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今年的中秋节却大不相同,一是恼人的雨儿自昨天至今淅淅沥沥一直没停,天公不作美,晚上把酒问盏、享清风、赏明月肯定不行了。二是今年两个孩子都去外地上大学去了,天各一方人难圆。仿佛时空又回到二十年前夫妻二人世界,还真有点不习惯。</p><p class="ql-block"> 中午11点多决定回农村老家陪父母过中秋。父母都是70多岁的人了,一直住在离县城近20里的农村。几年前,父亲得了偏瘫,全部有母亲照看。父亲虽用双拐演绎和跋涉着他暮年的人生,但脑子却异常好用,陈年谷子芝麻的事都记得。尤其让他引以为豪的是继孙女考入大学后,今年孙子也如愿考入大学。因开学走时,没有回家,自然少不了唠叨和挂牵。</p><p class="ql-block"> 买上些吃的、喝的,驱车冒雨行进在归途中。雨刷不停地刷洗着前进的视线,也涤荡着我的心。原来自己是游子,在外求学、工作,牵挂着父母的心。而今自己成了父母,同样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儿女。记得前年女儿去蓉城成都上大学,中秋难以回家,那天夜里到凌晨我为女儿写就了《中秋夜,月以湿润》的篇章,追忆了对女儿无尽思念和回忆。而今,儿子又初次远离家门求学难以团圆,不知他在几百里外齐都淄博过得怎样?</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农村的胡弄泥泞难行,树上的大雨滴冷不丁的砸在身上。下怎么大的雨,父母对我们的到来虽是惊讶,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虽然嘴上说担心我们工作忙,正想找电话告诉说不让来了,但锅里早腾上了我们的馒头。看来,空巢老人也是心口不一。我们的到来,终于让他们那颗忐忑的心落了地。</p><p class="ql-block"> 都说人老了,惜儿不惜孙,俺看也不假。多日不见,老人自然还是最惦念孙男娣女的事。问什么时候走的,来电话了吗?尤其关心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孙子。他们知道俺儿子原来没离开过家,是头一年上大学,担心他是否适应,是否想家?</p><p class="ql-block"> 本来简约的午饭因我们的到来自然复杂了许多。本来忧郁的心情因我们的到来愉悦了许多。这也许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中秋的力量。屋外的雨在下,屋内的亲情在弥漫,唠叨声中,不知不觉想起了那首《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中秋,还有了最大的发现:一是母亲十几年前种的枣树挂满了枝头。前几年院子的老榆树遮挡光线,那枣树每年挂不了几个枣儿。今年把那老榆树刨了,阳光可尽情的洒泻那些枝条,雨露也可尽情的光顾那些果实。那枣儿像猴头在枝条上劲舞并扮着鬼脸。摘一颗儿放在嘴里脆甜。从小爱扒墙上树偷吃枣儿的我自然是摘了一兜子,又享受了采摘的快乐。二是母亲种的黄瓜顶花带刺,鲜嫩的挂在秧苗上。老宅的院子不大,在院子的水管旁,母亲开了块10几平方的地,上次我回家时看到长长的豆角挂满枝条,种的黄瓜才架起秧子,而今这黄瓜早已成熟了一茬。除了自己吃外,西关的四奶奶摘去几根,弟媳妇摘也去几根。今天我又摘去6根,这没打过药的纯绿色瓜儿闻着就散发着浓浓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中秋因雨而情浓,中秋因人而添彩。中秋因枣而有趣,中秋因瓜而有获。</p><p class="ql-block"> 回城的路上,想起这些,想起故乡、想起儿女不禁吟出一首诗儿,权且叫做《别样中秋》吧!</p><p class="ql-block">枣儿红,黄瓜香,中秋回家看爹娘。</p><p class="ql-block">蓉城远,齐都长,儿女可否思故乡?</p><p class="ql-block"> 秋已至,天渐凉,自顾莫忘添衣裳。</p><p class="ql-block"> 别担忧,求奋强,爷奶父母皆安康!</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1年9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