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摘抄:美国现代教育思想家、改革家杜威,倡导“儿童为中心”和“教育即生活”的理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杜威还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和充分生活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感悟:很欣赏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的生活过程,如同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从不会说话到语言流畅的与人交际,从学习翻身到学会爬行、学习走路、学习奔跑,从本能的吸食母乳到接受喂养、自己吃饭。这都是学习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学习生活、学习生存的过程,我们都能顺理成章的理解为这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各种本领,同样也是生活,只是在固定的场所,与一群固定的人,接受近似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如果家长、教师、学生能像杜威一样看待教育,看待学校教育,教育还是难题吗?毕竟我们不能说走路、吃饭谁学的好,谁学的不好。只能说哪种方式更适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摘抄:皮亚杰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体建构,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形,所以在学习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识图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感悟: “建构”今天特别流行的教育名词,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认知图形,新认知图形是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东西,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生搬硬套死知识,建构是将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如:同一个词语写进句子里、写进文章里,每个人呈现的各不相同,这就是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杜威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无疑更适合今天的学生,真正的本领是会运用,会创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