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历史的潮流不断更迭中,在历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最丰富、最悲壮、最动情的话题。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和人生的全部感悟,皆包含其中。总结下来不过两个字——“精神”。在现实生活之中,有些人认为精神无用,无法给他们带来利益。但我想说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英雄们哪一个是没有崇高精神支撑的呢?所以我认为,精神之梁应屹立于每个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古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悲壮,有“侬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凄婉断肠,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踌躇满志,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凛然大义,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今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之心,更有“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的不屈之心。</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战争和硝烟早已远去的新时代,精神无疑是我们最最缺少的,但它也是最最不可缺少的。无数的事实证明,精神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精神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人的堕落,往往都是从精神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的,教训极其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定精神无疑是最为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2020年伊始,疫情肆虐,精神的作用愈发彰显出来。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奋斗在最前线,汗水浸湿了衣服,口罩压痕布满了脸庞;生产医疗物资的工人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坚守在灯火通明的工厂;快递小哥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给千家万户送去急需的物品,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普通老百姓用行动来支持国家的决策,居家隔离不聚集……春已至,芬芳来,中国的抗疫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精神无疑成为了人们最后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唤起一天红日,照我满怀冰雪。少年时,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少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虽然,韶华不为少年留,但无论,我们行走多远,胸中有丘壑,笔下有山河,心中永远都坚定着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