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三尺讲台,点亮学生心灯----读《修炼》上第一单元“做教师终生不渝”

平淡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讲课是刚刚分到教师进修学校时,给第一期干训班的学员讲述幻灯片的制作,因为学员都是全县各小学校的领导,年龄都比我大许多,上课前心理忐忑,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讲,有的老前辈鼓励我,别紧张,怎么准备的,就怎么讲。要不就把他们当作“白菜”,你在你家的园子里还紧张吗?结果第一节课下来,非常好我一点没紧张,但有的学员们说很普通、很干脆,我知道这里的干脆是指这节课很干巴,很枯燥整节课没有活力。回家后,和妈妈把事情学了一遍,我说,我想第一节课就震住他们,让他们尊重我,别看我年经,总把我当成小孩,电教方面我是专业的。妈妈问我,你把这些学员当成了什么?你如何和他们互动?你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们?你把我当成你的学员,你给我重新讲两遍。从这开始我知道,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都要以一颗尊敬的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或事,慢慢地也收到了大家的反馈,说宋老师的课讲的不错,很爱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层次的平台邀请我去讲课,但我越来越知道尊重讲台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学生、学员叫的每一声老师,要尊重三尺讲台上每一分钟,要尊重学生、学员的每一次互动,我们才值得这一声“老师”。学生真正了解、接触的是老师的课堂。“学生用自己的成长过程促进了老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冯志刚《简单是一种幸福》)教育在本质上要求平凡的人教出不平凡的学生,因此,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适度地予以鼓励,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发现老师本人的闪光点,找到值得他们钦佩的地方,但不能哗众取宠,刻意为之,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真懂了,才能教好书。无论哪个学科,教书都是一门很难的“专业课”,把握好我们的三尺讲台,在课堂上做好我们的引领作用,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p> <p class="ql-block">2008年因为工作调整,调入职高。我们学生年龄下调了近20—30岁,我的讲课要从专题讲座的形式调整到40分钟的标准课堂,要有讲课的各个环节,很不适应,正同陈镇虎老师的讲的从“虎视眈眈”到“含情脉脉”相反,我是从“含情脉脉”到“虎视眈眈”,开始在课堂上找学生的各种毛病,各种错误,做到“眼里不含沙子”,一节课下来,自己感到累,烦并且最苦恼的是课程进度完不成。师生关系也很紧张。开始报怨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规范等。</p><p class="ql-block">鲁昕部长说过,目前在职业教育生涯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我们职业教育的生涯不可能是600分的,而是300分的、200分的,但这些孩子们不是失败者,只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来到学校,我们就要给他厚重的文化基础,要立长远,打基础,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千辛万苦招来的学生,如何招得来,留得住,学得成,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入学时垂头丧气,毕业时顶天立地”。 这是我们的职教梦,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毕业时顶天立地呢?如何做到看学生能“含情脉脉”呢?其实,正如于渏老师说的“学生是人,是要尊重的。”“厌”的情绪不清除,怎可能与学生心贴心?对学生要丹心一片,他们还是孩子呀,在成长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及至错误,是常态。如果都那么懂事,那么自律,要我们老师干什么?我也是学生的一件让我发现了孩子的可爱。我尝试着在平时做到: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超越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原来汽修班的一个学生,现在处的特别好,每到他回家时,都会第一时间来看我。)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最会发现正如于渏老师说的,学生真是可爱的,师爱要纯真,要不断清除杂质。把心真正扑到学生身上,教师就会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就会让自己的生命力超常发挥。我们又会从“虎视眈眈”到“含情脉脉”。</p><p class="ql-block">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灌输,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改变听话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产生更多的天才和优秀人才出来。如果我们还是把篮子装满,那只能是渐进型的改革;如果我们想点燃一盏灯的话,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才会改变孩子的命运,重新塑造孩子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冰心老人家的这段话我们教育人共勉:“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