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辑鉴课:价值的判别与皈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0.探寻识字教学的文化抑意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评朱柏烽老师执教的《词串识字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词串识字8》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组识字教学内容 ,属于特殊偏旁教学。教材中有一张偏旁演示图表 、两行词串。课文通过“实物图——古文字 ——新文字”的演变过程,清楚地揭示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 ,学生借此可以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图中的鸟同时对应“鸟”字旁和“隹”字旁,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识字教学很难,这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的共同感受,但是当识字对孩子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是比较比较轻松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对朱老师的这节课评价很高也很全面,课例和评价对我的识字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王老师这样看这节课:</p><p class="ql-block"> 一、 随时随地,特别讲究识字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识字习惯的养成,一定是随机的。随时随地随行就市。朱老师的识字课,并没有安排特定的环节来培养习惯,而是将习惯的训练和养成贯穿、洁运于课定教学的方面、角角落落。 比如孩子拖脱,低段的语文老师对这个问题相当不敏感。要随时纠正学生的推脱习惯,朱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做的。 再比如倾听的习惯,低段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膨胀,他只会听他自己的,不会听同桌的,不会听别人的。回顾朱老师的课堂,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专心听”,老师都清楚,倾听习惯养成很难但也得练。又比如写字姿势的随时提醒、随时强化,在朱老师的课上都有好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二、显性隐性,特别重视识字方法的渗透</p><p class="ql-block"> 《词串识字8》它的显性目标其实两个:第一,“我会读””,会读4个生字:第二,“我会写”, 会写4个生字。这会读和会写的4个生字是统一的。朱老师的课很丰满,很细腻,这种丰满和细腻首先来自他对识字课目标的把握和开掘。他的课自始至终关注着一些非常重要的隐性目标的落实,比如,识字方法的指导在他的课上就是一个自觉的追求。我们看到,在他的课上,识字方法既是多元的,又是整合的。比如归类识字法。这是由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同是归类识字,第一词串和第二词串的处理方式又是极富变化的。第一词串的归类识字,是由个别走向一般。 三个带“鸟”字旁的字,-一个一个学完后,抽象集中,发现规律,这叫由个别走向一般的归纳式识字。第二词串的归类学习正好相反,是由一般走向个别。先把“佳”字旁提出来,然后再把“佳”字旁落实到三个生字上面去。这叫由一般走向个别的演绎识字。这样的处理,有变化,有节奏。这个变化不是人为的,而是基于这两组词事本身的难度,以及学生识字的基础与接受能力。</p><p class="ql-block">进行比较。</p><p class="ql-block"> 三、意象意蕴,特别在意识字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这堂课,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赢在识字文化上。比如由识字主题生发出来的文化取向。第一词串和第二词串的识字都鸟有关,因此以“鸟”作为教材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文化意蕴是什么呢?自然是可爱的,是丰富多彩的,每只鸟儿都有它们生存的理由和权利。朱老师安排了一次句式的表达训练:“ 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 ),有( ),还有( )...我最喜欢( ),因为( )。”</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由文字本身生发出来的文化意识。我们说,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文化,都是一个灵魂。每一 个汉字看起来都是一幅画,读起来都是一首诗。 学生说到“乌鸦”的故事,乌鸦的反哺现象所彰显的“孝义”,不正是某种文化的自觉吗?再比如杜鹃,它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意象,杜鹃究竞蕴涵了怎样的意义呢?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鹅。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映起了人们多种情思……我们当然没必要把杜鹃讲得这样深透,但像朱老师在课上这样,适当地点上一点,那么,识字课的品位跟厚度就大不一样了。类似这样的文化渗透和熏陶,在朱老师的识字课上可谓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识字课,是朱老师个人的学识修养、审美旨趣、课程意识、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与折射,它是本色的,因而是充满特色的;它是“朱氏”的,因而是大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