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娟寒假读写打卡第十天——《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之“五重教学”(五)

薛凤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span>:薛凤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span>:美友(感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重教学”</span></p> 重迁移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所谓“迁移”,</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就是举一反三,学会运用。</span>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边学边用。美国著名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为迁移而教”;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他们,强调的都是一个“用”字。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知识就成死的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语文教学中的迁移</span>主要指<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读的迁移”</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写的迁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先谈谈读的迁移。</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span>即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和报纸、杂志。这样做,一来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二来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吕叔湘先生说过:“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于永正老师的一致。<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对学生,</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做法是:号召、示范、检查、鼓励。</span>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对家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做法就两个字:动员。</span>动员他们给孩子买书,带孩子进书店,和孩子同读书。在动员家长这方面,我除了和家长直说外,还常常借助孩子的口去说服自己的父母。比如我得知班上的某个孩子网购了成套的经典书目,某个孩子为参加作文竞赛而争分夺秒地读作文书,某个孩子每周六都和家长去书城读书,某个孩子每晚睡前都和家人进行半小时亲子阅读……我当即就会在班里郑重其事地讲,有些还会大肆进行表扬。讲过之后,用不了多久,班上其他孩子的家长也会效仿。因为,在那之后,总有孩子在我面前得意地说:“薛老师,我妈妈也给我买了这本书了。”我听后,自然也夸孩子和家长一番。如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就间接地被我成功动员了。</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谈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课外书一定要引导”</span>,这一点,我体会深刻。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虽没有达到博学多才的程度,但只要是我读过的书(必须是自己的),里面都会留下我用红笔圈点勾划和简单批注的痕迹。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读书时总会在所读之处标注日期,有时甚至会精确到时、分。若是第二次、第三次读此书,还会批注“再读”、“第三次光顾”等字样。读到精彩处,我会画个笑脸;读到悲伤处,又会画个哭脸。遇到不懂的字,我会查字典或手机,在书上注音、写释义。当天读完一部分,我会写上“今天开心,明日继续”等话语勉励自己。……就这样,当我把一本本的书读完后,再随意翻看书中的一个个记号时,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倘若是从别处借来的书,我是不敢在上面随意“乱画”的。所以,借来的书,往往有一种“读完了又似没读”的感觉。就这点而言,我还是喜欢自己买书,因为:自由,踏实。</p> <p class="ql-block">  说起读书时在书上做记号,在我熟识的爱读书的人群里,酒泉中学的<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霍军老师</span>在这方面做得最好。记得我第一次去酒中拜访他时,他领我看了他书架上的好多书。那些书,好多都是看旧了的。随便翻开一本,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读书记号,有波浪线,有直线,有着重号,有问号,有叹号,有圆圈,有旁批……看到这些,我惊讶,我叹服,我敬佩!名师读书都是如此用心,我辈岂能泛泛而读?!自那以后,我便追随霍军老师的读书步伐,学习他的读书之道,也给我的学生教这些<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书做记号”之法</span>,深感受益。</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再说说写的迁移。</span>都说学习语文的根本大法是“大量阅读,读写结合”,所以,我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我很重视作文训练。但进行作文训练,我并不是学完一个单元才集中进行一次主题作文训练,而是“随堂训练,随文练笔”,降低写作难度。比如仿写与文中结构或所用修辞相同的句、段;仿照课文结构列自己的作文提纲;仿写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等。在仿写时,我一般都会边讲解边引导,巧妙地将他们“带出来”再“走进去”。课上时间有限,若写不完,我便会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趁热打铁,以“日记”形式完成。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了,最真实的效果是:上完一个单元的课,不用我再专门上两节作文指导课,孩子们早已会写了。其实,课中的这种“小练笔”和课后的“写日记”,就是写的迁移,是看得见的、最直接的由读到写的迁移。我相信:<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写的方面,找到适合自己和本班孩子的有效训练方法,坚持做好,就一定会看到成效。</span></p> <p class="ql-block">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让孩子<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多读书,勤练笔</span>,培养孩子的灵性和悟性。这样,孩子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p>

迁移

孩子

读书

作文

家长

语文

教学

记号

训练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