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是嵊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紧邻东阳市。这个被青山拥抱、绿水环绕的秀丽村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听闻村里建起了《村史陈列馆》,这在村一级还是十分罕见的。2021年1月24日,天空晴朗,特意驾车回乡一睹为快。村口700余年的古樟树,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村史陈列馆坐落在文化礼堂的四楼。</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礼堂大厅,首先映入眼球的是一幅水竹新农村的全景图。“美哉水竹安”为刘文西所题。(注:水竹村的原名为水竹安,文革时期改名为水竹)。</p> <p class="ql-block"> 从楼梯上4楼,便到了村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史陈列馆全貌,四周挂满了图板。</p> <p class="ql-block"> 水竹建村已有700余年历史。为缅怀先人,激励后人,新建《村史陈列馆》。使子孙后代更加热爱家乡故土,更加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更加辉煌的灿烂明天!</p> <p class="ql-block"> 祖先们看中这里山青水秀的地理环境,择水而居。门前一条小溪,门后一座矮山,嵊义线擦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 这条绿溪江像玉带一样环抱着村庄,从村头一直绕到村尾,水流长年不断。是我们童年时捉鱼、戏水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近千人囗的村庄,现居刘氏村民占90%,系汉高祖刘邦50多代后裔,约1318年,始迁祖刘嵩从东阳分支到此安家立业。其前辈东阳柏怀公被朝廷封为义门,赏为“江南第一家”,祖训家规很严,民风纯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水竹村景村貌历史变迁的4张对比图,分别拍摄于解放初、80年代、2011年和2016年。50年代的民房以土坯矮房为主,80年代新旧房子交替,现在都以砖混小洋楼为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景村貌的几处特写。</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届村级组织主职干部名单。</p> <p class="ql-block"> 设在刘氏宗祠内的“镜清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座百年老校,也是全乡第一所小学。村里的大多学者人才,都曾在这里就学,这也是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 邢子陶等一批老革命家曾在“镜清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参加地下党工作,建国后都升任为省市的领导。</p><p class="ql-block"> “六三反饥饿农民运动”,是嵊县党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940年6月3日,村民刘茂德带领部分群众参加了这次影响力较大的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的集体经济虽然比较薄弱,但公益事业有目共睹,这里只举其中一些有影响力的。这是碇砩头护水工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碇砩头,成了村里一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村道路硬化、桥梁和防洪堤坝等基础工程。</p> <p class="ql-block"> 道路硬化后,村景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 村前的桥梁原来较窄,进出十分不便。刘瑶夫、刘群英等一些村民倡议新建文化礼堂和拓宽桥梁。拓宽桥梁受到村民拥护,也是村里的重点工程。</p> <p class="ql-block"> 过去,出村全靠这样的小木桥,交通十分不便。</p> <p class="ql-block"> 拓宽后的水泥桥,平坦宽畅。</p> <p class="ql-block"> 刘氏宗祠因年久失修拆除后,村民失去了文化活动、红白喜事的场所,村民都迫切希望有一个活动场所。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被评为省五星级示范文化礼堂,成为该村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民刘祖鸿、刘玉珍夫妇捐资26万元,建造的鸿泽亭。</p> <p class="ql-block"> 鸿泽亭的亭名由刘文西撰写,位于村囗大岗头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时间,半个多小时爬村前的大岗头,蹬高眺望村景,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岗头篮天白云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村民和在外的乡贤,十分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踊跃捐款二百余万元。这是刻在文化礼堂的捐款石碑。</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古樟树,一枝五丫,树龄700余年,几乎与建村同龄,见证了水竹村祖祖辈辈的风云岁月。</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古樟树,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人多地少,以农为主,杂交玉米产量高。村科技组制种的丹玉6号和丹玉7号在全村得到推广,受到县里的表扬,也引来不少参观考察者。</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水竹村掀起了大造茶园的高潮,茶叶成了当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后门山和大岗头的茶园连为一片,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 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茶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发展香榧基地,百年成林后,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更是一片美丽休闲的风景林。</p> <p class="ql-block"> 因受地幅限制,水竹的年轻一代,选择走出去的战略,发展工业企业。</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水竹村成立了全乡第一个农村俱乐部。早年演出《杨立贝》、《洪湖赤卫队》等大戏。改革开放后又组建越剧团外出巡演,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多次到县里参加文艺调演,并取得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 文化礼堂建成后,各种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村蓝球队更是全乡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村嫂也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这些村民不同时代的休闲合影,反映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印证了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的四份头,砖木结构,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刘文西作品陈列馆,按其故居仿建,陈列了不少画作和生平介绍,汲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人杰地灵,不大的小山村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刘文西是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目前流通的第五版人民币毛泽东头像的作者,黄土画派创始人,西安美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刘文西的部分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 版画奇才刘蒙天,西安美院院长,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一个村出2个西安美院院长,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 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的刘章新。</p> <p class="ql-block"> 茶叶专家刘祖香。</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p> <p class="ql-block"> 开国后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刘云仙,是小山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刘文西之妻陈光健也是著名画家;正师职刘金华发表专著一册;刘四全研究的军事项目获重大科技成果奖。</p> <p class="ql-block">集团军优秀共产党员刘铁俊、全国美展设计奖陶安惠、画家刘丹。</p> <p class="ql-block"> 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刘开招</p> <p class="ql-block">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刘育剡</p> <p class="ql-block"> 全国文明家庭:刘育平</p> <p class="ql-block"> 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刘德明。全国美展铜奖:刘三健。</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邢柏生</p> <p class="ql-block"> 共青团全国第十二届代表:刘伟中</p> <p class="ql-block"> 高级烹饪技师:刘先军。工艺美术师:刘茹平。</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处级以上及高级职称的就有66人,真是人才会萃。</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科局级及中级职称的就有79人,真是人才济济。</p> <p class="ql-block"> 水竹村从医从教的工作者居多,也是该村的一大特色。从医的有42人。</p> <p class="ql-block"> 从教的多达78人。</p> <p class="ql-block"> 全村大专以上学历多达192人。</p> <p class="ql-block"> 爱心人士为村公益事业,献出了一份爱心。</p> <p class="ql-block"> 新农村,新面貌,汲引了众多文化活动进村。</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进村拍照活动还上了《人民日报》。</p> <p class="ql-block"> 刘蒙天为村谱题词:“历史长河奔腾千百年,显赫宗谱光彩,勤劳子孙勇向前,今日人民当家,创造富强繁荣"。正像题词中写到的那样,水竹的村史,无处不显现“奔腾、光彩、向前、当家和繁荣"的景像。</p> <p class="ql-block"> 刘文西为村谱题词,赞美水竹村“山川秀丽,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我用刘文西为村谱作序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既是高度概括,更是适到好处。“我们村有着如此久远的历史,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如此幽雅的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水竹村人,我深深感到欣慰和骄傲,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父老乡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崑村的马立远先生游览水竹村后,即兴写下了一首赞美诗,也一并呈献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律——深秋初访剡西水竹村有感</p><p class="ql-block">剡西水竹,山环水绕,地灵人杰,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村落。初入水竹,历史的厚重感、亲朋的亲切感,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缘溪临水竹,如入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巨树凌风茂,芳村枕水幽。</p><p class="ql-block"> 越歌飘小巷,夕照映层楼。</p><p class="ql-block"> 执手无离意,痴心已驻留。</p> <p class="ql-block"> 看村史陈列馆,不能走马观花,要细看内容介绍,才能对村史有所了解,我 用了半天时间也只是粗略阅览。</p><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地离村回家,一路寻思,一个游子对故土无以回报,只有制作这一美篇,算是对家乡的报答。</p><p class="ql-block"> 编者邢柏生欢迎大家到我家乡参观《村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村史陈列馆,感谢水竹村委和刘育剡、刘小云、刘育平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