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作品简介</b></p><p class="ql-block">这幅绢本朱砂行草巨作《贤护经》,长达1960厘米、宽度167厘米,书写字数3756字,书法作品落款为“杨凝式沐手敬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凝式书法师承及地位</p><p class="ql-block">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杨凝式的书法艺术是在唐、宋两代的书法艺术高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北宋名家范仲淹及李建中都继承和发扬他的章法,布白疏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更都深受其影响。<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杨凝式书法特点是鉴定的主要依据。</b></p><p class="ql-block">杨凝式在战乱时期独树一帜使书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挥,他吸收了颜真卿楷书的规整,柳公权的瘦美,追求艺术思想的表达,使五代书法出现了新意。在书法布局上讲卷<b>布白疏朗</b>,结体<b>中宫紧抱</b>,<b>笔迹雄强、</b>变化多端,<b>线条扭曲</b>不安。点画随意,用墨<b>浓淡相间</b>,有时枯笔飞白,结字<b>欹侧险劲中求平正。</b></p><p class="ql-block">历代名家对其评价可以看出杨凝式的书法特点与颜真卿有诸多相似之处:苏轼:①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②凝式书颇类颜行。《宣和书谱》: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米芾:①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②凝式书天真烂熳,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br></p><p class="ql-block"><br></p> 对比件一:如下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的《韭花帖》,很典型的体现了杨少师书法布白疏朗、中宫紧抱、欹中求正的特点。正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对比件二:北京故宫藏《神仙起居法》笔法劲逸,笔迹雄强、转侧多变。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 对比件三:北京故宫杨凝式草书《夏热帖》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神仙起居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iv><b>鉴析过程</b></div><b>一、从书法特点看</b><div>本件作品,无论从字距行距布局、结字、用笔提按使转方面,与杨凝式的书法特点以及上述对比件有天壤之别。上述对比件可以看到,杨凝式写字是随势而生,即使出现相同的字,也会因势而变,出现雷同字、重合字的几率极低。而下图浅色圈起字,几乎雷同。</div> <b>二、从书写所用材料角度看</b><div>隋唐之间,开始有用树皮造的纸,也就是出现皮纸,《神仙起居法》来看,五代书画用纸和隋唐一样,仍然是麻纸居多。本作品书写材料根据媒体介绍,“经卷的材质是古代麻绢制品,其中经线主要成分为蛋白纤维素,纬线里检测出天然纤维素和蛋白纤维素”。该绢作品长达1960厘米、宽度167厘米。<br></div><div>1、该作品尺幅巨大,用绢拼接情况需要现场看实物,但可以知道五代至南宋时期,就我们从书画作品中所见到绢的门面尺度来看,宋初宣和以前,绢宽度大都不超过60厘米;宣和以后逐渐放宽,有独幅画轴阔至80厘米以上的;到南宋中期已有1米以上的门面出现。</div><div>2、宫廷或达官贵人使用的绢(杨凝式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大都较高级,绢很细密,质量较高,灰尘不易沾污,而社会上一般画家使用的绢比较稀薄,质量都差。从下图中间乌丝栏线左侧破损处看,该绢的经线/纬线的根数不密不多,用绢品质一般。</div><div>3、从作品材料多处“起毛”角度看,它也可能是是类似清代以来的“库绢”做法,就是在织造绢帛上,涂上带有胶矾并经溶有白粉的各色染料染色形成的材料,“起毛”的部分有可能是涂上的材料。</div><div>4、从书写画“乌丝栏”角度看,古代作品乌丝栏一般都用于小幅,常用语信札、文书之类,<b>而大幅的毛笔书法作品通常不再画乌丝栏或墨格子,</b>特殊情况下比较整齐的大篇幅作品书写楷隶篆等较为工整的书法作品有件使用。</div> 综上,该作品无论在书写材料和书写风格上存在诸多疑点,更近一步的研究学习需一睹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