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骆驼祥子》自几十年流传以来妇孺皆知,其作者是生存于黑暗社会的老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8, 68, 68);">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 《月牙集》 ,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杂文散文集《福星集》 、剧本《龙须沟》 、 《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旧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18岁从乡下来到城里,他勤劳正直、能吃苦,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子。围绕这个梦想,他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的过程,他的性格也经历了“积极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变化。通过他梦想的破灭和最终堕落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p> <p class="ql-block">《骆驼祥子》人物关系错杂,描摹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骆驼祥子》描绘的是黑暗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是底层人民的呻吟。可现实是午夜铃声,将人从梦中唤醒,给人迎面痛击,将人垂向地面、垂向深渊、垂向万劫不复,将善良积极的人折磨成最让人厌恶的模样。老舍先生如此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以《骆驼祥子》向人们展现了时代与现实重压下,一个灵魂从鲜活到麻木、从希望到绝望、从昂扬到腐朽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京味”小说,用北京方言写北京的风土人情。《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成“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书。</p> <p class="ql-block">《骆驼祥子》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可怜的北平车夫祥子在失去自己人生中的两辆车之后,经历人生“三起三落”之后,他对生活绝望了。他失去了老婆孩子,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自杀了。人生灰暗到底,辛辛苦苦奋斗半生之后的他,学会了对世界妥协。每天选择喝酒度日、赌博、去妓院,消极度日,得过且过,对生命失去敬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把后半生当做儿戏。通过麻痹自己,寻求一种另类的解脱。他不想立刻结束生命,内心还残存一丝希望,希望一个光明人物能够破时代而出,改变他们这群人的命运。他自己一己之力太渺小,孤掌难鸣,唯有寄希望于这位理想中的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祥子给人的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p> <p class="ql-block">祥子的故事启示世人:人失去奋斗目标,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分别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即使再苦再累,总有甜蜜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