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婆婆

小草

<h3>  2020年11月25日上午9时,舅妈(婆婆的弟媳妇)微信给我发来舅舅用毛笔书写的“为纪念大姐逝世三周年而作”四张图片,望我和爱人阅对妥否。这一天距离婆婆三周年祭日(2018年农历正月初三去世)还有整整八十天,但是我知道,虽然没觉得有多久,老人已经离开我们快三年了。 &nbsp;</h3><h3> 我和婆婆像相识近三十年,相处不足一年。婆婆还年轻的时候,我们条件有限,她没能和我们同住,等我们有条件和她一起生活时,她又变老了,老得哪儿也不愿去,只喜欢待在她那四时皆美的农家小院。这也成了我们今世永再无法弥补的遗憾。 </h3> <h3>  婆婆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爱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提及婆婆,上下班车上,散步在路上、做饭在厨房、吃饭在餐桌,任何一个话题或眼见,都可能引起我们说起婆婆。爱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太太有意思”。然后就是滔滔不绝,依情依景把说了无数遍的事情再一次次地说。我也习惯了附和,就是就是,甚至他刚一起话头,后边的我就说出来了,他也就会说,就是就是……。一晃三年了,随时随地、反反复复、滔滔不绝,都在说什么呢?</h3> <h3> 娘家 姊妹相亲 互帮互助 &nbsp;</h3><h3> 婆婆亲姊妹四个,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整个家族她那一辈里的老大,所以是同辈近二十个兄弟姊妹的大姐。婆婆下葬那天,娘家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上百人,她老人家应该是欣慰的。 &nbsp;</h3><h3> 婆婆娘家,家道不错,姊妹亲情浓浓,互爱互助一生。婆婆的亲弟弟,50年代的大学生,对三个姐姐,情深义重,是婆婆一生的知心人。舅舅经常回忆说,三个姐姐轮番把他从窑门前来回背到稍门口,是他儿时乐此不疲的游戏,也是他一生难忘的童年快乐!舅舅参加工作孩子们稍长大后,动不动就约三个姐姐一起来住几天,给她们吃好的,铺好的,盖好的,反正就是把好东西及时频繁分享给他三个姐姐。舅妈经常说,姊妹四个经常通宵达旦地坐在一张床上谈天说地,她睡醒来一次他们在聊,再睡醒来一次他们还在聊,不知道也奇怪他们有聊不完的话。舅舅、舅妈在外工作,4个小孩照顾不过来,三个姑姑也是力所能及、在所不辞,能帮多少是多少。 &nbsp;</h3><h3> 婆婆一生受到舅舅各方面的帮助,子女成长、子女求学、子女成家,直至她老,都有舅舅的参与帮助,姐弟情深感人。婆婆去世前一年多,已经不认识人,包括她儿子,但无论何时,她始终认识她的弟弟。即便在病床上糊里糊涂,意识模糊,只要舅舅来了,她都知道。老一辈人,姊妹之间互相关爱、无私互助、同心协力,彼此感恩,今人难及。</h3> <h3> 夫家 艰难度日 &nbsp;</h3><h3> 婆婆嫁给了才貌双全的公公。公公兄弟姐妹七人,亦是家里老大,婆婆嫁到夫家,上有公婆、下有小姑子、小叔子,后来还陆陆续续有了自己的5个儿女,家大人多吧?人多力量大?人多困难多! &nbsp;</h3><h3> 公公是上过学的文人,曾在部队当兵多年,六七十年代一大家子生活困难,没人挣工分,分不到吃的,无奈回到农村。干农活不拿手,有点文化,当了民办老师,终究是没能转正成公办教师。后来部队曾叫公公带家属儿女回部队,说不出何原因,没有回去,错失人尽其才、改变命运的机会。 &nbsp;</h3><h3> 公公一手漂亮的字,经常躺炕上看书,发黄的毛选、杂志常放在枕边。可惜知识没有变成力量,书中没有黄金屋,才未变财。半文半农,文未能养家,农未能糊口,注定婆婆大半生物力维艰,生活是一丝一缕、点点滴滴地过。</h3><h3> 日子虽苦,我却从未见到婆婆诉苦抱怨,但正是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艰难有多大,困苦有多多,而且你与艰难困苦共舞,最终甩掉了它们。也就注定了你有多了不起,你的儿女有多爱你,左邻右舍有多赞誉你。还注定了你虽去天堂,我们还是无比地想念您。</h3> <h3> 回忆故事</h3> <h3>  物质的艰难,永远也阻挡不了人性的光辉,该有的都有:敬公婆、敬夫君、睦邻亲友、爱孩子、干净,勤俭、自尊坚毅。 &nbsp;</h3><h3> 婆婆一辈子没有和她的婆婆发生过口角,总是相敬如宾,爱人的小叔比爱人的大姐还小,婆媳都是文绉绉的自尊争气人,总是相互客客气气、互帮互助,互带孩子、互送好吃的,没有乡野普通妇人的粗野刁蛮之气,这个我是看到的,感到的、真实的。 &nbsp;</h3><h3> 婆婆一辈子对她的夫君是敬重的,虽然她的夫君没能让她过上物质富裕的日子,但她还是把夫君当作是她的天。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伺候得好好的。和爱人结婚几十年,我鲜见公公干什么农活、干什么家务。总是看到他服饰整洁,永远是白衬衣衣领干净,不是抽烟,就是看书,要不然就是坐着,话也不多。倒是婆婆里外都是她,地里干活是她,喂鸡扫院,做饭洗衣家务全是她,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停。 &nbsp;</h3><h3>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永远都在为大家准备饭,而她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在大家的催促下才坐到饭桌上,而且老是坐得较远,吃得还很少。我问爱人,咱妈不知道累吗?不委屈吗?爱人不言。后来我想,婆婆是普天下中国传统妇女的一份子,相夫教子,任劳任怨是她们做人的本份。<br></h3> <h3>  婆婆一辈子睦邻亲友,说话柔声细语,她很少窜门,都是邻里的娘啊、婆啊的就来找她闲聊来了,她总是热情地迎来送往,这我也是看到的,感到的、真实的。 &nbsp;</h3><h3> 爱人无数次给我讲过他小时候和村里伙伴玩耍,被同伴打了,婆婆放不下,在村里大声叫骂,厉害得很,没人敢应接,婆婆只有1.5米高,总是斯斯文文的,如此破例,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捍卫自己的尊严。除此外我再没听说过婆婆和邻里发生过纠纷。 &nbsp;</h3><h3> 婆婆很爱她的孩子门。婆婆有五个孩子,三个女儿为大,爱人是大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爱人从小挑食,受到的偏爱多一些。猪打罐、偷炒鸡蛋、绿叶菜包饺子、丢失麦田里、兄弟藏糖是爱人百讲不厌的动人故事。 &nbsp;</h3><h3> 猪打罐:爱人嘴馋,趁大人下地干活,一个人爬上案板翻罐子找好吃的,年龄尚小,把罐子打碎了。婆婆下地回来,问罐子怎么碎的?猪打碎的,猪怎么上到案板上呢?猪先爬到水缸上、再爬到案上、再爬到案板上,把罐子打碎了。奥,猪还会上案?没有难堪的追问、没有被批评、没有挨打,有了这么一个四十多年难以忘怀的爱的故事。 &nbsp;</h3><h3> 偷炒鸡蛋: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是上上品,但是一两只鸡,量少啊。婆婆藏的一两个鸡蛋,到不到饭时,爱人要吃,趁其它人不在,赶紧灶火填把柴,炒,吃。这一炒一吃,香味飘了几十年,还要继续飘香。 &nbsp;</h3><h3> 绿叶菜包饺子:放学回来,要吃饺子,没面粉,邻家借半碗,没菜、地里摘些绿叶菜,然后就是美味的饺子。如今的任何饺子,味都在其下,因为缺了一个味:母爱的味道。</h3> <h3>  丢失麦田里:五黄六月大农忙,婆婆地里割麦子,爱人随从(三四岁),割完麦子,明月当空照,疲乏不堪,回到家里,才发现孩子不见了。回找到地里,发现孩子在割下的麦堆里睡着了,赶大人找来时,早已吓得毛发竖立、哭成泪人。故事过去快50年,年纪那么小,依然记得,记得母亲的辛劳。 &nbsp;</h3><h3> 兄弟藏糖:婆婆温良贤淑,少与人争执,她的孩子也亲亲爱爱,不吵架打架,兄弟情深。小时候,去外婆家,哥哥没去,弟弟去了。回来给哥哥拿了一块硬硬的红糖,纸里包着,兜里揣着。一路上,一会掏出来看一下,一会掏出来看一下。到底没舍得自己吃,给哥哥带回了家。甜丝丝,甜丝丝,直至今日,哥俩依旧甜丝丝。</h3> <h3>  婆婆很爱她的儿女们,在她虽年老还能行动的时候,总是她在为孩子们付出,孩子们只能说是给她的生活锦上添花。 &nbsp;</h3><h3> 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一辈子都在为家、为儿女付出,直到人生最后,油尽灯枯,失去意识,不能行动,才会“麻烦”到儿女。 &nbsp;</h3><h3> 母亲是家的灵魂,母亲在,满炕儿女,满院祥气。逢年过节,你会看到满院子衣着亮丽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重孙子,来来往往,打打闹闹,伴着蓝天,伴着阳光,灵动、欢乐,这是有母亲在的节日气象。母亲不在了,兄弟姐妹见面次数明显减少,说起来都难过! &nbsp;</h3><h3> 婆婆爱儿女是智慧的。她给你做吃的、给你剩饭;坐在大门口等你回家,你不回来,她不睡觉;你离家时,她站在车头,不等你走,就问啥时再回来,你的车久久不能起步;她善解你的情绪、给你温暖和关怀。但是她从不参与儿女间的你你我我,与她无关,她不会厚此薄彼,不会评判儿女间的任何事情,她只做母亲,这一点我佩服至极,难以企及。 &nbsp;</h3><h3> 婆婆的勤俭也是惊人的,子女成长、求学、成家,她把自己的陪嫁首饰陆续都卖完了,后来生活慢慢好起来,金戒指、金耳环都买了戴上。婆婆80岁生日,爱人和我送给她一只金手镯,女儿送她一对银手镯。她只戴了银手镯,金手镯成了她的心理负担,她藏在衣袖里怕人看见,怕丢了……。最后经过三番五次的争取,还给了爱人,爱人难过地给我又带回来了。 &nbsp;</h3><h3> 我儿子十来岁的时候,过年回家,晚上饿了要吃面,婆婆一次一缕、一次一缕,下了三、四次。吃一次不够,再下,再下,乐此不疲。半生的物质艰难,造成了她节俭的习惯。爱人经常说我大手、大手、大手啊,这是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h3> <h3>  婆婆是一个异常干净的人,比我这个爱干净的人干净得多得多,她从来都是衣着干净得体,她炕上的床单永远都是平平整整,被子叠得永远都是豆腐块般的方正,被子上盖的浴巾永远都色泽美丽舒适。她后来不认识人了,但坐在炕上一点一点挪动,不停地用手一点一点拽平她的床单,边边沿沿。女人要干净,衣着、床铺、饭桌等是基本的,可是做不到的臣妾也多啊。<br></h3> <h3>  婆婆待我当然也是极好的,只要回家,我平房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干净的床铺、洗衣粉、肥皂、毛巾、梳子、镜子、脸盆、卫生纸、扫床的刷子、满水的缸,舀水的瓢、烧水的壶、暖瓶、扫帚簸箕样样放得好好的,不拎包,可居住。</h3> <h3> 老 年 &nbsp;</h3><h3> 婆婆60岁到80岁过了20年物质富裕、精神愉悦的日子,有吃有穿有钱花、有儿女孝顺牵挂,她身体也好,家里经常是热闹的、她也经常是忙碌的、高兴的,生活宁静平安。 &nbsp;</h3><h3> 过了80岁婆婆的健康慢慢出现问题,高血压,常常使她糊涂摔跤。而且她特反感拄拐杖,老说自己没事、不用,这更增加了她摔跤的次数。先是有点小擦伤之类的,这样持续了两年多,越来越严重。这时候爱人就着急了,觉得母亲身边不能离人了。但是婆婆很“固执”,哪里都不去,只在她的小院。为此爱人还费了一些事,老人不愿去哪里,那就不能强她所难。孩子们做让步,三个女儿还有弟弟、弟媳一起轮流照顾。爱人每两周回家一次,每到周五,归心似箭,慌里慌张。几个女儿也是这事那事、困难重重,但最终都以妈妈为重,做出了牺牲。这样又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年,中途住院多次,还来西安治病,儿女时刻陪伴,渡过了一段时间。 </h3> <h3>  虽然儿女时刻陪伴,但也有稍不留神的时候,婆婆最后还是病倒在摔跤上,脑出血80ml,住院月余,最后几日刚好赶到双节,我有幸在医院伺候婆婆7天6晚上,医生觉得没有希望,让10月8日回家。可是爱人不放弃,他在网上查询相关治疗方法,加之舅舅一家全是医院的职工,婆婆也是坚强,终于挺了过来,恢复到可以走路、说话,但是脑子受损,没有记忆力了,可以和自己的儿子一问一答,却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儿子有多伤心,我知道。 &nbsp;</h3><h3> 婆婆彻底病倒在去世前七八个月,心肌大面积缺血,爱人极力抢救,最后的结果是不省人事、不言不语,双目不睁。插胃管,导尿,又住院月余,不见好转,回到家里,住到了小儿子干净、明亮、温暖的单元房(婆婆意识清晰时,是绝不会去住单元房的)。继续插胃管,三个女儿轮流照顾,时刻不离左右,按时打饭,纸尿裤也不用,勤换尿布、勤翻身、勤擦洗,照顾得极好,房间干净、整洁、清新,绝不像有老人、有病人待的房子,持续半年多。 &nbsp;</h3><h3> 婆婆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后,无论小病大病,爱人没有放弃任何一次治疗和抢救的机会。婆婆生命的最后半年,爱人一周一回,她的生命得到了最亲近的儿女们的尊重,是尊贵的,她应该是欣慰的,我是羡慕的。<br><br></h3> <h3>  婆婆一辈子敬公婆、敬夫君、睦邻亲友、爱孩子、干净,勤俭、自尊坚毅,这些我都不及,我比她唯一多的一点只是我认识几个字。 &nbsp;</h3><h3> 婆婆和我最大的一个缘份是她给了我一个温和、沉静、勤快、善思的知心爱人。母亲是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在婆婆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曾深切感受到爱情被远远地甩在爱母之情后面。但我是欣慰的,因为我一样认为老人一定要得到不讲任何条件,克服任何困难的善待。爱人做到了,我们是心安的。</h3> <h3>  2018年正月初三早上八点多,婆婆安然离世,享年85周岁。婆婆离世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在,无一缺席。爱人一直守候身边,一直握着婆婆的手,俯首贴耳,轻声呼唤。 &nbsp;</h3><h3> 婆婆的葬礼是体面的,埋的上好的棺木,待客用的是上好的物料,儿子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她老人家的不舍。<br></h3> <h3>  婆婆去世后,一七到七七纸、五十日纸、百日纸、周年纸、二周年纸,爱人无一缺席,不管再忙,有多大的事,母亲的事绝不能耽误。这是对母亲最后尽孝。 &nbsp;</h3><h3> 今天(2021年2月14日,正月初三)是婆婆去世三周年纪念日,爱人早早做好打算,要给婆婆体体面面过个三周年,叫个戏班,厚待亲朋,以报她老人家生养之恩。无奈祖国山河有恙,心愿难成。 &nbsp;</h3><h3> 纸短情长,短短寥寥的文字,言不尽长久久的怀念。只愿婆婆安享天堂。 </h3> <h3>  最后附上舅舅的悼念诗:《为纪念大姐逝世三周年而作》</h3> <h3><br> 一 一生 &nbsp;</h3><h3> 大姐做人承遗传, &nbsp;</h3><h3> 勤劳俭朴是典范。</h3><h3> 相夫教子为之本,</h3><h3> 和顺待人到晚年。</h3><h3> 二 艰难&nbsp; &nbsp;</h3><h3> 夫君参军整八年, &nbsp;</h3><h3> 敬老养小实为难。</h3><h3> &nbsp; 何时出头来度日, &nbsp;</h3><h3> 泪流心里眼擦干。 &nbsp;</h3><h3> 三 度日 &nbsp;</h3><h3> 儿女长大要吃穿, &nbsp;</h3><h3> 大姐做事有方圆。 &nbsp;</h3><h3> 走东家来跑西院,</h3><h3> &nbsp; 平碗借面满碗还。</h3><h3> 四 好日子 &nbsp;</h3><h3> 大姐有福在晚年,</h3><h3> 儿子立业把钱挣。 &nbsp;</h3><h3> 有好饭菜有衣穿, &nbsp;</h3><h3> 她仍缩衣又节俭。 &nbsp;</h3><h3> 五 病逝&nbsp; &nbsp;</h3><h3> 病魔缠身好几年, &nbsp;</h3><h3> 儿女陪床把病看。 &nbsp;</h3><h3> 正月初三刚过年, &nbsp;</h3><h3> 一口气出叫无言。 &nbsp;</h3><h3> 六 下葬 &nbsp; &nbsp;</h3><h3> 初八是个大晴天, &nbsp;</h3><h3> 儿哭女嚎地旋转。 &nbsp;</h3><h3> 一声鸣炮响响响, &nbsp;</h3><h3> 安于砖墓村西南。</h3><h3> &nbsp;</h3><h3> 小弟学斌思念之情难忘。 公元二O二一年正月初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