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理化,上午数学考试进考场之前,石泊中学随行的张云堂老师,在院内招呼石泊中学的考生,交待大家要注意一个数学式子的解法,并嘱咐说这道题有代表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下,考试时果然有一道类似题,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两天考试下来,语文、政治、数学都还算发挥正常,最后半天考理化时,试卷上的大部分题,上学期间根本没有学过,只能凭感觉胡编乱蒙。</p><p class="ql-block"> 去时带着母亲烙的两张油饼,这就是两天的伙食,这也是有生以来岀门时,待遇最高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 意外惊喜</p><p class="ql-block"> 高考过后,生活又回到了原点。1977年的高考,是文革以来十多年的初、高中毕业生汇聚一堂,有工人、农民、军人、机关干部、在职教师,还有 大学毕业的工农兵学员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考场上高手云集,而自己高中毕业后就与书本绝缘,已回乡务农四年有余,青塔水库大坝、邱子峪灌区、高欢堂渡槽、邯长铁路、符山铁矿以及本生产小队的每一寸土地和村周围的每一座山山梁梁,都有自己洒下的汗水,与别人相比,自己就有一种自卑感,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参加高考的一天,自己能有机会进入高考的殿堂,与其他考生同场竞争已经不虚此行不枉此生了,根本没有对能够录取抱一丁点希望。</p><p class="ql-block"> 1977年龙虎公社组织在大泉村西的峧沟修建水库,高考之后的一天,我背上行李,带上工具,到水库工地干活,当天晩饭后,与同村民工作伴到一同学家里串门,从同学家出来,天特别黑,伸手不见五指,走出大门下台阶时,一脚踩空,一头撞在门前的一个条石上,他们一起把我扶,回屋里,看到满脸是血,赶紧找了点破棉絮烧成棉灰捂上,方止住流血同伴把我扶回住处后,疼的一夜未眠。第二天休息一天,考虑到如不能到水库工地干活,吃饭还需从家里带粮食,第三天用围巾包住头部受伤处,自己一个人又回到了王家庄,在家休息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感觉伤口基本愈合,便到生产队出工在与石泊村交界处修路,临近中午,从龙虎方向跑来一个小学生,手里举着一张纸条,边跑边喊,“富河考上大学了!”生产队长直起身说,“富河喊你呢,说你考上大学了”。我也立起身回应道“根本不可能"!这时大家都停下干活侧耳细听,异口同声的说,真得说你考上大学了!自己还是将信将疑,来人气喘吁吁跑到跟前,递给我一张纸条,是王庄小学老师李月秀写的,他在公社开会,校长接到通知让他代为转告,他随即写了纸条派一小学生送来,大意是通知我当天下午到涉县报到,第二天参加体检,以及他听到消息的喜悦心情并表示祝贺等!第二天县里召开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级干部会议,当天下午县里派一辆卡车来公社接参会人员,我带着一条被子捆成被包,搭乘卡车与公社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一起到了县城,晚上住在第二招待所,睡在三干会上还没有报到人员空着的床位,明亮的电灯,雪白的墙壁,整洁的床铺,自己对这一切都感到新奇。第二天体检后又到县中教师宿舍看望了在石泊中学教过自己又 调回县中的白竹廷老师。</p><p class="ql-block"> 自己岀生农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按照当时的情况,别说上大学、当工人轮不到,就是民办教师、合同制工人包括村里的赤脚医生、电工等也不会有自己的份,1977年突然恢复了已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而且自己居然榜上有名,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 入学途中</p><p class="ql-block"> 1978年春节刚过,收到了张家口农专录取通知书,报到时间为3月23—24日,我是龙虎公社百余名考生中唯一被高校录取的考生。这不仅是家里的大事,在邻村上下也引起了轰动。全家上下立即行动,紧锣密鼓为我的入学做准备。对我这样一个从未出过县境的农村孩子,突然要到千里之遥的张家口上学,在当时农村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遥远和神秘!大伯母信佛,高考后就找人算卦,拜佛祖保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又祈祷一路平安;二大伯建国之初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自然见多识广,在箱底找岀一本保存多年的老黄历,上面有京广线、京包线等铁路列车时刻表,从邯郸站开始一站一站地数,到张家口一共52站,不知数了多少遍;老父亲背上30斤玉米,带着村里开据的介绍信,到西戌粮站兑换粮票,想兑换几斤全国粮票,不知道向人家说了多少好话方得如愿;老母亲翻遍箱底找出几尺花布,我生平20多岁第一次有了一条衬裤和裤衩,全家仅有的两条被子,拆洗了不知多少次,也不知道上面已有多少补丁,实在没法带,咬紧牙关给我做了两条新被子;大哥结婚后买了一件新大衣,放在箱底一次还没舍得穿,给我拿了出来;姐姐结婚时买的一条毯子从未铺过送给了我。一切准备就序,3月20日一早,大哥帮我背上鼓鼓囊囊的行李,送我到二十里外的东戌火车站,乘坐上午九点多的火车,于中午到达邯郸,找到已在邯郸地区农机厂上班的二哥,在邯郸停留一天,当晚还没结婚了的二嫂带着5斤苹果来看我,21日吃过晚饭,二哥送我到邯郸火车站,乘坐9点半开往北京的旅客列车,于第二天早晨到达北京。下车后在站台上便向工作人员询问到沙岭子怎么乘车?被告之"现在就有向张家口方向火车,赶紧岀站中转签字"。那时北京是终点站,凡经过北京,必须换乘方能到达目的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出站口迎面的站前广场有一排简易房为中转签字处,跟着排成长龙的签字人群,背着庞大的包裹,好不容易挤到了签字窗口,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站所有的车次到沙岭子都不停,还需到宣化换乘或到张家口南站下车返回,要在沙岭子下车,需坐106路电车到永定门签字换乘。听后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浑身发凉,一到北京,就感到人山人海,目不暇接,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现在已经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再背着行李找永定门,更是心生畏惧。我说就在这里签字,到宣化倒车,那时北京站发往张家口方向的车次很少,改签的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发车,这就意味着要在北京站等待一天时间,身处摩肩接踵的人海之中,内心却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凄凉,既不知道能寄存行李,又不敢离开车站一步。出门时母亲把东凑西借来的几十元钱和二十斤粮票全部缝入我的内衣里面,以防丢失或被偷,外衣口袋只有2元零花钱和2斤河北省粮票,在临近中午饥肠辘辘进入饭店后,方知河北省粮票在北京不能使用,整整一天粒米未进,幸有二嫂让带的5斤苹果救急,帮我渡过了漫长的一天,直到凌晨一点终于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冬拍摄的用于准考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毕业二十周年相聚校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