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听说保山老电影院广场,曾叫做东方红广场,后改名为保岫广场,现在整修一新。于是我就在2021年1月23日这天去看看,现在有个新名字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来,里面是这样,建筑色彩为蓝白两色,很清爽。在左右两侧增加了一座小房,一道装饰墙。</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左边的小房子,上书“文明是最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右边的一面装饰墙,正中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几个字,原来保岫广场已改名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场右边的高山榕,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已是冬天,叶子仍然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榕树下花圃中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保岫广场</p><p class="ql-block"> 这个电影院,这个广场,有着我太多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场东边的二层小楼,以前是隆阳区图书馆,后来是群艺馆,现在是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楼前右边有这样一个“看文明百科”竹简书式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楼,看到右边的展室是“党史馆”,下图是展室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上图的照片很珍贵,是胡耀邦书记到保山视察时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中图是《光绪永昌府志》和《保山市隆阳区志》。</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保山市志》、《保山县志稿》、《保山历史文化辞典》、《隆阳区文化志》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楼左边的展馆,一进门就是杨善洲老书记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最美人物: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丰碑一一雷锋;当好人民的好干部一一焦裕禄等等人物事迹介绍。</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时代楷模:守岛英雄一一王继才;海归科学家一一黄大年;“太行新愚公”一一李保国等等人物事迹介绍。</p> <p class="ql-block"> 身边好人,这些就是保山本地的英雄模范人物了。</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积极投身抗日的爱国华侨一一梁金山。他的事迹非常令人感动,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楷模一一郑垧靖,前些年他的事迹已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下图:永远的阿依帕一一郭彩廷。具体事迹见图,也很感人。</p> <p class="ql-block"> 上图:见义勇为的“年轻保安”一一皇文瑞。因跳进湖中救人而牺牲,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 中图:一辈子助人为乐的“最美母亲”一一杨会春。具体事迹见图。</p><p class="ql-block"> 下图:拾金不昧的“最美司机”一一吴振宏。事迹见图。</p><p class="ql-block"> 我被以上这些身边好人而深深感动,向他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来到二楼,走廊上有这个“隆阳非遗摡况”的介绍,转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隆阳区,古称永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两千多年前,隆阳区先民建立了号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哀牢古国;汉武帝时期,为“彰先人恶”,将吕不韦后裔迁入隆阳区境内,设置不韦县;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归汉,设立永昌郡。灿烂的哀牢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永昌汉文化相互交融,为隆阳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隆阳区被各级政府公布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八十七项,其中省级八项、市级六十五项、区级十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七十二人,其中省级二十人,市级四十二人,区级九人。</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个介绍,作为保山人(尽管我的祖籍是河北),还真是感到骄傲和自豪呢!</p><p class="ql-block"> 上图:《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楼的非遗体验室。</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体验室内的“甲马画木刻雕板",可以印刷出甲马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走廊上的关于保山端阳花市的介绍:它是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传到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八张照片是保山端阳花市买花、卖花、赏花、青草药交易以及民间文体活动的集锦。</p> <p class="ql-block"> 这是走廊上关于“板桥百年茶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板桥青龙街百年老茶馆是保山唯一一座传承百年至今仍在经营的老茶馆。……</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是区级传承人万文凤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们还专门到这个百年茶馆看看坐坐喝喝茶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走进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了。迎面就是这个“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简介”,转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永昌道,系因途经古永昌郡地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一一蜀.身毒道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西部前往缅甸、印度的必由之路。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古道最早开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是当年四川商旅向南亚各国输出蜀布、邛竹杖等中国商品的民间通道。秦汉统一后,特别是东汉永昌郡建立后,被正式纳入西南地区官营驿道网络。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不断演变发展,长期成为我国中央王朝经略西南,沟通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至民国滇西抗战期间为新修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取代,前后沿用时间达2400多年。永昌古道东起大理接昆明一楚雄一大理古道,向西经漾濞、永平,过澜沧江至保山,由保山向西分北、中、南三路渡怒江,翻高黎贡山至腾冲城,再由腾冲城分四路经腾冲猴桥(古永)、梁河、盈江、陇川等地出境至缅甸密支那、八莫等地再转往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单线总里程约600千米,复线(含主线、支线)总里程约1500千米。由于开发早,沿用时间长,古道沿线留下了各个时期的道路遗迹、古迹、古渡桥梁、邮驿站点、关隘哨卡、战场遗址、宗教庙堂和相关的碑刻题记等众多历史遗迹。这对我们全面认识了解我国西南边疆的开发发展史和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均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双龙会:传统年俗“双龙会”是瓦窑镇旧地基一带彝族村寨世代传承、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擦大钹是流传在隆阳区瓦房、杨柳等彝族聚居村寨的一种集舞蹈、武术、杂耍、猴戏于一身的彝族民间舞蹈。……</p> <p class="ql-block"> 国宝永子。永子,即云南永昌所产的围棋子。永子,为明代永昌人李德章所创…明清时期,是进献皇室的上乘贡品,堪称“国宝”,在很多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素有“永昌之棋甲天下”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是李国伟</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李德章的塑像。李德章,明代永昌人(今保山隆阳),是永子的创造人。李德章曾在京城做朝廷一珠宝仓库的司器,后因失火被削职为民。回到永昌老家的李德章发现当地烧制的围棋子比较粗糙,想起当年京城珠宝仓库意外失火后,他无意中发现熔化的珠宝在浇水凝固后竟有晶莹透亮的色彩,遂决心利用当地的玛瑙、玉石炼制围棋子。历经几十年呕心沥血的反复试验,在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终于成功炼制出了围棋珍品永子。(转下)</p> <p class="ql-block"> (接上)制作永子的材料都取材于保山,如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珍贵原料,将其研磨成粉,按一定比例在熔炉中煅烧,再用一快细长的平板铁片作底,把融化的原料像水滴一样滴在平板上,就成了一个个初具形态的永子。…</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展室中的永子成品。还有聂卫平的题辞:永昌永子甲天下</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黑白两种永子特写。</p><p class="ql-block"> 永子,细糯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黑子,黑如鸦雀,对光照视,透碧玉之泽,并边闪翠环;白子,白似牛乳,一尘不染,细糯如婴儿肌肤。永子乃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珍品。</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李国伟,他是永子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保山三宝,永子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国伟虽然是永子传承人,但其传承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永子诞生的300多年后,杜文秀起义军攻打永昌城,永子作坊毁了,永子的神秘配方遗失了,制造工艺也失传了。</p><p class="ql-block"> 但李德章的后人不甘心,于是1997年,李国伟投入到永子工艺的寻找和恢复之中。他学习研究永昌文化,查阅资料、访问民间艺人,又和其伯父李学堂一起钻研永昌围棋子的制作技术,反复试验选料、破碎、研磨、配方、熔炼、滴制等工序,掌握工艺制作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高价求购古制永子,向有关部门提供,分析鉴定化学成分和配比情况…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和上万次实践摸索,李国伟终于找回了失传多年的永子制作工艺!真不容易啊,向李国伟致敬!</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保山“永子"亮相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国宝“永子”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露脸了!太棒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甲马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文化艺术瑰宝。隆阳甲马源自中原文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隆阳甲马,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以写意构图,粗犷传神,是研究宗教民俗、古代哲学、民间美术等诸领域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张元文</p> <p class="ql-block"> 南红玛瑙,南红玛瑙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得知,早在1200年前,保山先民就已将玛瑙加工成珠子作为随葬品使用。明清时期,朝廷大量采购永昌南红玛瑙作为贡品进贡朝迋。…据记载,明代保山的玛瑙雕刻技艺已经十分精湛,有酒杯、书镇等。</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是市级南红玛瑙雕刻技艺传承人:张建宽</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一个南红玛瑙雕件,中间白色的是一个佛像。</p><p class="ql-block"> (注,这个展室的展品均用玻璃柜展出,屋顶有灯光,拍照的物品均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 乌铜走银是板桥青龙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在中国饰品工艺史上堪称一绝。它曾与北京景泰蓝合称为“金属工艺品双璧”,它的大型代表作《五百里滇池》巨型屏风,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馆。</p><p class="ql-block"> 这项技艺不简单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乌铜走银绝技省级传承人:万光红</p> <p class="ql-block"> 石雕工艺,隆阳大地,优质石材蕴藏丰富,品质上乘,造就了传承千年的石雕工艺。……</p><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杨应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永昌陶艺一一汉时不韦,盛时金鸡,素有永昌文化摇篮之称。金鸡土陶,历经600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姬仁礼</p> <p class="ql-block"> 上图:依次是:永子车挂、亚克力摆件、玉镇纸。</p><p class="ql-block"> 中图是隆阳石雕</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彩陶器皿,作者是杨淑杏</p> <p class="ql-block"> 永昌泥塑一一永昌泥塑历史悠久,已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清朝至民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杨守安、罗存仁。罗存仁于1946年在卧佛寺用了9年完成了五百罗汉的雕塑,由此名声大振,后来便成了隆阳泥塑艺术的文化符号,在国内及东南亚颇具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上图:隆阳泥塑市级传承人杨自富</p><p class="ql-block"> 下图:卧佛寺云岩洞崖壁上的五百罗汉</p> <p class="ql-block"> 杨自富的泥塑小件</p><p class="ql-block"> 塑得好,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 杨自富的作品:千手观音和泥塑小件</p> <p class="ql-block"> 傣锦一一傣族是哀牢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也是哀牢桐华布和兰干细布的创始民族之一。傣锦即起源于哀牢国时期,由哀牢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发展演变而成。…傣锦工艺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牢实耐用。</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尹明珍</p> <p class="ql-block"> 民族刺绣一一隆阳刺绣是怒沧之间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将精美的构图、靓丽的色彩、精湛高超的刺绣技法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融于一体。…</p><p class="ql-block"> 上图左是省级剪纸刺绣传承人:张翠秀</p><p class="ql-block"> 上图右是市级剪纸刺绣传承人:张志渊</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彝族围腰、鞋子、虎头帽等。作者:张翠秀、张志渊。</p> <p class="ql-block"> 德昂族服饰一一德昂族服饰颇具特色,是在古哀牢民族服饰文化的珍贵遗存,以女性服饰特色最为突出。黑布包头,戴大耳坠,银项圈等…</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尹香芳</p> <p class="ql-block"> 金鸡马鞍一一传统马鞍制作技艺是南方丝绸古道马鞍文化的重要印记。至今存活并带着浓厚马帮文化时代色彩的“金鸡马鞍制作技艺”,是永昌马帮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典型例证。…</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区级传承人姬仕成 </p><p class="ql-block"> 下图:马帮文化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沙登甑子一一板桥沙登甑子的制作工艺源于明代,洪武十八年某将军率军驻守板桥沙登村,因士兵不习惯当地人煮锣锅饭的生活方式,便利用从江南带来的工艺制作了甑子,后在汉族移民中广泛流传。从洪武十八年至今,沙登甑子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李荣强</p> <p class="ql-block"> 板桥糕点一一板桥“芝兰轩”和“桂香楼”糕点历史悠久,名扬四方,是保山饮食文化中的一张名片。它以口感松软酥脆、甜而不腻、久存不坏、食用方便而深受人们喜爱。…</p><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戈立清</p> <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董松涛</p> <p class="ql-block"> 下村麸醋一一下村麸醋远近闻名,是永昌饮食文化的一大名片。“胜香斋醋庄”是由聂家先祖于清代中期自四川引进,后逐渐发展成享誉四方的名优产品。此醋口感纯正、品质上乘,不仅远销南京、上海,而且还出口到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p><p class="ql-block"> 省级传承人:聂承龙一家</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麸醋原料“百样草”(原来要用这么多的原料呢)</p> <p class="ql-block"> 米花团一一“滇西粮仓”保山,是我国西南地区开发较早的农耕文明区,由于永昌坝子盛产水稻,以糯米为原料的米花团制作技艺应运而生。明清以来,保山米花制作业空前繁盛,作坊遍布城乡…</p><p class="ql-block"> 可惜,现在市面上已经难得看到米花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图:永昌土陶制品一一瓮缸。作者:姬仕成。</p><p class="ql-block"> 下图:米花团</p> <p class="ql-block"> 口袋豆腐一一“金鸡口袋豆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堪称保山饮食之一绝,是隆阳区享誉八方的名特食品,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高文金</p> <p class="ql-block"> 蒲缥甜大蒜一一这是保山知名小吃之一,民国《保山县志》将其载入保山土特产集锦之中。其来历有两种,一是150年前,有家王姓人家从外地迀入蒲缥,以当地产的栗壳蒜、红糖和麸醋为原料腌制成美味的甜大蒜销售市场并传播民间。…蒲缥甜大蒜色泽红褐发亮,甜咸适中,脆嫩兼有,久存不变。1983年被评为云南省优质产品。</p><p class="ql-block"> 市级传承人:王惠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楼另一个展室:科技体验室。</p><p class="ql-block"> 看了以上展品和介绍,我对保山隆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土特产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长知识了,真好!</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老电影院东边的院子,一群大妈正在排练舞蹈。</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左边的蓝球场,很多老年人正在学习打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篮球场</p><p class="ql-block"> 在这两个篮球场旁,我们曾经看过无数场篮球比赛,观赏过很多的演出。记得读初中时,有一次站在櫈子上看打蓝球,一个球飞过来打在我脑门上,人都打晕了。还记得在观众席上看儿子在六一儿童节时,在球场上表演的节目…很多回忆如潮水般涌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右边与蓝球场相对的一个艺术长廊。</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长廊的全貌,左边是供游人休息的桌椅,右边是大幅的画图和摄影照片。</p><p class="ql-block"> 中图是走到头回望长廊的全景。</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进入长廊前,台阶旁左边的一座雕塑,像一卷徐徐展开的竹简古书,这是“知文化常识”。</p> <p class="ql-block"> 走入长廊,首先看到的是这个“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一2035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个万亩规划图,这是“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即: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表现保山风物的画作和摄影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国时期保山城街道图</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珍贵的老照片:保山城东门街</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保岫公园(又称新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保山南门,小时候常常过这个南门,感觉是又高又宽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保山闹市区,是民国时期拍的吧?</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玉龙井”,这口井现在是在体育场内了。我们小时候常到这井旁来玩,因为当时带我弟弟的小保姆阿四姐姐家就在这口井的旁边。</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摄影作品:隆阳民居。</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北津桥,又名花桥,是保山外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打渔村车河桥。现在打渔村已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 渔村晚钓</p> <p class="ql-block"> 这是梨花坞梨花盛开时的美景:梨花香雪。</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1942年飞虎队和保山机场。这是当时一个美国人拍的。</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升阳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蒲缥老花桥</p> <p class="ql-block"> 上图:金鸡四方街。</p><p class="ql-block"> 下图:板桥老街</p> <p class="ql-block"> 这是茶马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p> <p class="ql-block"> 怒水苍穹</p> <p class="ql-block"> 霁虹桥,又名兰津桥。</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老照片,下图是大幅画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兰津渡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上书:悬崖奇渡、西南第一桥、壁立万仞、廉明仁恕保山等等,还有一些诗句。很珍贵呀!</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追忆。古老破败的城墙,古老的拱门,表现了历史的苍桑。</p><p class="ql-block"> 下图:美丽富饶的潞江坝。春到潞江坝,木棉花开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美的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 上图:荷塘月色,画面很美,但这标题似不恰切,画中是傍晚的荷塘,而非夜晚。</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摄影作品:青华海全景图。这张鸟瞰图,把整个青华海的东湖和西湖清楚的拍出来了,让人一目了然,好!</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摄影作品:《绽放的夜》这是节日中的保山夜景,烟花绽放,灯火辉煌。</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绘画作品:夕阳映红怒江水。</p> <p class="ql-block"> 上图:《新格局 新保山》,这张照片是以青华海西湖公园和永昌阁为中心构图的。好!</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绘画:《青华海夜景》,美!</p> <p class="ql-block"> 永昌阁夜景</p><p class="ql-block"> (注,这是我在青华海看到并翻拍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的照片是道人山,我很想去爬的一座山,等春天大树杜鹃花盛开时,景色很美!</p><p class="ql-block"> 下图:《别有洞天》,这拍的是西邑乡的“千佛洞”,值得一游的溶洞。</p> <p class="ql-block"> 这幅照片名叫:《非遗进校园》。制作陶器的师傅正在向乡村小学的小学生们展示制陶工艺。</p> <p class="ql-block"> 上图:《梯田中的党东村》,景色很美,不知道具体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下图:《曼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 此照片是《奥体中心》</p><p class="ql-block"> 以上画作及摄影作品均很棒,从不同方面、角度表现了保山隆阳区的历史及现实,当然也只是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走出艺术长廊,来到老电影院,现在叫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了。</p><p class="ql-block"> 保山影剧院,我们儿时、年轻时,在里面看过多少部古今中外的优秀影片呀!有的电影,看一次不行还要看两次。</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广场上,我们看过无数场广场电影,夏天看电影,蚊子多,咬得腿上起了很多小疙瘩,痒得不停地抓,但还是乐此不彼。有时还自己抬着小櫈子来看电影,记得一次带着妹妹来,看完快到专署大门时,下起了大雨,也不躲雨,拉着妹妹在雨中跑,还快乐得大笑…</p> <p class="ql-block"> 走进电影院,迎面是习主席的语录及这幅永昌阁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一楼的休息室</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电影院内部,现在成了讲座厅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楼左边的一个展室。</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保山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展室中的具体介绍,上图是“五新”,“十有”;中图是“六实”:“讲、评、帮、庆、乐、赛”;下图是“五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楼的第一展室,这个设计图叫做“永昌文创孵化器”。</p> <p class="ql-block"> 永昌文创即:以保山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的载体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产品。</p> <p class="ql-block"> 这面墙介绍了永昌文化。首先是哀牢文化,它是形成和发展于怒江中游哀牢国一一永昌郡地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它孕育于原始社会晚末期,兴盛于战国至西汉,在东汉至魏晋时代与汉文化逐步融合为永昌文化;它是生衍于横断山垂直环境的立体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渔猎和多种手工业的复合型经济文化,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九隆传说,这是指以古代哀牢民族创世始祖九隆诞生、建国及世系传承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民间神话传说。…九隆传说记述了母亲沙壹怀孕、诞生九隆、沉木化龙、龙舐九隆、九隆为王、九隆兄弟成婚、哀牢的民族习俗、九隆世系等具体的民族文化事实,概括地记载了哀牢民族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生活风貌,成为哀牢民族最珍贵的历史记忆。少数民族神话主要以口头传承为主,但九隆神话则主要以历史文献来传承。…</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少数民族文化。主要介绍了德昂族。下略。</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画介绍了永昌匠人,首先是甲马画。甲马画,是一种民间祈福消灾祭祀时用来焚烧的木刻版画。其使用在中国古代曾经十分普及,现在仍有这一风俗的只剩下云南的一些区域了。隆阳甲马,是来自民间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位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来区文化馆走访和收集民间甲马画,引起了文化馆的高度重视。从此就对甲马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并在文化馆的努力申报下,隆阳民间甲马画于2009年8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事甲马板雕刻的板桥镇卧佛寺村西庄的残疾人张元文被公布为甲马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上图“匠人”的照片即为张元文师傅。</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民间美术的传承保护,近几年来,隆阳区建立了管理和保护机制,在区文化馆内建立了甲马画研究室,在张元文师傅住所建立于甲马画传习所(见上图),还收集建立了《云南甲马画田野调查图库》等等。</p> <p class="ql-block"> 隆阳甲马主要以黑白木刻版画为主。</p><p class="ql-block">甲马在隆阳的流传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它有一个庞大的神灵鬼怪体系,至少有数百种。因为“万物有灵”说,所以隆阳的甲马种类繁多,它所包涵的信仰心理和民俗观念,深刻反映出隆阳人民乃至滇西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宗教意识,对研究滇西各民族的思想史、宗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两幅甲马画是展室中的展品,上图为关公,下图为和合喜神。</p> <p class="ql-block"> 这版主要是介绍了板桥的“芝兰轩”糕饼、隆阳区彝族民歌、隆阳区德昂族民歌、擦大钹、傣锦制作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前面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专门介绍了德昂族,原来德昂族也称“崩龙族”(注,我们在潞江坝下乡时,有同学就分到崩龙族寨插队),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汉语和景颇语。</p><p class="ql-block">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广,中国一侧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版面介绍了板桥“桂美轩”糕饼;金鸡乡育德村是制陶工艺之乡,上图中是传承人姬仁礼在制作土陶;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还有下村的麸醋、隆阳区德昂民歌,中右图是彝族刺绣艺人张志洲在展示他的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个金鸡彩陶,是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的造型,很漂亮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的是永子、金鸡彩陶、料丝灯。</p> <p class="ql-block"> 料丝灯,这是个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料丝灯,始于明代,与永子、玛瑙合称“永昌三宝”,又名“烟火料丝灯”,是以玛瑙紫石英、赭石、烧瓷等天然原料,采用绝技熔炼、抽出细丝,以传统手工框合围成的灯。在明代,料丝灯因其外型华贵精美、制作工艺精巧,不仅为达官显贵所珍爱,曾一度作为永昌(今保山)向皇帝上贡的特产,不愧为“永昌瑰宝”。如今,料丝灯已失传已久,只能从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中窥其精美了。真是太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真实的料丝灯,好精致华美呀!</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牡丹花的金鸡彩陶漂亮!</p><p class="ql-block"> 隆阳区金鸡乡的育德村人擅长制作土陶,育德土陶早在明代洪武年间便名誉滇西,还通过南方丝绸古道远销南亚诸国,如今又有新型陶器一一彩陶,在这陶艺传承之地悄然兴起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凤凰与牡丹花图案的彩陶花瓶,好看!</p><p class="ql-block"> 彩陶是土陶的升级版,是传统制陶工艺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精细发展。彩陶原料及烧制原理与土陶相同,但对原料的要求更高,配方的比例更复杂,工艺程序更多,所以彩陶成品质感更细腻,光泽更圆润自然。</p> <p class="ql-block"> 彩陶融入了雕刻和彩绘工艺,糅合了传统艺术文化元素,提高了彩陶的艺术含量,使其审美性大大增强。</p><p class="ql-block"> 这个彩陶花瓶素雅,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孔雀牡丹花盘,精致淡雅,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以上的金鸡彩陶制品均出自云南窑上陶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入驻金鸡乡东方社区下东方自然村,是全省最大的彩陶生产企业,它致力于彩陶产品研发生产。</p><p class="ql-block"> 这个葫芦瓶也很有特点</p><p class="ql-block"> (注,以上有关金鸡彩陶的资料均源自《保山日报》)</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南红印章</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保山的特产品:果馨猫屎咖啡、蒲缥甜大蒜(王记美和号)、幽言 古树红茶、幽言红一一千年茶乡 昌宁红茶等。</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乌铜走银制品</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永昌红铜制品</p> <p class="ql-block"> 上图,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朝珠是清代礼服的一种佩戴物,挂在颈项垂在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子,大珠共4颗,称为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颜色都有区别。</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南红文创文房,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保山南红玛瑙是“永昌三宝”之一。保山南红的特点是颜色丰富、质地细腻、绺裂较多。其颜色有柿子红、锦红、柿子黄、水红等多种,并且质地普遍细腻、紧致,给人一种老腊肉的胶质感。保山南红多产于悬崖峭壁,开采多使用爆破方式,因此大部分都有绺裂。</p><p class="ql-block"> 南红玛瑙以两种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一是珠子,一是雕刻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展室内的一个木雕,有点特色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另一个展室,叫做一一永昌非遗“窝”。</p> <p class="ql-block"> 上图:永昌剪纸</p><p class="ql-block"> 下图:永昌刺绣。这些衣服、围裙、裤子、鞋等衣物上的刺绣有特色,特别是红色的虎头鞋,更可爱。</p> <p class="ql-block"> 这些绣花鞋也很漂亮呢</p> <p class="ql-block"> 图中的衣服很有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把刺绣像画一样裱起来,成为一幅立体的画,好!</p> <p class="ql-block"> 这幅鸳鸯荷花图,绣得真好!</p><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室,内容虽不多,但简约精致。</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要进入有关电影的展室了。</p><p class="ql-block"> 墙上镜框中的电影票、录相票,是多么熟悉多么遥远的过去呀!那时,一张票一角五分钱,要看电影,需要提前排队买票。如果是很好看的电影,要排很长的队才能买到票。有时排了好长时间,排到售票口票却卖完了,白费功夫,心里很难受。</p> <p class="ql-block"> 展室内的老放影机,墙上贴满了电影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展室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上图:老照相机</p><p class="ql-block"> 下图:老电影机和电话机</p> <p class="ql-block"> 桌上是收音机播放器、电唱机,以前我们家也有电唱机,我父亲还买了很多的唱片,曾给了我们很多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 看看,整面墙全是那时的中外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电视,看电影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泰坦尼克号》、《倩女幽魂》等,这些电影每一部都是记忆犹新的。</p> <p class="ql-block"> 《魂断蓝桥》,这是一部多么凄美而感伤的电影呀!</p><p class="ql-block"> 女主角玛拉的扮演者费雯丽和男主角克罗宁的扮演者罗伯特.泰勒演技精湛,使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鸡毛信》,《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等,都是些优秀的影片。</p> <p class="ql-block"> 《烈火中永生》、《董存瑞》、《刘胡兰》、《红色娘子军》、《大转折》,这些电影,让一个个英雄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教育、影响了我们一生,难忘呀!</p> <p class="ql-block"> 上图,《英雄儿女》,这是我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电影,英雄王成的“向我开炮”,是永不磨灭的记忆;他的妹妹王芳流着泪写的唱的《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是听一次被打动一次的好歌。这部电影是看一次哭一次,太感人了!</p><p class="ql-block"> 下图:《城南旧事》、《高山下的花环》、《虎年奇案》、《南昌起义》,也都是好电影。</p> <p class="ql-block"> 上图,日本动画片,宫奇峻的《千与千寻》,虽然是动画片,同样是吸引人感动人的好片子。</p><p class="ql-block"> 下图,《小二黑结婚》,是比较老的电影,但它也是一部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p><p class="ql-block"> 当然,以上也只是部分电影的海报,还有很多很多的好电影没在其中,但它们已勾起了我很多很多关于电影的美好回忆。感谢这个展室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这些小花是开放在高山榕大树下的,上图是黄月季,下图小蓝花叫六倍利,又叫山梗菜(不可食用),半边莲。</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电影院及广场,真是旧貌换新颜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棵篮球场边的大青树,我们小时候它就站在这儿,那时它也是如此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是一点未变,我们却从孩童变成退休老人了,岁月无情催人老呀……</p> <p class="ql-block"> 这个电影院,这个广场,承载了我们那些年多少珍贵的美好的难忘的记忆呀!</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1年1月23日</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保山市隆阳区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拍摄:修竹</p><p class="ql-block"> 撰写:修竹</p><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均为华为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