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撰稿/摄影/制作:张德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选用歌曲《抗洪先锋,致敬乘风破浪的人民子弟兵》</span></p> <p class="ql-block"> 2020年,非常之年:安徽省含山县的古镇运漕,打了“三大战役”一一1、是和全国各地一样,打赢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的“阻击战”;2、是打好了一场脱贫奔小康的“攻坚战”;3、是打胜了一场抗洪抢险捍卫生命线的杨柳圩“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的,就是这场抗洪抢险“保卫战”的精采瞬间一一</p> <p class="ql-block">“生命线”上大抗洪</p><p class="ql-block">——含山县运漕镇2020年抗洪抢险纪实</p><p class="ql-block">今年汛期,天公作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诱发了长江、巢湖洪水泛滥。环绕含山县运漕镇的裕溪河,水位猛涨。7月21日下午,外河水位高达13.1米,超警戒水位2.6米;超保证水位1.1米;超2016年的12.46米历史最高记录0.64米。含山县委、县政府面对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果断决策:对圩内4万多名人民群众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转移,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在杨柳圩空城保卫战的大背景下,发动全县各界,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抗洪。</p><p class="ql-block">今年汛期,含山县运漕镇54公里的外围堤防,在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中有效处置了151处堤防内坡渗漏、管涌隐患;成功处置了堤防内侧15处开裂、跌窝、坍塌等重大险情。他们在含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史无前例的大转移,史无前例的大抗洪中,团结协作,奋力拼博,在百里大地上绘出了一幅捍卫生命线,顽强不屈,人定胜天的战洪图。</p> <p class="ql-block"> 一、睿智决策,大抗洪组织有序</p><p class="ql-block">运漕镇属于全圩区。裕溪河环绕全镇,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村1个社区,有一大一小两个圩口,大的叫杨柳圩,小的叫丁当圩。杨柳圩有5.8万多亩耕地,4.5万多人口,是含山县第一大圩。7月8日,裕溪河水位快速上涨达到11.11米,超警戒水位0.61米。镇防汛指挥部按照三级响应的要求,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全部进岗,镇成立了指挥部,村成立防汛指挥中队,村民组包段落实堤防防汛责任,镇、村、组落实三级防汛责任体系。含山县委、县政府在系统分析未来的水情、雨情、堤情、工情后,对该镇的防汛工作做了重点部署,抽调了精干力量,派驻工作组,与镇防汛指挥部搭配成两个组,兵分两路,白天,顺着堤防内坡冒着雨淋,徒步查险;夜晚,跑点跑村,查岗查责,督查电站排涝,督促堤防查险,指导全镇打苦仗、打硬仗、防大汛、防长汛。</p><p class="ql-block">随着汛情的紧张、严峻,人员转移、撤离,7月21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坐阵杨柳圩指挥抗洪,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完善和强化防汛指挥体系,三名副县长分赴前河、后河、毗邻的崇林圩,分段负责,指挥抢险除险,排除了一个个重大险情。县人大、县政协负责人挂帅领队,督察、巡察,确保防汛人员的组织纪律、岗位职责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还针对全镇的防汛形势,将外围54公里的防洪大堤和26道涵闸陡门,细分成6个责任段,设立了6个指挥点,分别由镇党政班子成员挂帅,驻点防汛。他们把26道涵闸陡门、5座国有排涝电站、13座集体电站作为重点,挑足预备土,搭建防汛棚,插上小红旗标志,由镇干部带队,村组干群联合排班,轮流看守。他们在杨柳圩外围50.4公里的堤防上设置了53个值守点,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查险除险。累计上堤查险除险达6万多人次,共排除各类险情151处,处置塌方、滑坡、跌窝等重大险情15处,有效地捍卫了杨柳圩百里堤防的防汛安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沉着调度,大抗洪指挥有方</p><p class="ql-block">杨柳圩的百里长堤,就是运漕镇4.5万人的生命线。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睿智决策下,堤防上的各指挥点,各村中队,各防守棚,犹如一支生龙活虎的战斗队。他们以堤防为家,轮流值班,看守涵闸,巡查堤防;他们清理堤防障碍,让各类险情迅速暴露,速度处置。7月14日,在外河水位高达11.58米时,他们针对持续上涨的高水位和长江、巢湖的大水情,对杨柳圩外围50.4公里堤防全线亮灯,全面启动跑筹巡堤,按照上、下水,顺、逆方向,每隔1小时,对堤防、涵闸全线巡查一次……据不完全统计,大抗洪期间,全镇参与巡堤、查险、抢险、清障达6万多人次,清除内坡杂草、杂树20多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7月16日凌晨,由于丁当圩设防标准低,孙贾段约500米,河北段约200米,两段堤防水漫堤顶,镇党委书记王守朝与县防汛指挥组负责人会商后,现场组织人力、物力,紧急调集皖运建设及县住建局7个工程队100多名抢险队员,带着铁锹、编织袋,火速赶到两处现场,加高堤埂,阻挡洪水。</p><p class="ql-block">面对高水位威胁的运漕镇,在做好人力保障的同时,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组建了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435人抢险突击队,全面盘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按照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随时取用的原则,完备了抢险车辆、机械、黄砂、编织袋、麻袋、木料等重要防汛物资的储备手续。储备了抢险麻袋1.7万条、编织袋6万条、铁丝500公斤、木桩1300根、帆工布1000公斤、毛竹300根、黄砂1500吨、块石5000吨、石子3000吨。此外,确定相关的镇内经营单位代储铁丝、木材、花皮、砂石等,落实防汛抢险挖掘机41台、装载机5台、推土机2台、铲车4辆、农用运输车71辆、拖拉机21辆、机械平板渡船和货船各2条。镇政府还参照历年的防汛经验,在可能出现险情的预判位置,事前调备抢险物资,置放机械设备,完备的指挥体系,事先制定的处置预案和充足的物资储备,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和必胜的把握。</p> <p class="ql-block">三、抢险除险,大抗洪处置有效</p><p class="ql-block">运漕镇百里大堤涵闸多,险埂长。从7月8日外河水位达到11.11米高程开始,堤防内坡就出现了渗漏和散浸。随着水位的上涨和高水位的长时间浸泡,渗漏处越来越多,内坡开裂,坍塌、跌窝、管涌等各种险情也相继发生。</p><p class="ql-block">“千里大堤,溃于蚁穴”。运漕镇的党员干部和亲临杨柳圩防汛一线的各级领导,把抢险保圩看作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协调各方面力量,不惜一切代价,一丝不苟,有序有力地处置了每一处出险堤段。</p><p class="ql-block">他们突出涵闸陡门、险埂要段等重点部位,落实专人轮班值守。对全镇26座涵闸斗门,按照一座涵闸斗门、一面党旗、一个看护帐篷、一盏照明灯、一堆预备土 、一名专值人员、一本登记簿“七个一”的要求,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守。对重点险埂要段、新开口复堤埂段及裕溪河治理工程新堤段等12处重点部位,做到“一处一案一策”,事先备足防汛物资。</p><p class="ql-block">他们规范巡堤查险,紧抓隐患排除。坚持早发现、早处置的原则,规范查险,查积水、查渗漏、查管涌、查滑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查出的重点险情落实“四个一”管控措施,即一个棚、一面旗、一盏灯、一名专人。同时,建立险情信息报送和会商研判机制,镇指挥部根据各指挥点报送的险情及处置情况,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会商研判,确保险情及时处置到位,第一时间排除险情隐患。大抗洪期间,全镇共排除各类险情151处,排除重大险情15处,开挖导渗沟775条,做养水盆24处,覆土堵渗26处,“穿箱”截流21处,对11处内坡塌方重大险情地段,抛石45000多吨,固脚控制塌方。</p><p class="ql-block">在7月21日,裕溪河水位高达13.1米,超2016年历史最高水位0.64m,已危及到杨柳圩近4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他们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指令,并坚持人民至上的安全理念,果断决策撤离全镇群众,与县委、县政府抽调的机关干部186人、公安干警300名一起,逐村逐户宣传动员,在短短的16个小时内安全有序撤离圩内群众39979人,转移分散安置39800人,首批集中安置204人,累计集中安置24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顽强搏击,大抗洪果敢有力</p><p class="ql-block">有着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运漕,在这次大抗洪中为了安全,而史无全例地实施了一次全员大转移。夕日繁华的商贸重镇,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空城”。人员撤离后,为了集中精力抗洪抢险。7月22日,县委成立了杨柳圩防汛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坐镇指挥,抽调了多位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负责人驻点分工、分段负责,组织了县直机关干部、含城中小学教师、民工以及71、72两个集团军某部800多名部队官兵,陆续投入到杨柳圩大抗洪的战役中。平均每天多达2000多人的防汛生活、百里大堤的抗洪交通等等,一时间成了史无前例的现实。每天仅大米饭就要烧2000多斤,拉石头、运木材,每天出动的车辆多达数百台次。同时,镇党委也动员组织了24支党员突击队、企业职工抢险队等多支抗洪抢险力量,处置了蔡庄、余碾、玉潭、谢方等多处塌方重大险情。</p><p class="ql-block">7月22日清晨,玉潭指挥点的巡堤人员,发现孔湾东段200多米堤防出现开裂、塌方现象,县、镇防汛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紧急会商。县委书记夏迎锋现场指挥,制定除险方案,并火速调来71集团军“临汾旅”的180多名官兵,20多辆装土车,3台挖掘机和360根木材,3万条编织袋,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打排桩,堆泥包,层层加固压实,直到晚上11点多钟,险情得到初步控制。7月25日,紧邻杨柳圩的崇林圩翟湾约110米地段水漫堤顶。该圩虽隶属于芜湖市的无为市,但与含山第一大圩——杨柳圩休戚与共。县、镇防指经过会商,决定请求部队支援加高底埂,守住防线。上午9时,72集团军的100多名官兵赶来了。他们不顾连日抗洪的疲劳,克服现场道路泥泞、取土远等困难,奋战了7个多小时,从水中抢筑一条高出水面40公分的挡水埂,排除了这段险情,也守住了杨柳圩的二道防线。</p><p class="ql-block">今年汛期,新丰臧拐堤段4.5公里抽沟导渗,新海夏郝堤段、小胡堤段底埂加高,玉坛堤段的石料装袋……等等。哪里有险情,部队官兵就出现在哪里。大抗洪中,人民子弟兵就是杨柳圩顶天立地的卫士。</p><p class="ql-block">在今年杨柳圩抗洪抢险的主战场上,年近八旬的退休老干部沈发勤,凭借着在运漕镇工作一辈子的丰富经验,主动到防汛一线当顾问。“中国好人”汪开宽也主动参与抗洪抢险。返乡抗洪抢险的党员罗勇,率领着“东曹抗洪突出队”,在大堤上每天抽沟导渗,做养水盘控制管涌,寻堤查险。像他们一样的还有运漕商会、三台村、新海桑园片等24个“抗洪突出队”活跃在百里大堤上,保卫家园,保卫杨柳圩。不仅如此,县公安局“防汛突出队”、皖运建设“抗洪抢险突出队”以及县工商、税务、农业农村、水务、交通、城管、建设和中小学校、兄弟乡镇等一大批志愿者,每天分成白班、夜班,为杨柳圩2020年“生命线”上大抗洪而出力流汗。马鞍山团市委、巢湖春晖教育、含山红十字会、含山网以及保险、金融等县内外88家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商户给杨柳圩大抗洪捐赠了大量的矿泉水、方便面、食品、药品及现金,他们虽然没有亲历大抗洪,但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的暖暖爱心,给大抗洪注入了强大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现在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水已经退去。</p><p class="ql-block">史无前例的几万人大转移已经返乡。</p><p class="ql-block">史无前例的大抗洪以杨柳圩安然无恙而结束。</p><p class="ql-block">回顾今年的大抗洪,我们又一次感到:这是各级领导睿智决策的必然结果;是71、72两个集团军某部鼎力协防的必然结果;是全县各单位大力支持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各界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更是全镇干群奋力拼博的必然结果。我们相信:伟大的抗洪精神将会激励全镇人民,全面做好今后的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撰稿:含山县运漕镇宣传办张德林</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