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区特殊教育工作回顾

京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2020年是《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收官之年,为了落实《“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学校依托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以残疾学生需要为本,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实施适性教育;对外发挥指导中心作用,促进区域融合,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域功能,推动办学品位向深、广发展。京口区特殊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b>一、党员先锋,送康上门</b><br> 京口特教党支部经过研讨,由党员教师带队,对全区0—17周岁残疾儿童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和基础性评估,确定出需要上门送教的重残孩子。根据调查分析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党支部向送教老师提出了“因残施教、因需施教”的工作目标和“落小、落细、落实”的工作要求。京口特教中心全体教职工在党员教师带领下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克服困难,确保每月两次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提高儿童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党支部定期走访慰问重残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训练状况,并对家长开展培训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掌握康复的基本目标和方法,使重残儿童的残疾状况得以改善。<br> <b>二、内涵提升,专业成长</b><br>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京口特教中心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聘请镇江市特教教研员赵庆为指导教师,指导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教师们专研课题,积极申报市级课题;教师们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各级论文大赛、江苏省微课竞赛,均获佳绩;骨干教师参加特教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线下活动优质资源活动,打造一支学习型、骨干型教师队伍。在此背景下,朱洁然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王娟老师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获得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br> <b>三、针对康复,个性发展</b><br> 2006年京口区教育局成功申报江苏省0一6周岁抢救性康复工程,京口特教中心成为市残联下设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之一,对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儿童开展康复训练。<br> 在校领导及各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现有 13名自闭症学生,4 名专业教师。引进专业脑电波康复设备,并设有感觉统合室、个别训练室、言语治疗训练室、音乐治疗室等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功能室,在康复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康复评估。 <b>四、融合教育,全面发展</b><br><div> 京口区辖6个镇(街道),现有公办义务段学校15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融合教育资源教室14个。2020年实现义务段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回顾2020,京口区融合教育有几个数字值得记录:72,完成了72份特需学生的档案评估;15,开展了15次巡回指导;4,组织参加、开展了4次融合教师培训工作;3,3次邀请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指导。</div> (一)立足评估,精准施策<br> 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京口区特殊教育委员会全程参加区特需学生的诊断评估,专家们于7月7日、8日分别走进学府路小学与谏壁小学,对全区六所学校的72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了专业性评估。 (二)聚焦课堂,服务学生<br> 区教育局结合实际,以江滨实验小学为试点,多次邀请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金友、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视员储昌楼、镇江市特教教研员赵庆等专家走进江滨实验学校,结合学情,通过课堂观察与访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集体审议,采取国家课程➕特需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为个案定制个别化课表,并指导老师在后期的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团队培训,提升能力<br> 融合教育教师业务能力是融合教育的关键,融合教师们多次参加融合教育资源教师系统培训,12月15日,区教育局与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合作,举行“聚心融合 聚力提能”暨2020年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得到了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金友、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调研员储昌楼的大力支持并亲临现场指导培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教教研员赵庆、区教育局副局长于德青、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蔡艳、全区融合教育资源点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江滨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特殊教育工作繁琐而庞杂,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教师数量不足、针对性政策文件滞后甚至空缺,需要我们殚精竭虑,坚持不懈,但我们坚信在区教育局和各资源中心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京口区特殊教育事业一定再上新台阶!<br>

特殊教育

教师

特教

融合

京口区

指导

培训

中心

教育局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