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小城不大,一条小河从远方的山谷里走来,在硕大的坝子上绕过垄垄田丘后把小镇拦腰划断,几座石桥,几排大树在小镇的街道上顺势而立。街道上车流穿梭,房舍间人头攒动。小镇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漫不经心中走来又离去。就像镇子里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的老茶馆,不管世间发生多少几风云雷电潮起潮落 ,小镇上茶馆里的人们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像那墙上时钟不紧不慢地划着自己的圆。</p><p> 这镇子上的观音阁老茶馆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不知从什么年代起就有了这老茶馆了。它他的房舍还是陈木灰瓦,房间的地面也还是六十年前布满隆起糍粑大小土疙瘩的泥土的样子,它与旁边房屋连接处两房间高低错落中高出隔壁房屋的一堵没有板壁的空墙就是茶馆自然的天窗,临街门面是由可自由装取的好多块木板组成的,房间里的用竹条和石灰做的板壁上虽然有些石灰板壁已经脱落了,但写字石灰墙壁上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大字和画在每一面墙上的“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红太阳放光芒以及毛主席画像”等书法绘画作品依然保留得很完整,这些“文革”的时代印迹成了老茶馆最让人要动心来坐坐的招牌,那是中国一个时代的记忆。茶馆坐落在镇子中心小河边的老街上 ,茶馆就伴随着两排老树,一条小街在小镇人的心里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闯世界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小镇人心里的牵挂,镇子里多少上了点年纪大人们把在茶馆里来坐坐,喝杯老味道的花茶,品着悠长绵绵的淡淡茉莉花香,或摆摆龙门阵或三五一起打打年轻人几乎已经认不得的纸牌,亦或坐在茶馆里坐摖得黄里透亮不断发出吱嘎声响的竹椅上边品着杯里茶味边惬意的享受着着小镇上的慢时光。这里的茶客都是镇子以及周边村里的人们,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人在夜里四点就来到茶馆里了,所以茶馆每天在三点多就开门,一直要得傍晚才打烊。</p><p> 今天最早来茶馆的李大爷据他自己说是从离镇子五里远的村子里来的。他说今年已经96岁了,在家里睡不着,加上想来镇子上理个发所以就从家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早早的就来到茶馆了,这时其他茶客都还没有来,茶馆里只有他和店小二两人。这么早我们这些外地人的到来,让他有些小意外。他花了一元钱要了一杯茶,一边喝着一边看着还是漆黑的街道。我问他,这么大岁数了,夜里一个人走路安全吗,他说都习惯了,况且现在路也很好,没什么可担心的。</p><p> 天渐渐亮了,茶馆里茶客也渐渐多了起来,不一会老茶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茶客们或一个人找个位子坐下,或三两个围坐一起,各自的拿上自己带来的杯子到灶台边交上一元茶钱,抓擢茶叶放到杯子里,再把开水灌满,大家边喝边聊。与其说是来喝茶,倒不如说是找个地方找熟人聊天来了。不等九点茶馆里以及街面上的茶桌就所剩无几了。时不时有北京上海或其他地方的拍客也来茶馆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经过拍客们的传播,慕名来老茶馆的外地拍客也逐渐多了起来。茶馆里的店小二不时也为拍客们表演一下自己掺茶倒水的绝活儿,时长了连茶馆里的店小二也会帮初来的拍客指点着怎样选角度,怎样用光线,怎样征求茶客同意拍摄的道道来。</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