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笔者和老战友韦建华重回当兵时老部队的驻地——河南安阳,随后写了一篇美篇短文《军旅往事~重回安阳一日行》。原只想记叙此番回安阳的所见所闻,没想到美篇在群里发出后,短短半个月中竟有3000多人阅读,还收到了不少好评与点赞。笔者颇感意外的同时,深知这些好评与点赞,并不是因为笔者写得如何,而是缘于这篇文章中的主角是田景荣和王占山两位老首长,是他们英勇的战斗经历和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敬佩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此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可是事情的发展,又促使笔者记下了这篇后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挑灯夜读</b></p><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收到田景荣老首长的女婿童鹏飞发来的照片,看了以后让人深深感动。田景荣老首长躺在床上,夜己深了,可他还在台灯下看书,看的是什么书呢?仔细一看,原来是《韦祖珍画传》和《韦统泰回忆录》,这两本书是韦建华和笔者去安阳时,带给两位老首长的。 </p><p class="ql-block"> 去安阳之前我们就商量过给两位老首长带点什么礼物呢?想来想去父辈的《画传》和《回忆录》不就是最好的和最珍贵的礼物吗!因为两位老首长和我们的父辈,几十年前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在枪林弹雨中结下的战斗友情,都凝聚在《画传》和《回忆录》里面了。</p> <p class="ql-block"> 原本以为两位老首长都这么大年纪了,书送给他们以后也不一定有精力去看了,放在书架上有了时间翻翻就不错了,可没想到田景荣老首长,会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在台灯下这么认真地去读去看,这两张照片是他的女婿童鹏飞见景而抓拍的。</p><p class="ql-block"> 据童鹏飞讲,田景荣老首长的腰本来就不太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在率队向敌纵深穿插中,炮团的炮车陷入淤泥,挡住了唯一的穿插道路,致使部队无法前进,眼看要延误战机,为了尽快疏通道路,老首长奋不顾身跳下淤泥和战士们一起去抬炮车,结果意外受伤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来虽然治愈,但随着年龄增长,腰部的病痛经常复发,去年开始不得不借助轮椅才能进行活动。</p><p class="ql-block"> 据一位曾是485团老兵,网名为寒山雨樵的讲: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开始后,田副师长身先士卒、出生入死、火迸冰裂始终亲率我团征战于第一线,特别是越南复和无名高地一战,田副师长的英勇果敢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当时部队正在复和无名高地下沿三号公路由南向北行进,突遭预先在无名高地埋伏之敌的密集火力封锁,被压制在公路左侧抬不起头的危机时刻,田副师长猛然跃身跳了起来,于枪林弹雨中振臂高呼:“拿长枪的都跟我往上冲……把这个山头拿下来。”并带头向无名高地冲去,在他的带领下,部队迅速消灭了守敌,抢占了无名高地,扭转了被动的战场态势,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田副师长带头冲向敌人的身影,像一座雕像一样,永远的铭刻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 看到老首长聚精会神捧着书仔细的看,又掩卷默默思索的样子,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老首长的脑海里是否又回忆起了攻克锦州的战斗场景,耳傍是否又响起了杀向天津城的冲锋号声,眼前是否又重现在湘南大地的浴血厮杀,身边是否又涌动着正向金城敌后穿插的滾滾洪流,面前是否又看到了中弹倒下战友的熟悉脸庞……</p> <p class="ql-block"> 王占山老首长的眼不太好,他的女儿王秀香就拿着手机,把收到的美篇文章念给他听,每次他都全神贯注的从头听到尾。</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王占山老首长在女儿王秀香和外甥孟顺生的陪同下,在干休所里散步。(照片来自乐天郑文忠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庆祝建国60周年时田景荣老首长的留影。为建立新中国流过血的老战士,发自内心的笑容,笑的是那么自豪,那么灿烂。</p> <p class="ql-block"> 王占山老首长与女儿王秀香和外甥孟顺生在干休所的荣誉展览室里。(照片来自乐天郑文忠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安阳之行,田景荣老首长让他的儿子田国文和女婿童鹏飞一直陪着我们,到张湖顶村和吃饭时都是童鹏飞照的像,所以照片中一直没有他自己。在笔者的要求下,他才发了张照片来。162师485团出来的兵就是不一样,大家看看这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田景荣老首长身后站立者就是他的儿子田国文,也是当过兵的人,虽然没在162师当兵,当的是铁道兵,可耳濡目染也带着猛虎师的一股虎气。</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首长在战争年代是英雄模范,在和平年代是祖国的保卫者,是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他们历经沧桑,己是耄耋老人,可依然精神矍铄。</p><p class="ql-block"> 虽然己离休多年,他们仍然关心着部队的建设和祖国的发展,经常应邀去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部队讲授亲身经历和战斗故事,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他们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贫困学生,为贫困和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捐物。</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家朴实简单、整洁温馨,在当前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浊浪中,他们不为所动,坚守革命信念,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了一个老兵的革命本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张湖顶 </b></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战友韦建华这次重回安阳,专门安排了探访张湖顶村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说来真是非常巧,到了张湖顶后就碰到了下图中的老俩口,他们在这里己经住了数十年。我们跟他们说起,当年当兵时曾在这村里住过,今天专门回来转转。老俩口一听,马上主动讲起了几十年前是北兵营部队的战士,从水塘中救了他们只有6岁的儿子,当时并不知道救他们孩子的那些战士是哪个连队的。因为我们去的那天时间安排得很紧,中午以前还要赶回市里,没来得及细谈,只在村子里转了转,照了几张像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图为时任485团4连副指导员的韦建华(中),在被救落水儿童父母张和平、张桃梅的家门前,与他们夫妇二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回来后,为了记叙此次安阳之行,在笔者写的《军旅往事~重回安阳一日行》一文中提到救落水儿童的事,没想到引起了很多当年知情人的反响,他们在评论区留言说明或回忆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韦建华与被救孩子父母在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勇救落水儿童</b></p><p class="ql-block"> 根据多位当事人的回忆,当年485团4连的指战员在张湖顶勇救了一名落水儿童。 </p><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在44年前的1977年夏天,485团4连在安阳市洪河屯公社张湖顶村驻训,该村张和平、张桃梅夫妇6岁的儿子,因天热在村边一个大水塘边上洗澡戏水,不慎落入水塘深处。刚从村外训练回来的4连几名战士刚回到住处,听到有人呼救,三排长张其春立刻带了五、六名战士赶到水塘,此时水面己不见孩子人影,他们连衣服都没顾上脱,马上跳入水塘救人,潜入水底去寻找。罗龙庚的水性比较好,经过几番努力,落水孩子被他捞到,在其他几名战士协助下将孩子救起。卫生员晏天聪也是参加抢救落水儿童的战士之一。落水孩子被救上来时,因为呛水己停止了呼吸,晏天聪就在水塘边用团卫生队培训时教的急救方法,对孩子实施急救,终于使孩子脱离了危险。</p><p class="ql-block"> 当时参加抢救落水儿童的人,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有:4连三排长张其春,湖北人、卫生员晏天聪、战士罗龙庚都是江西丰城市人,还有几人的姓名记不清了。事后连队报请上级批准,给罗龙庚记三等功一次,其它几人也都给予了嘉奖。</p><p class="ql-block"> 罗龙庚,江西省丰城市人,1976年入伍,1984年退伍回到家乡,分配到丰城市河洲乡(城区)任武装部长;1989年调任剑光街道办任副主任;1992年调回河洲乡任副主任;1996年调任丰城市民政局副局长直至退休;2018年因病去世。爱人在学校教书现己退休,一个儿子现在丰城市淘沙镇任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张其春后来离开了485团,但一直没有离开部队,退休前在广州军区联勤部下属广西桂林的某分部任政委。卫生员晏天聪和那几个参加救人的战士,因离开部队后失去联系,他们后来的经历和现在的情况不得而知。如果他们现在也经常上网,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两篇重回安阳行的文章,和4连的老兵们取得联系,回忆当年情景,畅叙战友之情,笔者深信这些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照片是罗龙庚当年因救落水孩子,荣立三等功后的留影。(照片为张其春提供)</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照片是,罗龙庚任江西丰城市民政局副局长期间的证件照。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是渣石不论用多少金子去包裹,最终还是渣石。(照片为张其春提供)</p> <p class="ql-block"> 485团4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连队,平津战役期间曾获得“勇猛穿插”连的光荣称号,也涌现过许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张湖顶勇救落水儿童这个模范群体的产生,无疑给连队的光荣历史又书写了浓抹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这件事发生时,也正是田景荣和王占山两位老首长在团里任职,即将到162师领导岗位任职的期间。一支英雄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就是这样靠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而得到发扬光大的。</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虽然己过去了40多年,但被救落水儿童的父母他们没有忘记,张湖顶村委会的干部也没有忘记,部队所做的好事人民群众是不会忘记的。希望能在不久的某一天,这件事还健在的当事人和参与者能在安阳在张湖顶再次相聚。</p><p class="ql-block"> 笔者还记得当年,在和北兵营附近村里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乡,晒着初春暖洋洋的太阳,坐在麦地边啦呱。不远处就是北兵营四处豁口的土围墙,围墙外还有一道残破的护城河。这个北兵营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修的,周边的不少村民都被抓过劳夫,日本人战败投降后又成了国民党部队的军营,解放后又成了解放军的营区。我问老乡你们村离兵营这么近,三个时期的兵你都见过,你给评价评价。</p><p class="ql-block"> 老乡深吸了一口烟说道:“日本人是孬种。”</p><p class="ql-block"> 我又问到:“那国民党的兵呢?”</p><p class="ql-block"> 他吐了一口烟说道:“国民党的兵吗,孬得很。”</p><p class="ql-block"> 没等我再发问,他看了看我说:“解放军不孬。”</p><p class="ql-block"> 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老乡,只用了七个字就很精辟地对三种兵做出了相对准确的评价:“孬种;孬得很;不孬。”你好,也说你“不好”,而且前面还要加个“不”字。安阳不愧为是甲骨文的发源地,中华文化真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重回安阳一日行》写于2020年12月,这篇后续是今年元月写的,两篇文章正好跨了一年。两篇文章涉及到一些了解和熟悉的人,也涉及到一些新认识和刚了解的人,正好用一句话来结束:<b>每个人都了不起</b>!<b>每个人都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文中照片除选自网络,注明来源的外,均由童鹏飞拍摄提供,谨衷心致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元月于北京朝阳</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