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年度总结

向暖而行

<p class="ql-block">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在不寻常的年月里,也收获着不一般的快乐与成长。</p><p class="ql-block">一、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教育人,读书应该早就成为习惯,但由于为人妻为人母的担当,工作与生活的重任,所阅读书籍大多是教辅类,让自己静下心来品读其他类书籍的时间很少。在年初推迟开学居家抗疫的日子里,终于有大把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只能与书为伴。在跟着余秋雨的《行者无疆》走遍欧洲之后,我深深地被余老的精神所折服,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感叹道:“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目光悠长,山河无恙。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所以接着就翻遍家中的书架,将余秋雨的著作统统翻出一一静读。在欣赏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君子之道》之后,又被钱钟书的《围城》吸引,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 围城片头上写道:“ 围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围城“的含义。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于是又品读了相关书籍《我们仨》和《杨绛传》,那个寒假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也是让我爱上读书的最佳时机,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没有无聊、没有孤寂,在静静品味书中内容时,自己仿佛获得了巨大能量。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书房成为我吸取营养的地方,多年来我竟然不知道家中珍藏着那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书籍。于是历史类、励志类、家教类、教学类、还有五花八门吸引自己眼球的书籍种种……这一年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也是让读书真正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起始年。</p><p class="ql-block">二、网络为教学教研带来了方便</p><p class="ql-block"> 当一次次接到推迟开学的通知后,“停课不停学”势在必行,于是我率先承担起录课任务。录课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录屏工具使用不熟,语言表述不精准,时间把控不当等问题种种。好不容易快录成功了,孩子的一声“妈”搞得前功尽弃……所以后来只能是白天备课,晚上等家人们都睡了开始录课。录好听,听完再重录……就这样连续录了五节课,一节课(25~30分钟)常常重录四五次方可成功。在我率先录课播出后,同学科教师纷纷行动起来,自主报名完成了剩余内容的录制任务。疫情阻止了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但隔屏互动从没影响我们探讨的激情与效果。我在落实了寒假线上研讨的主发言人之后,好多发言人通宵达旦整理本小组材料制作PPT,为第二天的直播做着充分的准备,我也第一次转身成为主播,完成了一天的线上主持和两个小时的线上讲座任务。网络在我们的线上教学、教研活动中功不可没,但合理利用网络仍然是师生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p><p class="ql-block">三、命题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时隔十年,我又一次参加了鄂尔多斯市的中考命题工作,命题过程的各个环节安排井井有条,看得出鄂尔多斯的命题思想与命题要求已经上升到理论层面。每一次阶段性会议的目标都很明确,而且落实到位。命题人需要做的工作一律以表格的形式系列呈现,命题人对表选题、对表创题、对表审题,直到做到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为止。42天的命题工作仿佛是一场修行,在没有电脑、没有电话、与外界隔绝的全封闭状态下,一心一意干着一件事无疑会对这件事研究更深、理解更透。于是命题归来,我又以新的姿态看待化学课堂、审视化学总复习,教学过程永远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题海战术只会拖累学生甚至抹杀学生灵性,把握课标研究教材是教学研究的主旋律,因为考题万变不离其宗。</p><p class="ql-block">四、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当我和爱人成为市一中的职工后,受“孟母三迁”典故的影响,我们陪五年级的儿子住进鄂尔多斯第一中学的校园。于是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陪儿子在校园散步、踢球、打羽毛球,一起观察市一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吃饭、走路……最让儿子震撼的是最后一节课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一路飞奔在食堂的样子和吃完饭短暂锻炼后在上课前五分钟飞速回到教室的速度,儿子疑惑地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跑呢?是不是为抢上喜欢的饭菜和怕老师训斥?”我说这是跑的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和时间赛跑,跑得快的人可利用的时间就多,当时儿子不解,后来也慢慢认同了。于是,渐渐地,儿子拖拉的毛病也慢慢消失了。在和儿子一起分析老师对儿子的关心与关爱的举措时,儿子也被老师的爱深深感动了,亲其师信其道,儿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也渐行渐远了。在陪儿子进行亲子共读、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儿子的囫囵吞枣式阅读慢慢改变了……陪伴的过程中儿子是快乐的,陪伴的过程中母子关系是和谐的,陪伴的过程中儿子也不断进步着,一学期我为儿子的点滴进步书写了110封表扬信,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只有在陪伴的过程中才能落到实处。由于过去陪伴不到位欠下的债,日后需要加倍偿还,所以教子的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p><p class="ql-block">五、有爱的地方就有家</p><p class="ql-block"> 当我选择了转身来到鄂尔多斯市一中的决定时,我彻夜难眠。那对“选择与放弃”的矛盾揪扯着我的心,一边是我奋斗了28年的地方,另一边是我仰慕已久的母校。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准格尔旗这片热土上,因为爱教育、爱校园、爱学生,我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每一份工作。在这里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家长的好评、学生的爱戴,我已经很满足。在举家搬入康巴什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人爱不释手,和爱人、儿女们住在“新家”的日子里还是忍不住要想“家”。但我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新家”更是我理想的港湾。</p><p class="ql-block">六、奋斗是幸福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上完两节晚自习后骑自行车摸黑飞奔回家,一进门就吃晚饭导致后半夜呕吐不止,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吐出胆汁才到了门诊,打破了我从没打过点滴的记录;还记得一周上八节晚自习,每天回家第一眼看到在沙发上等待晚饭而入睡的女儿,那份辛酸差点让我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逃兵;还记得领着儿子晚上上培优课,三岁的儿子无聊至极打开了教室门口的灭火器仓皇逃跑,爱穿高跟鞋的我在寻儿时楼梯上滑倒险些摔断腰的尴尬;还记得连续两节实验课后,回家脱掉高跟鞋无法从客厅走到卧室的无奈;还记得带着沙哑的声音上课到失声,医生提出严厉警告后的惊恐……当一切都成为过往,我依然不忘为师坚守初心,牢记育人成才使命,苦尽甘来才明白:唯有奋斗不止,才会幸福满满。</p><p class="ql-block"> 又一年寒假将至,愿岁月静好,新学期如约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