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家园幼儿园•好书分享】(第四期)《我们仨》

长安家园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分享者:罗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class="ql-block"> 杨绛,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p><p class="ql-block">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容简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记录她与钱钟书先生以及爱女钱媛女士的“家庭回忆录”。97年钱媛女士撒手人寰;98年钟老又不幸离世。终生伴侣及爱女的相继离去,杨绛先生的晚年思绪非常人所能体味。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p><p class="ql-block"> 在前面两部中,杨先生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醒来之时,钱老尚在;而第二个“万里长梦”,却让三人走上古驿道,在古驿道相聚,在古驿道走失;我们仨的一切聚散都离不开那条“古驿道”。以虚写死,“古驿道”即是人生路,当梦醒来,“古驿道”已不在,人亦不在;人生便来到了某个终点。钱老身为文学泰斗,在杨先生眼里却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的角色,然后有幸相守至老而已。女儿钱媛女士身为大学教授,也不过是自己亲爱的“小囡”。老妇人先后痛失爱人与爱女,在最后的岁月中孤独前行,只能靠梦与笔来回忆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这一份惆怅与孤独,又有几人愿意去尝试呢。</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标题便让人感到一股心酸。翻开书来,却是以实写生,充满了欢快。一夫妇,两辈分,三家人,一路虽坎坷,但三人相互扶持,便感觉不到苦,有的只是那无尽的亲情。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一个与父亲称兄道弟的女儿,一个在外学术大师,在内呆萌软糯的父亲,一个连虾都不敢剪的母亲,他们从国外留学归来,又陆续经历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他们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刻,却仍能相濡以沫;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如既往,不管外界环境变化再大,只要“我们仨”在一起,那里便是我们的家。吾心安处即为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仨”一路走来,虽历经风雨,却不忘初心。“我们仨”虽只有三人,却又不止三人。有时是母子,有时又是师生,又有时候甚至是哥们。“我们仨”一直是一个快乐的小团体,这种乐观精神值得我们努力靠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阅读感受</b></p><p class="ql-block"> 在杨绛先生真挚的文字下,我看到了三个人的坚韧,坚韧使他们不畏外界变化,认真生活,它使我触动并惭愧,想想自己常被外物影响,放弃的举动真是太多,总做些无用的抱怨,相较于他们,真是芝麻大的事情,当做天大的事在看,坚韧的气息离我太远。但还好,我还有余生,还有时间去改变,不求变得多么伟大,只希望在面对人生种种时,有那一日,能像“我们仨”一样变得从容、旷达,以坚韧的姿态去化解。</p> <p class="ql-block">  把这本书推荐给喜欢读书的你,希望我们都能像“我们仨”一样保持对生活与学习的热情,不断前行,坚韧而活。</p>

我们仨

驿道

坚韧

钱媛

爱女

一个

女士

钱钟书

先生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