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下图片都是作者经过几十年来长期的收集和整理,并作珍藏,部分照片是本人所摄,现分享给大家,了解福州,铭记历史!留住记忆,留住乡情。(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清末福建省城邮政局“大清邮差”的合影</p> 清代福州人文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妇女头饰</p> <p class="ql-block">民居小巷</p> <p class="ql-block">1918年格致书院全体教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在福建省咨议局大楼前同福建政界人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福州贡院旧影,在冶山东北,今中山路22号。明洪武十七年(1384),布政使薛大昉改建于城南。万历五年(1577)火灾,六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乌石山旧貌</p> <p class="ql-block">五一广场的集会</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妇女在学数学</p> <p class="ql-block">杨鸿斌(前排右边)1956年与家人在采峰别墅(在上杭路122号)的合影。采峰别墅是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1920年所建,别墅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用材讲究、陈设古典,是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也是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民居建筑之一,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采峰别墅一角</p> <p class="ql-block">福州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p> 沈葆桢(1820年—1879年)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和专业技术高等学府,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础。 黄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爱国侨领。1896年,黄乃裳参与“公车上书”,并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1899年,黄乃裳毅然出南洋,寻找垦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诗巫创办了“新福州”垦场,成为一代侨领。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奋斗,“新福州”日益繁荣,已发展成为诗巫市。 林纾(1852年—1924年),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翻译界开山祖师。他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林纾一生译作180多部,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p class="ql-block">萨镇冰 (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生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p> <p class="ql-block">萨镇冰的楷书</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萨镇冰(中)</p> 林觉民(1887年—1911年),《与妻书》作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林觉民参加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 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国近代化工工业奠基人和世界制碱权威。侯德榜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改进了碳化法氮肥生产流程,为中国化工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p class="ql-block">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于福州。</p> 冰心与家人 <p class="ql-block">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为笔名。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建筑学家、诗人和作家,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在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p> 郑振铎(1898年—1958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全才型巨匠。郑振铎在拓展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以及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清源(1914年— ),现代围棋大师。少年时代的吴清源就被誉为“一代围棋神童”。东渡日本后,吴清源与日本著名棋士木谷实开创了“新布局”,被称为围棋现代布局的奠基人。 <p class="ql-block">陈景润(1933-1996)福州仓山城门镇胪雷村人。中国著名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逝世。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p> 2008年仓山区朝阳路的原俄国茶行 2004年仓山区公园路的陶园 2007年仓山区海关埕 <p class="ql-block">福州当时的公交</p> 2001年3月13日晚上11时35分,最后一班无轨电车上的最后两名乘客下车,福州惟一一条无轨电车消失在百姓的视野中。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的台江【宜华照相馆】旧址</p> 1998年10月21日,全面改造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榕城商业古街——中亭街。 2000年9月28日,台江步行街、美食街开街迎宾。2008年即拆除。2010年2月11日重建完成, 2002年的仓山区下藤路 2003年的仓山区程埔头 2004年仓山区观井路的原邮政储金局 2004年改造前,台江区横街的宁德会馆。 2004年台江区横街 2004年台江区横街的铺前顶基督教堂 2004年台江区铺前顶巷 2004年台江区学军路 2004年左右拍摄的大桥头台江汛,原云章百货公司建筑。 2005年仓山区展进路的品园 2008年1月拆除前的唐隆兴布庄旧址,位于洋中路171号。原为闽侯垚沙唐氏族人经营布匹绸缎生意的“唐隆兴”布庄。建筑门额仍可见“唐隆兴”三字。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改为公房,作为洋中医疗所使用。 2010年左右拆除前的原云章百货,左边是南星澡堂旅社。曾经的云章百货公司,是“台江汛”建筑群中较大的一家,主要经营百货、绸布,兼营鞋帽、土特产品,由福州近代富商罗勉侯家族经营。罗勉侯去世后逐渐衰落,又遭火灾,从此一蹶不振。在南星澡堂旅社的改造中被拆除。 2011年,曾经的隆平路华大药行,后来的台江区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2011年的恒盛布行旧址,1919年9月,福州学联会获悉福州商会会长黄瞻鸿所开恒盛布行进大批日货,派人搜查,被其闭门围殴,激起全市人民公愤,酿成全市罢工、罢课风潮,是福州学生抗日运动的导火索。 2013年上下杭改造前隆平路南段。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 2012年,鸟瞰福州城。夜色中的白塔和乌塔。 2013年晋安区竹屿村的陈氏大宅 2013年上下杭改造前的福州商务总会,位于上杭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罗筱坡(罗金城)、李郁斋等首倡组织“福州商务总会”。宣统三年(1911年)福州商务总会以白银11350两向杨孙耀购买上杭街48号房屋作为商会新会所。 2013年上下杭改造前上下杭改造前隆平路北段。 中平路上的剃头铺,声浩摄于2013年9月 <p class="ql-block">上杭路民居 声浩 摄</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合春埕民居,声浩摄</p> <p class="ql-block">声浩摄</p> <p class="ql-block">台江后洋里合春弄民居 声浩摄</p> 鼓楼三山澡堂内景 <p class="ql-block">东街口</p> 东街口 西湖公园 改造前的洋中路 改造前的张真君主殿 <p class="ql-block">台江大庙山的警报台 声浩摄</p> <p class="ql-block">隆平路民居 声浩摄</p> 咸康参号旧址,声浩摄于2013年 上杭路咸康参号老屋内景,声浩摄于2006年 市工商联山上的八角亭 三山会馆旧址,位于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巷56号。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江、浙两省在福州市布帮商会造。建国后三山会馆曾辟为金斗小学,文革期间更名向上小学,后又复名。1985年撤小学,改为台江区少年宫。2010年又改为洋中幼儿园至今。 修复前的永德会馆,声浩摄于2013年 中亭街 三通桥,声浩摄于2006年1月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上杭路 声浩摄</p> 上下杭改造前福州第八塑料厂,2010年第八塑料厂(原恒和钱庄),原为福州近代商业世家——罗氏家族经营的恒和钱庄,由罗金城创办,主要经营贷款,此外还办理上海-福州汇兑业务。恒和钱庄是上下杭鼎盛时期最大的钱庄。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售予福州手工业管理局。后期作为福州第八塑料厂办公地点。 位于闽侯县南通镇文山村窑洞洞口 现台江步行街又名“福州滨江休闲广场”、“福州步行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