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天一天的培训中张钧和王补平老师都强调到了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用教材交,而不是教教材”。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是针对目前有许多老师仍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处处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定位为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被教材束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内涵为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简单的执行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当地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开展教学。因此,“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本质,是强调老师要重新审视教师、教材和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而不是简单的执行者;教材不应是控制和规范教学的“圣经”,而是供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获得体验和形成价值观的一种范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执行教材过程,而是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师、生及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与其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一种教学操作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即教学中树立教材“范例性”的理念,把教材作为引导教学活动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中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过程中如何践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这不是让教师天马行空、独行其是,而是强调教师在把握教材功能价值、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执行教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认识到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但它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按如下视角处理教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现有教材,选择具体教学素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重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体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本目的,在于是学生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于促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建构化学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