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并重、平稳过渡创新十大亮点 【数学卷评析】(转载)

大青山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23日,由国家教育部命题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江苏、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八个省、市全体高三参加的八省模拟演练的数学学科试卷正式出炉。2020年这八个省、市,高考总人数是331万多人,整整占了当年全国高考人数1071万人的三分之一,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联考,仅次于正式的高考了。</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模拟演练?因为新高考在考试科目、考试时长、计分方式、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等环节都有重大调整。这次测试是涵盖考试、评卷、发布成绩、填报志愿、录取各环节在内的一次全流程演练,使考生熟悉新高考试卷类型、试题结构、考试安排、志愿填报办法,充分了解各环节流程。</p><p class="ql-block">1、试卷难度分析</p><p class="ql-block">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试卷难度问题,数学学科考后什么大家什么感觉呢?全网通呼数学难出天际,语文横扫千军,有学生甚至怀疑葛老师是否又出山啦?也有学霸拉仇恨的称很简单啊!很多专家名师们也直言命题人下手够狠,甚至猜测2021年的高考数学会不容易。有这么难吗?看看其中一个网友的评论:</p><p class="ql-block">毕业十多年了,其他题目都还有印象常规题,20题曲率是个啥一点印象都没了,我上高中那时候学过这个?不记得了。好歹高考数学138分。曾经高考138分,可以纵横大多数考场了,不知道是因为题的难度太大,还是因为时间过久忘记了呢?如果学霸都觉得有所难度,那这道题真的难度不小。</p><p class="ql-block">不管网友和同学们的评论如何,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这次模拟演练也一样),试卷难度肯定不小,但也不是想象得那么难,很多同学正因为觉得难,可能多一些平时考得不多,比较淡化的考点没有重视,所以才会觉得好难。其实真理只有一个:会的不难,再简单的题,对于不懂毫无基础的学生来说,得分也难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2、试卷总体分析</p><p class="ql-block">这次模拟演练试卷命题质量高,创新点多,亮点多,在多角度、多层次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了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展示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型和综合性,以及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可以说命题理念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充分发挥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同时也考查了大多数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引导作用,切实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是一套较好的选拔性试卷,对后期复习备考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亮点1:立体几何只考初步知识,没有涉及空间向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高考的最大特点就是文理不分科,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课标里针对原文科也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但此卷立体几何只考到了初步知识,没有考到平时频繁练习的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此题以大兴机场的建设成就、大学微分几何中的曲率为背景,结合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命制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试题反映了中大融合的理念、新课改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亮点2:双曲线出大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曲线在新课标中属于了解范围,一般不出大题,这次在第20题出了道双曲线大题,但设问方式比较常规,重点还是考查学生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以及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亮点3:新题型:结论开放性试题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高考数学学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新题型,这次出了一道结论开放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数学积累。</p> <p class="ql-block">亮点4:新题型:逻辑题推理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高考新课标里明确了删除了推理和证明,但这次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进一步明确了逻辑推理这个核心素养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亮点5:新题型:多空题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全国二卷出了一道双空题考查金石文化,但2020年的高考卷中,不管新老高考都没有出现双空题。这次模拟演练中出现双空题</p> <p class="ql-block">亮点6:没有结构不良试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高考数学学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新题型,有多选题、举例题、逻辑题、数据分析题,结构不良题,开放题等新题型,其中多选题和结构不良题在山东省新高考中已经出现,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结构不良题是新高考数学试卷的必备了,但这次没有出现结构不良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亮点7:多选题评分规则改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高考山东卷多选题的评分规则是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这样导致了很多考生为了稳妥,把多选题当成单选题来做,只为了得3分,而不去冒险得5分,因为冒险多选很可能得0分。这次评分是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这样变化其实更合理,减少了投机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亮点8: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有一定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的高考,不管是新高考还是老高考,全国3套卷都出现了在选择题的压轴题或者此压轴题考查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综合题的规律,这次考生继承这个特色。</p> <p class="ql-block">而2020年的高考中有更多类似的题目:</p> <p class="ql-block">亮点9:模块综合性题增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中明确了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而综合性就有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数学模块之间的综合性。此次考试中出现了数学和物理的综合题。</p> <p class="ql-block">亮点10:出现了学科综合性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中明确了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而综合性就有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数学模块之间的综合性。此次考试中出现了导函数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题。</p> <p class="ql-block">3、后期备考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重视三基,纲举目张——构建牢固的知识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加强三基的训练。所谓三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在复习中对课本要做到:帮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结构版块;立足教材基本例题、习题,搞好变式研究,复习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突出主干知识、抓住本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形成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的网络,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精讲精练,渗透思想——提高解题的各种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能就题论题只讲解法,不搞题海战术,不能将数学解题简单的公式化、程序化,而是要在教学中选出最优秀的试题,最具典型性和最有价值的试题,讲题时渗透数学基本思想,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对知识的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关注细节,不断反思——转变教学观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思,故无惑;不惑,故无问;不问,故无得”。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为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等思想学生可谓耳熟能详,为什么考场上用不上?主要原因是平时教师生硬地将这些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食而不化,当然在考场上更不会熟练应用,所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要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揭示问题的本质。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提炼是成功的经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相信学生,要把思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督促学生抓好平时各个环节,比如审题要谨慎、推理要严密、表述要清楚、计算要准确等能力。</p>

高考

数学

学生

考查

亮点

得分

试题

知识

综合性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