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满大江】01期--国风之本在家风 家风之本在孝道

弯弯

见贤思齐传承优良家风 <p>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是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古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而今,我们身边涌现了“当代二十四孝”,他们是孝行典范。当今社会要继承和发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以行动诠释孝的内涵。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营造祥和共融的社会风尚。瓦岗中心校2021年“1445”工作思路也提出弘扬孝道文化,故即日起,大江窑学校开设《孝满大江》专栏,大力宣扬当今孝心好儿女的孝行善举。</p><p> 世界上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2021让我们一起努力,因为孝不能迟。</p> <p>   家住大江窑的刘平叶和李运红老师既是同事,又是一对好妯娌。她们在工作上敬业爱岗,从未因家中老人病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照顾而弃学校的工作于不顾,总是能合理地分配好家庭和工作,做到家庭和睦,工作先进。</p> <p>   她们的公公因病常年卧病在床,不良于行,但她们并未嫌弃,而是待如亲父,数年如一日的照顾他,对于他偶尔的脾气也不生气,而是一笑置之,继续无怨无悔的照顾他。</p> <p>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久坚持,难的是无怨无悔。</p><p> 在邻居眼中,刘平叶老师个性温和,吃苦耐劳;李运红老师性格豪爽,勤勤恳恳。在儿子、女儿与丈夫眼中,她们是孝老爱亲的好母亲、好妻子。</p><p> 邻居也曾对她们的付出与坚持表示不理解,认为她们日子过得太辛苦了。可她们却认为:孝敬老人是做儿女的天职,照顾家人更是自己的责任。</p> 喂公爹吃饭的刘平叶老师。 <p>   细心照顾公爹饮食起居的刘平叶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刘老师总是亲力亲为,这既让她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又向社会大众传播了正能量。</p> <p>  喂父亲吃饭的李运红老师及其丈夫。</p> <p>   寒冷的冬日,如今阳光灿烂,带父亲出来晒晒太阳,并做一下个人清洁,果然精神多了... ...</p> <p>  父亲的悠闲午后,晒晒太阳,喝点奶,还有一条狗作伴,悠哉悠哉... ...</p> <p>   一年又一年,小孙女长大了一岁又一岁,不变的是家人之间的爱,以及他们脸上的笑容。</p> <p>   就言行而论,“孝”包含应以高尚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声誉与功业,以彰显父母的教导。“孝”植根于子女内心对父母的亲爱与尊敬。儒家认为,“孝”是个人德行养成的基础,因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德行无碍的人,也是“孝”。李老师和刘老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刘老师总是抓住时间的空隙讨论学术问题,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李老师作为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老师总是积极和新手老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紧跟时代的潮流,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广度与深度。</p> 付出终有回报 <p>   都说好人有好报,刘平叶老师提及她的儿子、儿媳时总是非常开心,非常骄傲。“有了小孙女之后,儿媳虽远在他乡,但很体谅自己的婆婆,让婆婆在家照顾好爷爷,不用担心小孙女的成长问题,愿自己承担”,刘老师很欣慰的说:“儿媳是个很懂事、很贴心的人。”提到自己的丈夫总是幸福满满,可谓是夫贤子孝,邻居们都说,这是因为刘老师做了好榜样。</p><p> 人们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但李老师就像有两个小棉袄, 儿子总是关心她的身体,在外地上学时也不忘给妈妈买茶,关心她的身体,回到家又能积极主动的帮她做家务。我们总是调侃她是不是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才换来今生一对懂事的儿女。</p><p> 其实不然,哪有那么多来世今生,她们能拥有如今幸福的家庭靠的是以身作则,长辈的言行,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见贤思齐,自然品行端正,孝顺老人。</p> <p>   这些年,他们的事迹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曾被评为瓦岗乡“最美家庭”;刘老师也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布家庭的温馨小日常,收获了满满的“赞”,也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p> <p>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玄,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