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见证了锦州北大营的历史变迁

P43T占山不为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章:炮43团占山不为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片:王守东---本文作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视频:胡国军---本文作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炮兵十一师36团、42团、43团以及202团服役的广大复转老兵们,一定对锦州北大营有着终身难以忘怀的情怀。因为,不论是在北大营服役三至五年的战士,还是服役十几年至二十几年的干部,离开部队几十年,作为第二故乡锦州北大营这个家,战友们都渴望了解,了解这个家的前身,了解这个家的今世。为了满足战友们的愿望,今天,收集部分老照片,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见证了炮十一师师部及部分炮团,所驻防锦州北大营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本人退休在家,利用闲暇之余,通过查阅和咨询,收集整理了部分老部队的历史资料,最初用新浪博客、微博网络平台,而近三年来则重点采用美篇APP,撰写了诸多反映炮十一师及我所在的炮43团老部队的师史、团史及曾经工作过连队的连史及其反映部队官兵的复转回地方一些感人故事,得到了同一个师部队广大复转战友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部分部队干部子女的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王守东:本文部分图片提供者,原炮十一师师直机关干部子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60年,在北大营步兵学校部分人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60年代,郅顺义和他的两个儿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80年代,北大营大院的家属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大营内70年代修建的语录碑,80年代被拆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图:大营师部70年代,战斗英雄郅顺义与部队官兵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师部大礼堂前,1976年全师唐山抗震救灾庆功大会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80年代中后期,师加工厂全体员工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图:1979年,大院军人服务社全体员工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1982年,大院军人服务社全体员工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1983年全国战斗英雄、花木兰郭俊卿回老部队炮十一师看望,</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前排左四为郭俊卿,左五为郭俊卿的养女,</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其中前排右4时任师副政委郅顺义、右3师政委宋兆田、后排右4师副政委程抟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图:80年代前后,郅顺义与北大营内部队向东小学全体教师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80年代中后期,在锦铁,前排左一周廷林旅长,左三杨世南,左四郅顺义,左五程传九,后排右四李国选炮旅后勤部长。</b></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通过美篇,结识了原炮十一师师直机关一位干部子弟王守东老弟,他是通过微博对本人撰写有关部队文章非常感兴趣,并已经关注多年。通过建立微信,了解到他从小跟母亲及哥哥于70--80年代,随军到了锦州北大营,在部队营房里生活了11年,虽然他不是军人,但因他生活在军营里,在军人家庭中成长,在绿色军营里熏陶下,由于对自己老父亲服役过的部队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意;对自己生活过的北大营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留存了在锦州北大营生活时部分老英雄郅顺义在部队与官兵合影的老照片,还有部分营房、炮场、部队营区子弟小学校、家属院以及营区军人服务社(商店)等老照片,并通过微信发给了我,看到这些陈旧发黄的老照片,驱使我通过这些老照片,寻拟再现半个多世纪,曾经第二故乡所在的家——锦州北大营的历史变迁分享给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60年末,锦州北大营鸟瞰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60年末,锦州北大营卫星地图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为2004年卫星拍摄的锦州北大营地图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为现在的卫星拍摄的锦州北大营地图照片。</b></p> <p class="ql-block">  从飞机航拍及卫星拍摄的地图照片看,其地理位置,锦州北大营位于锦州市的东北部郊区的太和区营盘乡金家屯南,东临邵屯,离锦州市火车站4公里,占地面积为17万平方米。具有关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张作霖打算在辽宁的新民建立大营,但后因张作相(张作霖的拜把子的结拜兄弟,不是亲兄弟)认为锦州地理位置重要,建军营有利可图,就这样在锦州建立了旨在训练军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北大营。而作为张作相的军营,训练的兵种主要是步兵、骑兵和炮兵。由于张作霖受日本的扶持,除从关内掠夺来的十几架飞机留于沈阳外,还从日本购进飞机,在锦州北大营西南角地势平坦的地方修筑了飞机跑道,用此训练飞机驾驶员。另外,北大营南有铁路,可以使大营院内运输直接和沈山铁路线连结,沈阳兵工厂生产制造的各种武器、弹药及给养可以直接运进北大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日军占领时期的锦州北大营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日军占领时期,锦州北大营日军野炮兵第八连队正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日军占领时期的锦州北大营司令部正门。</b></p> <p class="ql-block">  自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1月锦州被日军占领,北大营也被攻占,随后成为日本关东军野炮兵第八联队的驻地和锦州警备司令部所在地,成为锦州警备司令部后划归伪满军第五军的管区。新中国成立后,锦州北大营成为锦州步兵学校(大连陆军学院的前身),1969年11月,炮兵十一师师部及所属的36、42、43三个炮团移驻到锦州北大营,所属的炮23团驻防在辽宁北镇,炮202团驻防在辽宁黑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北大营董存瑞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0年代至80年代北大营炮十一师43团炮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0年代的北大营炮十一师师部大礼堂。</b></p> <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5日,本人应征入伍到了炮十一师43团驻防地锦州北大营。1977年36团归属辽阳炮七师后,202团从黑山县移防到北大营。因在北大营工作生活了整整十个年头,对当时的北大营区,特别是43团驻防的辖区内的道路、房屋、车库、炮场等了如指掌。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日方升,几十年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的锦州北大营依然作为部队军营,应该说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营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0年代末至90年代北大营的西大门及由原来的一位英雄塑像改为四位英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0年代末至90年代北大营的师部办公楼及师部干部家属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0年代末至90年代北大营地炮旅车炮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90年在团政治处工作期间,陪左志明团长下基层检查连队在外劳务工作情况,顺便到了我曾经生活过的锦州北大营,这是在原炮十一师招待所院内凉亭前留影。</b></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随着部队的精简整编,作为预备炮兵的十一师及所属的4个炮团,缩编为陆四十军地炮旅,依然驻防在北大营,只保留了我所服役的炮43团,从北大营移防到吉林朝阳镇归属炮十师。1990年在团政治处工作期间,陪左志明团长下基层检查连队在外劳务工作情况,顺便到了我曾经生活过的锦州北大营。当时已经成为四十军地炮旅的北大营,与1985年炮43团离开时的面貌截然不同,特别是我们炮43团三营当年官兵居住的砖瓦平房都不见了当年的影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红色琉璃瓦的三层楼房,营区的的道路平整宽广、树木成荫,整个营区坐落在一片绿色的怀抱之中,所到之处观其景色,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2017年4月第四十集团军地炮旅,军改后为北部战区第79集团军炮兵旅后的北大营西大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用手机录制的北大营西大门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今的北大营营区内大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由原来的四位英雄塑像,如今改建为六位英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炮十一师师部小礼堂改为董存瑞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流,不觉距1990年第一次回到北大营已经三十年。转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第二故乡锦州北大营的思念与日俱增,2019年6月我与胡国军、李宝安两位同年入伍的战友,驱车回到魂牵梦绕的昔日军营,这应该是每一位复转老兵对老部队难以割舍的情怀。三人重返锦州第二故乡,在吴国常、王海清、张超等锦州战友的精心安排下,走进了北大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大营地炮旅大礼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大营北部战区79集团军炮兵旅大礼堂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今炮兵旅所属的翠杆红旗连(原炮十一师202团一连)居住的营房,为经修建后的原炮43团二营居住的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旅如今装备的多管火箭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观营区时用手机录制的车炮场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观营区时用手机录制视频。</b></p> <p class="ql-block">  经战友介绍,如今驻防在北大营已经不是原来的四十军地炮旅,而是于2017年4月四十集团军炮兵旅(原炮十一师)与三十九集团军炮兵旅(原炮七师),精简整编为北部战区的第79集团军炮兵旅。三十年事过境迁,走进营区,给我们最大的感觉是一切都变了,大营的西大门雄伟壮观,门外展现在眼前的是“董存瑞部队”五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营区内一条东西大街宽阔平坦,大街两边的树木草地苍翠茂盛、郁郁葱葱,距离西大门一百多米的塑像还在,只不过是由原来的董存瑞一位英雄人物塑像,之间修建过四位英雄人物塑像,而最终则修建为六位英雄人物的塑像。原来的师部小礼堂改建了董存瑞纪念馆,在参观了董存瑞纪念馆后,来到原43团我所服役的营区,原二营的楼房,经过修建后由原202团翠杆红旗连所居住,参观连队后走进了43团炮场,原来的老炮库及炮场前面的一道土棱子及桑树不见了踪影,所见到的是停在外边一排自动多管火炮,还有部分履带式自动单管火炮,原来的菜地变成了一片大果园,而所在的就是土棱子最东段,于1998年由同乡战友张忠义用推土机退出的大水塘还在。但是,整个北大营原貌痕迹留存毕竟太少,真是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  探寻锦州北大营大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轨迹,最终在岁月的沉淀中呈现了诸多的闪光亮点。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特别是伴随着我军国防建设的突飞猛进,为了适应未来军队的建设发展需要,部队营区建设发展,营区面貌毕竟不能停留在原貌一成不变。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只有巩固的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