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b>—— 记友人毕志成先生</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吴镜清</h3> <h1><br></h1><h1> <b>毕先生高个、浓眉,蓄着一撮卫生胡须,操着东北韵味的北京话。他是国民党上将麻清江的儿子,也是我的邻居和朋友。</b></h1><h1><b> 毕先生变了,年逾古稀的他火爆脾气少了,和声细语多了;牢骚怪话少了,赞扬党和政府多了;照顾家庭少了,操心集体多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毕志成先生</b></font></h3> <h1> <b>为筹集小区商品房维修基金,他可以低三下四;抗疫防疫,每天与美国亲友联系,直夸我国制度远比美利坚好;寒潮来袭,立即召开防冻紧急会议,接连两天和冯建师傅一起,义务将小区暴露在楼道里的水管用防冻泡沫包扎……</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党”会谈初识君</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毕先生脾气火爆无论在单位还是小区,都是有名的。</b></p><h1><b> 我和毕先生相识于15年前的一次所谓“三党”会谈——2006年3月16日晚上。</b></h1><h1><b> 当时,第一届业委会刚成立,我任副主任。小区已有18年没有大修,业主深受屋面、墙面渗水、水管堵塞、水质浑浊甚至有虫之苦。第一次业委会会议重点讨论解决方案。正准备实施,区政府推出了“平改坡”综合治理规划,业主出资60%,平均每户3000多元。毕先生认为这是政府工程,不该业主出。业委会主任找其多次,最后吃了闭门羹。</b></h1><h1><b> 听说他是国民党将军的儿子,经常批评政府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想会会他,特邀对“平改坡”由反对到支持的民主促进会支部书记刘老师参加,戏称“三党”会谈。</b></h1><h1><b> 晚饭后,我忐忑地按响了毕先生的门铃。还好,没有拒之门外,还很客气地开门、让座、泡茶。有门,我想。</b></h1><h1><b> 他的口音加1.8米的身高,是典型的北方汉子。</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我将俩人身份作一介绍,随即问他老家哪儿?怎么到上海来了?这一问,打开了话盒。</b></h1><h1><b> 毕先生老家北京,由于太太在上海,1980年经商调而来。父母在台湾,兄妹大多在美国、台湾、加拿大。</b></h1><h1><b> 问题这谈话如何继续?我边听边想.</b></h1><h1><b> 当他刚讲完为何没有与父母一起去台湾,我接过话茬,讲我和父亲1949年曾买好了船票准备去高雄,差点葬身鱼腹,以及老岳父1993年如何从台北回来叶落归根的故事,感叹人生变幻,世事难料。</b></h1><h1><b> 接着,又聊今日台湾,谈马英九、张忠谋……那几年,我和太太业余时间给杨澜打工,整理过她采访五位台湾名人的录像(音)带,很有发言权。</b></h1><h1><b> 俗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b></h1><h1><b> 一番家常话,我们还挺投缘,很快缩短双方距离。当得知其是小区的老业主,话锋一转,就和刘老师一起向他请教小区的历史、现状及其建设。</b></h1><h1><b> 一谈到小区现状,担任某物业公司领导的他,承认问题确实很多。同意业委会提出的改造方案,还愿意出面帮助解决商品房维修基金的历史问题。但反对承担“平改坡”那部分钱,态度很坚决。刘老师现身说法也无济于事。</b></h1><h1><b> 谈话近两小时,虽没有达到目的,但收获良多。特别感受到他的正直、善良,是一位值得敬重和结交的朋友,有继续交往的可能。于是,我俩起身告辞。</b></h1><h1><b> 翌日,我给他写了封信,谈初次见面,他的身世、性格、见解,给我和刘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及小区积重难返,年过花甲的自己为何愿挑这副本不该挑的担子,有多少痛苦和无奈。解释为何我小区“平改坡”要业主掏钱,并大谈善心、爱心,特地引用马英九先生的家训“万事皆空善不空”……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b></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姹紫嫣红</font> </b></h3> <h1> <b>我深信这封信会对他有所触动,让其相信这个社会还有阳光,还有许多善良的不计报酬、默默奉献之人。</b></h1><h1><b> 转眼4个月过去,政府正式下发了同意我小区“平改坡”的《通知》。我约请毕先生商讨有关问题,并邀请他参加“平改坡”工程监督。由于都很忙,数次约定都未成行。</b></h1><h1><b> 是年8月,再次拨通了他的手机。</b></h1><h1><b> 在电话里,他对数次爽约表示歉意,并爽快地表示支持“平改坡”,且接受我的邀请,在施工期间义务参加安全质量监督领导小组。</b></h1><h1><b> 8月8日晚上,我第二次按响了他家门铃,将特邀其参加业主代表大会的《通知》和“平改坡”《意见征询单》递给他。他二话没说,写上“同意”两字。</b></h1><h1><b> 不久,“平改坡”工程款开始收缴,毕先生率先交付。施工期间,认真督察,就自来水管更换工艺不规范、上水阀门质量有问题等提出尖锐批评,让施工方不得不及时整改。</b></h1><h1><b> ……</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这是一位刚正不阿,通情达理,不可多得的朋友,小区建设有一批像他这样的业主,没有搞不好的理由!</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悲欢离合皆是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b> 1948年9月9日,北京一座小巧精致的将军四合院里,一个虎头虎脑孩子出生了。远在金陵,肩负扭转乾坤重任的麻清江将军为第三个儿子起单名为“成”,意为成熟、成功、成德、成仁……</b></h1><h1><b> 麻将军1904年出生于石家庄,早年就读于著名的保定军校(蒋介石、白崇禧、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的母校),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太太麻毕大立出身于保定书香门第。</b></h1><h1><b> 抗日战争爆发,将军深入敌后参与筹建苏南忠义救国军。1939年2月选送陆军大学(遵义)正十七期深造。1942年7月毕业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12名毕业生同仇敌忾,慷慨悲壮奔赴抗日战场。</b></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毕将军80岁生日</b></font></h3>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抗战胜利后,麻将军奉委员长兼学长之命筹建铁道兵团,任三团少将团长,1948年秋兼任南京战区参谋总长。</b></h1><h1><b> 是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b></h1><h1><b> 12月中旬,深明大义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派员就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与中共谈判。毕先生母亲带着两儿一女,乘坐在京军政要员家属的最后一架飞机飞往南京。襁褓之中的麻成被姥姥、姥爷执意留下。他们不忍出生才三个多月的外孙颠簸流离。</b></h1><h1><b> 从此,呱呱坠地的毕先生一直与姥姥、舅舅一家相依为命。</b></h1><h1><b> 1949年5月麻将军率部撤离大陆去了台湾。姥爷迅将外孙改姓为毕,名志成。毕先生成为舅舅毕立魁夫妇的四子。而在麻家,他恰巧也是老四,天意!</b></h1><h1><b> 将军到台湾不久便受聘于美国西点军校任教。1957年回台,历任国军联勤部中将副司令、司令。</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志成在毕家呵护有加。面对“父母”、“爷爷奶奶”的无比宠爱,幼小的心灵曾有过莫名的疑惑,直到1966年夏天,红卫兵冲进他家抄家,张贴“打倒历史反革命麻清江”等大字报……18岁的他方真相大白。</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海峡对岸的麻将军夫妇,无不思念留在大陆的亲人,特别是儿子。1972年尼克松访华,随团的台籍记者曾受麻将军之托寻找毕家。无奈毕先生的舅舅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79年含冤去世),已下放回老家保定。</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懂事的毕先生何尝不是日夜思念海峡对岸从未谋面的双亲。</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光阴荏苒。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即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炮,提出通航、通邮、通商……</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不久,毕先生几经周折收到了来自美国大姐的来信。从此,隔绝30余年的父子终于能悄悄地鸿浩传书。</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1983年4月,毕先生申请赴香港旅游,历经层层审核,盖了30多个印章,终于见到盼望已久的从台湾赶来的生父生母。时年,将军已年近耄耋。</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三十五年父子初次相见,有好多好多话语要说,但时间只有短暂的7天。将军讲了很多很多,讲自己的戎马一生,讲海峡两岸一家亲,讲对大陆亲人的思恋……但讲得最多的是怎样做人。</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将军说,他驰骋疆场数十年,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没有骚扰过百姓,也没有杀过人……唯一愧对的就是你——我的儿子,说着说着,老泪纵横。</b></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1983年4月父子香港相见</font></b></h3> <h1> <b>父子挥泪告别,将军再三嘱咐儿子一辈子要堂堂正正做人,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b></h1><h1><b> 这是毕先生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面聆听慈父训诫。</b></h1><h1><b> 毕先生母亲1993年曾来巴林别墅小住,享受天伦之乐。然后,在儿子的陪同下进京拜见嫂子,上石家庄、保定祭祖。</b></h1><h1><b> 姑嫂相见,唏嘘不已。当嫂子流着泪水,一声“今天我将壮壮实实、健健康康的儿子完整地交给你”,小姑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站在一旁有泪不轻弹泪的毕先生一阵心酸,两颗大泪珠夺眶而出……</b></h1><h1><b> 1991年戎马一生的麻将军与世长辞,享年87岁,追谥为上将。</b></h1><h1><b> 1995年麻毕大立完成回归大陆,答谢大嫂和祭祖——生平最后夙愿后,也含笑随将军而去!</b></h1><h1><b>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无奈。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那快乐和悲伤就是两条长长的铁轨,紧紧地跟随我们,留下的是诗亦是歌!</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顶天立地一好汉</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b>人的性格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b></h1><h1><b> 若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观其父母便知。</b></h1><h1><b> 毕先生虽然自幼父母不在身边,但骨子里有着父亲的刚毅和母亲的聪慧。当然,也与毕家家风有关。姥姥、姥爷出身书香门第,舅舅是探矿专家。</b></h1><h1><b> 若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观其父母便知。</b></h1><h1><b> 毕先生虽然自幼父母不在身边,但骨子里有着父亲的刚毅和母亲的聪慧。当然,也与毕家家风有关。姥姥、姥爷出身书香门第,舅舅是探矿专家。</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毕先生自幼聪明好学,在毕家九兄弟中读书最为优秀,班级里也名列前茅。同时,嫉恶如仇。尽管家庭遍受政治歧视、冷落,但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谁要欺负弱小,他总会挺身而出,仗义相助,让欺凌者“臣服“。为此,屡屡遭老师批评、惩罚。</b></h1><h1><b> 1969年毕先生下放到黑龙江嫩江农场锻炼,很快由战士、班长、排长到连副。1974年被选调到农场学校任教。虽然只有高二学历,但凭其扎实的基础和刻苦地自学,不仅能胜任高中语文、数学等教学课程,还是威信很高的高三年级班主任。组织上屡次要将其转为正式干部,都遭其婉谢。回北京是他的理想。</b></h1><h1><b> 1979年他终于遂愿回到北京。不久,商调进上海,先后在公交公司、公用事业局、强生集团供职。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兢兢业业,雷厉风行。同时,爱打抱不平。</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一次,在站台等候公交车,见城管野蛮执法,毫不犹豫地上前训斥。不明真相的城管以为是哪位领导,乖乖收敛,赔礼道歉。</b></h1><h1><b> 毕先生走上领导岗位后,更以果断泼辣成名。他任上海公用事业局办侨联兼台联主席15年。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将分散各处的侨胞、侨眷组织起来,积极开展活动,成为上海市统战系统先进。2005年兼任强生集团物业总公司副总,将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退休后被公司挽留返聘。</b></h1><h1><b> 2015年先生挑起巴林别墅第三届业委会主任的重担。这是一个没有一家物业公司愿意接管的小区,只有责任没有报酬。 </b></h1><h1><b> 近6年来,他辞掉原单位的聘用,呕心沥血一心扑在小区的自主管理上。</b></h1><h1><b> 小区哪里有事,他都及时帮助解难。许多业主反映下水道经常堵塞。熟知物业管理的他,积极联系居委会、街道办、区急修中心,请自来水公司无偿更换下水道。</b></h1><h1><b> 为解决困惑小区数十年的商品房维修基金问题,他前后奔波整三年,光为申请小区商品房资金账户,跑银行三个月。</b></h1><h1><b> 建立商品房维修基金是毕先生和绝大多数业主多年的夙愿。每户要出60%的费用,有些业主不理解不愿出,他和其他业委会委员一家家做说服工作,一次不行两次,最多一家先后上门8次,直至成功。</b></h1><h1><b> 他说:我现在学会心里有火就能将它压下去,特别是这次催缴维修基金,拿不到钱我绝对不会发火!</b></h1><h1><b> 我笑着说:老毕,你长大了!说完,两人在电话里一起哈哈大笑!</b></h1><h1><b>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为保证小区安宁,他始终站在小区抗疫最前列。在做好宣传和排查摸底的工作基础上,每天都要数次亲临值班现场。中饭、晚饭前后,主动顶替志愿者回家吃饭。</b></h1><h1><b> 我问这几年负责业委会工作和体会,先生笑笑说:为了大家的利益,学会了一个忍字!</b></h1><h1><b> 毕先生变了,那是随着岁月、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变化,实质上他没有变。他说,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的信念,始终左右着自己的一切!</b></h1><h1><b> 所谓的变是现象,不变的是那颗刚正不阿善良的心!</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167efb">2021年元月25日修改于巴林陋室</font></b></h3> <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