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人已过流年日,唯想浊酒在心间。然而,乐观近期热播的抗美援朝巨片《跨过鸭绿江》,不时让人想起30余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思绪催促我再坐荧前,热敲键盘,纵情当年。 </p> 关于我军最后一战 <p class="ql-block">诞生于1927年的人民解放军漫长93载共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我想既便是我国最权威的军史专家也难能说清,而我军作战史册里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哪一年哪一仗? </p> <p class="ql-block">查阅我军作战史料,打开百度互联,有人说是1987年1月7日老山主战场的那次出击拔点战斗,也有人说是1990年2月13日越军指挥官因醉酒而错发在老山的一次玩笑性的小规模偷袭。但笔者认为,真正能够被称作10年中越战争,也就是我军最后一次出击作战的,当属我第15侦察大队1988年12月2日大亚口地区不预期遭遇战斗。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实景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翻开国家权威机构印发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名录,第15侦察大队是按照参战序列排列最后的一支参战部队;同时,我部也是奉命撤离战区的最后一支侦察大队,之后再无增派新的轮战部队进入战区作战,原驻守部队随之转入常规防御或陆续撤防。史料显示,中越战争始于1979年2月17日,止与1989年初,中越10年战争之说,也是基于我部1989年1月15日撤出战区为标志的。而我部1988年12月2日的大亚口地区不预期遭遇战斗,是我参战部队经过云南前指批准而实施的最后一次范例式常规性出击作战行动,此后再无诸类战事发生。</p> <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后一次战争,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这里所指的我军作战史册里的最后一次出击作战,当不含边境摩擦、维和与平息暴乱等非正式非常规性军事作战行动。因此,发生在我部“12.2”战斗之前的“1.7”战斗和之后的“2.13”错战也不宜视为这里所指的“最后一次出击战斗”。 </p><p class="ql-block"> 作为“12.2”战斗亲历者,请让我来告诉你。 </p> <p class="ql-block">翻开历史画卷,时针指向上世纪80年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战斗背景 作战准备 </span></p> <p class="ql-block">起始于1984年7月,结束于1989年初的对越侦察作战,是在国际特定环境下局部战争的精彩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老山战场的军事斗争也如抗美援朝一样直接服从于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同时,也给和平时期我军摔打锻炼部队,提高军事指挥员的作战技艺,在实战中学会打仗提供了良好条件。对越侦察作战中,我人民解放军分批派出15支侦察作战部队,广泛活跃于老山战区,服务于全局军事。各侦察大队深刻领会中央军委和云南前指的作战意图,坚持以情报为中心、以作战为中心,积极、稳妥、慎重的开展情报工作和侦察作战,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开创了我军侦察与特种作战的历史新篇。</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4连是一支能打善战的英雄连队,由64军192师侦察力量协调组建,方向副大队长许军,参谋吴振河,连长邱枢,政治指导员崔文,是我部取得捕俘战果最早,进行实战最多,作战英勇顽强的一线作战单位。在一年多的实战中,该连共组织渗透和抵近侦察127次,较大规模战斗4次,经历了惨烈的“3.15”战斗,俘敌歼敌52人,侦获军事情报51份,其中被总参转发采用3份,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4连连长邱枢、指导员崔文】</p> <p class="ql-block">据我部当年上报给云南前指的战斗详报记载,1988年12月1-3日,第15侦察大队4连加强火力连,在越南一侧大亚口地区实施伏击捕俘战斗时,与正在该地区侦察的越黄连山省孟康县侦察分队及配属武装公安遭遇,触发战斗。此次行动,我先期出动兵力168人,渗透越境8公里,4次改变回撤路线,在异国困境中激战突围,战斗历时42小时。</p> <p class="ql-block">为择机捕获越军,取得军事情报,侦察4连经过长时间观察和侦察了解得知,大亚口及其附近诸高地驻敌大亚口公安屯兵力约100余人,该地每日规律时段均有1-2人到附近水井打水或洗澡,每周还有2-3人沿水井旁法国公路到1005高地伐木打柴或运粮。上述之敌行动比较有规律,戒备程度不高。因此,该连制定具体战斗方案,征得了前指批准,决心以伏击手段捕捉越军,达成战果。</p> <p class="ql-block">在战前充分演练研判的前提下,12月1日16-21:00,参战分队分梯次分方向依次向敌境秘密开进。19:30,由大队首长及保障各兵种人员组成的大队前指在1396高地以南某高地开设完毕,22:25出境各组渡过界河按计划渗透前出,火力连100迫击炮和高机于2日6时前分别占领阵地,完成射击准备。</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实战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秘密渗入 敌情突变</span></p> <p class="ql-block">2日4:15,捕俘组接近预定伏击区域公路下方时,发现不断有越方人员到水井打水,我无法进入设伏,捕俘组随改变原计划为“敌近我靠”的方法袭击捕俘,但均因前出路线受阻和敌活动人员多而未能如愿。根据情况变化,捕俘组决定将伏击区转移至法国公路,改抓通过该公路之敌。10:59分前出捕俘分队秘密运动至1005高地以西400米公路转弯处,完成设伏部署。</p> <p class="ql-block">11:42,大队前指观察哨突然发现4名越军沿公路向爱头方向运动,随后,前出分队也发现有小股越军持机枪成战斗队形向我设伏方位搜索前进,同时发现,伏击区东侧也有敌沿公路向我伏击区域靠近。捕俘组判断是我转移设伏时被敌发现,敌已发现我企图,侦察参谋、捕俘组组长吴振河见原捕俘计划无法达成,随令大家注意隐蔽,将敌放近先敌开火,尔后交替掩护,择机回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触发战斗 先敌开火</span></p> <p class="ql-block">11:57,2名沿公路搜索的敌军进至我设伏区域边缘,就在敌持枪向我射击之时,吴振河和1排长刘晓利同时跃起向敌射击,1敌转身还击,战士刘文革一个点射击中该敌,敌倒下后又爬起,企图与另1负伤之敌逃跑,吴振河与战士耿丙强以连续点射将2敌击毙,战士迟文革、许春吉等跃出欲缴枪拖尸,被伏击区上方敌机枪火力压制未果,战士杨忠奇立即向敌射击投弹,1敌被当场打倒。随即,我100迫击炮开始对伏击区上方之敌进行压制。</p><p class="ql-block">利用炮火效果,吴振河指挥全组人员迅速撤离伏击区,此时,伏击区东侧又有1敌持喷火器逃窜,被战士杨忠奇等人乱枪击毙。捕俘组撤下公路后,在我炮火的掩护下,利用下方稻田地的棱坎,以交替掩护方式,沿山沟迅速回撤。</p> <p class="ql-block">12:28,捕俘组撤至706高地山谷后,吴振河令接应1组跟进,火力组随之撤离,占领有利地形担任掩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突遭围堵 回撤遇险</span></p> <p class="ql-block">按说,先期捕俘组撤离伏击区和袭击合围之敌的袭击战斗是顺利的,但是,当撤至657高地西南侧时,意外情况再次发生,前出分队突遭回撤方向2高地山梁一线10余名越军火力强压,回撤路线被火力封锁,撤退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捕俘组和火力组部分人员被迫强行通过敌火力封锁上行冲锋,勉强与接应2组汇合。</p> <p class="ql-block">12:30,指导员带捕俘组2名战士与回撤阻击中的接应1组汇合,尔后沿706高地西侧山谷向657高地实施突围,并在此与火力组先行撤下的部分人员合拢。此时,火力组组长、副连长张海宾带通信员王玉振与开设炮兵前观的炮兵参谋田忠信等人刚刚撤至706高地北侧沟底,王玉振在接应指导员时,被远处山梁之敌打来的子弹击中头部(后牺牲)。张海宾见状,随令撤在前面的卫生员返回救护,接应1组战士边海成和火力组战士姜振义看到战友负伤,也同时返回救助支援,却被敌再次打来的子弹分别击中脚掌和腿部。</p><p class="ql-block">此时,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张海宾等因无法抬运伤员回撤,被迫重新返回到706高地北侧沟底。随后,崔文等和接应1组及火力组其他人员也全部被压制到张海宾处。在清点了人员和武器装备后,崔文等人采纳了战士韩继锋的建议,随由张海宾、李俊良等护送伤员在前,崔文带部分人员断后,大队前指亦在同时组织高射机枪和炮兵集火压制周围之敌,掩护被困部队按照既定路线向着祖国的方向强行回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激战异国 艰难突围</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14:51,被困部队抬运伤员撤至越境657高地北侧谷底时,657高地又被敌军占领,并以密集火力向我射击,回撤路线再次被封锁。崔文、张海宾率部向东突围,幸好大队前指派出的增援力量和副指导员张建军带领的机动人员赶到,大队前指当即命令高机对657高地和东北沟口之敌进行压制,随后,崔文、张建军和军医王永祥等组成火力组,与重新部署的我方人员,使用重机枪等集火打击当面之敌,当即毙敌4人,余敌逃窜。</p> <p class="ql-block">然而,16:08,回撤部队又被敌火压制,大亚口之敌先后向我发射20余发炮弹,企图封锁我回撤路线。紧急关头,大队前指组织兵力和火力加大对回撤部队的增援和火力支援,令1排长刘晓利等8人加强对天生桥方向的警戒,令吴振河部严密控制渡场,炮兵、高机连续对敌进行高强度火力压制。</p><p class="ql-block">利用火力效果,崔文、李仲明等迅速指挥人员抬运伤员,以交替掩护、单兵或小组逐次跃进的方式,于14:40撤至界河附近一断崖处,出境部队终于脱离敌直射火力威胁。17:13,出境人员完全脱离与敌接触,3日2:58,出境人员全部通过界河,撤至我方一侧。</p> 战后事评 激情回看 <p class="ql-block">纵观本次战斗,敌情变化巨大,情况紧急复杂,超出预测和想象。各级指挥员决心果断,指挥冷静,处置正确,多次指挥部队转危为安。干部临危不惧部队英勇顽强。捕俘组的几名干部如吴振河、崔文、刘晓利、季明涛等一直打在最前面,撤在最后边。特别是部队被困时,一线干部崔文、张海宾、张建军、李俊良、李仲明等始终临危不惧冲锋在前。战士边海成、姜振义冒着横飞的子弹抢救伤员,自己中弹后为减轻同志们负担一直坚持自己行走15小时,直至撤至我境后昏倒。重机枪班和捕俘组战士不顾个人安危敢冲敢打,背运烈士的同志背不动就抬,抬不动就爬,手、腿、脸都被磨破了,还要坚持把烈士遗体运至境内。被围困的干部战士临危不惧,不怕流血牺牲,冒着枪林弹雨几次迎敌冲锋。</p> <p class="ql-block">在本次战斗中,炮侦协同密切,通信、工兵、卫生、后勤等保障可靠有力,部队机制灵活,在后续长达4小时的激战中未再出现新的伤亡。与此同时,担任战斗保障的火力连、勤务连以及后续增调接应的侦察3连、守备3团7连、武警边检站、当地民兵,以及大队机关公务等,都在战斗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本次不预期遭遇战斗,我部在情况突变,几被围困的严峻情况下,持续战斗5小时20分钟,我战亡1人,轻伤2人,同时毙伤敌41人,摧毁敌军事目标多处。</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实景图片】</p> <p class="ql-block">随后得知,在我回撤途中多次突然出现的敌军,属于之前渗入我边境前沿实施抵近侦察的越军小分队,捕俘组前出预定捕俘区水井处发生的人员流动变化,以及第2伏击区遇到的梯次靠近的多股敌人,都是为了保障其侦察分队安全而按计划云集的援助力量。</p> 日记中的本次战斗 <p class="ql-block">“什么也不说,祖国需要我”。时年20岁上下的热血青年,带着亲人的嘱托与祝愿,从千里冰封的北国,奉命来到云南老山战区执行对越侦察作战任务,在前线经历了1年零2个月的战斗生涯。在这里,800热血男儿用青春热血谱写了誓死报国的壮丽篇章。 </p> <p class="ql-block">本人转隶第15侦察大队之前是569团通信连1名超期服役的老兵,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主动请缨几经周折才被特许入列。在北国的第二故乡,部队即将开赴前线的那天,我在日记中写到:</p> <p class="ql-block">【作者1988年前线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次离开东北还能回来吗?在留存连队的那个箱子里我留下了这样的字条:如果有那么一天,请把这些遗物寄给我的老奶,地址是......这30元钱作为邮费。 老奶、妈、弟,同学、朋友,我想念你们! </p><p class="ql-block">为了使青春更美好,为了生命更有意义,永别了! </p><p class="ql-block"> --1987年10月8日于本溪桥头” </p> <p class="ql-block">【作者战前在后方连队照片】</p> <p class="ql-block">是的,自己一贯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这次参加实战,也没有忘记携带纸笔,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本次战斗的实况进展和个人经历。</p> <p class="ql-block">翻开本人那天的战地日记,嵌入页面的是这些文字:</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1988年12月1-2日(阴)</i></p><p class="ql-block"> 记一次随行侦察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 地点:中越边境小坝子地区某无名高地-侦察4连伏击捕俘战斗大队前指阵地</p> <p class="ql-block">4连是一支敢打硬仗的英雄侦察分队,这是他们第6次作战行动,也应该是我大队对越作战的最后一次战斗了。吃过晚饭,正在保密室,政委通知我收拾行装,带好食品,准备随大队首长参加行动。我高兴坏了(由于我属机要保密人员而且实战心切,大队首长一直是很限制我“出没”一线,今天怎么了,是不是因为这次是最后一战,还是首长特别有必胜把握?还得知军区情报部的首长也要随行参加。时间不容我多想),便立即收整好行囊,匆忙出发。</p> <p class="ql-block">【作者1988年前线照片】</p> <p class="ql-block">12月1日傍晚,当夜幕降临的时刻,大队首长及各兵种人员分别开始从司令部出发向即设目标--小坝子某高地开进占领阵地,开设前线指挥所。我与作战参谋周昆一起,搭乘军区情报部罗副部长的指挥车前进。前面,4连披着伪装网的吉普车挥洒着浓浓扬尘,沿崎岖蜿蜒的山路急速向前。</p><p class="ql-block">晚8:10,车队抵达边境某边防连驻地,所有人员分2梯队徒步沿羊肠小道向指挥所所在高地搜索前进。我们几人由参谋长何觉禄率领,马晓军、小崔、吴双七和军区首长警卫员等7人一组,身背军用行囊,手持手电和配枪,夜行在寂静的山道上。为了防止目标暴露,一过边境线,约2公里的攀山行程,被令避光行进,此刻深黑的夜晚,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山谷。我们人拉人手拉手脚跟脚一步步悄然跟进。经过近2个小时的行军,顺利与指挥所先遣人员会合,到达目的地。这时,由于山高路险,加之负重十几公斤,虽然在12月份的夜晚,还是让我们每个人的衣服大都被汗水浸透了。</p> <p class="ql-block">指挥所设在山顶部,配置有15瓦电台、7011步话机和连接炮阵地、炮观、高机阵地的有线电话,前面分别布设有40倍和15倍望远镜,观察员透过夜幕,在不停地搜索和观察当面情况。所有电台在渗入时一直处于静默状态,一切都在无声无息的进行中。我到达阵地是22:20,稍事休整,便开始在山顶隐蔽露营。</p> <p class="ql-block">【打响之前:作者当日11:30战场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戎军4年里第2次野外露营,上次是1985年12月28日在辽宁辽阳的零下18度严寒环境下的野外生存训练,实行1级睡眠,而这次却在西南边陲的战斗前沿,必须全副武装。</p><p class="ql-block">这一夜,我和政委警卫员吴双七依偎在一大块石头窝地潜伏栖息,身着棉大衣,大衣外面套着军用雨衣。后半夜,刮起了寒风,尽管期间起来了好几次,但还是在警惕与困乏中不时的入睡了。早上起来,已是2日清晨了,吃了点面包,喝了点水,草草打发早饭。</p> <p class="ql-block">【打响之前:作者1988.12.2.11:30”12.2”战斗指挥阵地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前面情况怎样了?</p><p class="ql-block">我再一次来到阵地,这时指挥所的3部电台已经全部开机,首长正在用暗语指挥前出分队行动,电台呼叫回叫声不断。根据报告,前出各组已按照预先方案纵深10公里进入设伏位置,前面大山远处用高倍望远镜搜索可见。捕俘组01报告,水井捕俘区域隐蔽条件差无法接近,附近操场敌军正在早操,潜伏人员只能就地隐蔽。11时,电台再次传来前方信号,前沿请示,按照第2套方案转移位置择机捕俘。大队前指通过电台暗语回复:同意!</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实战图片】</p> <p class="ql-block">前沿阵地上,炮兵在待命,高机在待命。</p><p class="ql-block">指挥所里,首长和参谋们显得十分焦急,不停地交换意见,研究情况,高倍望远镜紧张地搜索和观察着前方敌情,作战参谋不断地通过电台与一线联络。这次情况将会如何发展,能否再次无果而归?出击各组在尽力争取战果,时间一秒一秒地滑过..... </p><p class="ql-block"> --11:04 于前指阵地</p> <p class="ql-block">【15侦察大队大队长李庆立、政委任家民向上级首长报告作战情况】</p> <p class="ql-block">远山,越方一侧,雾色茫茫,一切还是那么的寂静,我们在焦急地等待一线的消息。 </p><p class="ql-block">现在,战斗在激烈地进行。</p><p class="ql-block">就在之前,当我捕俘组另择设伏地点转移过程中,似被敌方发觉,有多股越军成战斗队形,沿公路佯装无事地向我潜伏区域搜索前进,形成了包围之势。大队前指得到“01”(捕俘1组)报告后,指示:待敌接近时先敌射击,并组织炮火和高机集火压制敌军,掩护我前出人员撤离。</p> <p class="ql-block">战斗还在激烈进行,山谷里枪炮声不断,01、03、04、05各组几次分离和失联,01、03、04会合后被敌围堵火力压制在572高地下无法回撤。阵地上,首长通过电台指挥前出各组设法突围。现在,我回撤人员中已有3人负伤。不远处,高射机枪的短促急射声“哒哒”不断,100迫击炮得到增补炮弹后也不断加强火力。</p> <p class="ql-block">【上面截屏是此前作者文章中对此情形的记忆描述】</p> <p class="ql-block">本来我在前指的临时任务是协助作战参谋进行战况记录,协助进行通信联络,战斗打响以来,由于敌情骤变,我先被急派炮兵阵地,14:30-15:30我又赶往炮兵观察所。回返途中,枪炮声震耳,山峦间的轰鸣巨响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此刻,出击人员仍没有撤回我方一侧......</p><p class="ql-block"> --16:35 于前沿阵</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1988年12月3日(多云)</i></p> <p class="ql-block">(续上)2日下午5:00,自己1人持枪赴1公里外西南山下的炮阵地,独自跋涉在大山深谷,耳边依然是枪炮声不断。由于要穿越一暴露地段,我保持着高度的思想警惕,钢枪握的紧紧的,一遍遍地查看保险是否打开,眼睛不断的寻视着周围的草丛和竹林,做好了应对不测的战斗准备。</p> <p class="ql-block">炮阵地设置在一座小山包的侧背部,6门100迫炮斜向设置在土坡上面,呈80度斜角朝向敌军方向。赵助理也在这里,后勤石秋增斜躺在气垫上。这时,前指又传来指令:3发齐速射压制937高地和850高地之敌,封锁越军通路掩护我方人员撤离!伴随着副连长“1炮、2炮、3炮装弹,发!”的指令,3发炮弹随着一声巨响飞向天空,瞬间可见弹道缓缓缩小-消失,十几秒后便可听到越方山头上的爆炸声。接着,前指命令炮火拦阻射击,呈20秒间隔等速射,顷刻间阵阵巨响在群山回声震荡,轰鸣阵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实战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17:40,我沿电话线路向高机阵地穿插。真累呀,又一次穿越暴露地带,登上近千米高的高机阵地,只见设置在前指阵地左前方700米处山头制高点上的2挺高机正在火力支援出击人员撤离,由于长时间射击,枪口被硝烟火焰熏染的黑热,时而喷冒青烟,阵地周围摆放着十几个弹药箱,射手们立姿扫射的身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作者1988年于老山前线】</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在高机阵地逗留了约半个小时,路过炮观后,再次回到前沿指挥所已近天黑。这时指挥所战斗气氛已经缓和轻松了许多,可能前面的战友已经脱离危险。前指11电台已改用明话不断的指挥和呼叫协调各组,询问回撤情况。</p><p class="ql-block"> ......昨夜是一个野外露宿的不眠之夜,我和小吴依旧隐蔽在那个石穴内的草丛中,耳边不断的传来首长们指挥各组回撤与各组报告情况的电讯声。也是一夜,感觉首长们更是那样的挨着冻,没有睡觉。昨夜就断粮了,今晨后续部队才送来了一点罐头和饮水。</p> <p class="ql-block">【第15侦察大队1988年作战图片】</p> <p class="ql-block">早上7:00,大队接到报告,除炮兵之外,其他各组均已安全撤回我方一侧,完全脱离敌军。但是,后续从数十公里山路运送上来的炮弹怎么处置?面对炮兵不时地请示,大队决定进行报复性射击,目标敌1287等高点诸元,射击之后轻装撤离!等待一夜的炮兵高兴坏了,于是,一发发讨债的炮弹射向敌方阵地,山谷里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战斗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1988年作者书画与收藏图片】</p> <p class="ql-block">回到驻地,发现鞋子由于汗液的连续蒸发已近湿透了,作训帽两晚都没取下,还有那行军背囊、雨衣和枪械,在硝烟和山巅里的摸爬滚打中弄得脏兮兮的。两天两夜几乎没有睡觉,很是疲困。 </p><p class="ql-block"> --午间11:50于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作者1988年前线照片】</p> <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30余年过去。</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御外战争,再一次展示了中华儿女和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换来了祖国数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能战方能言和,能战方能止战,忘战必危。</p><p class="ql-block">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莺歌燕舞的年代也不要忘了那血色的过往,要守望和平,要珍惜幸福,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而浴血拼杀的英雄。让我们祈祷世间永无战事,家国安宁!</p> <p class="ql-block">报国纵有千般爱,唯有牺牲情最深。最后,让我用近日朋友转发给我的一段文字告慰今天的思绪吧! </p><p class="ql-block">看过了40集的《跨过鸭绿江》巨片,记住当年志愿军英雄的豪壮。志愿军英雄原型张计发说,以青春报效祖国,用生命诠释责任,是军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品质。当过兵的人是卫国戍边的坚定,忠诚尽责的豪迈。这支英雄辈出的人民军队,肩上扛着的是英雄的枪,走的是前辈的路,我为曾经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光荣!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作 者:迷彩戎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编 辑:迷彩戎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实景实战图片:迷彩戎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黑白实战图片:择选线云强摄影</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其他图片:来源网络</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