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庐山、恩施大峡谷、神农架——庐山不仅仅是风景名山

行者

<p class="ql-bloc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游览庐山后,留下的千古绝句。诗人告诉我们庐山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非常美,但你要让我说出庐山究竟有多美,它是怎样的样貌,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了。诗中蕰含的哲学道理是说,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要超越自身狭小的范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 运用诗人的哲学思想,借助现代交通、影像等科学技术手段,多方位来游览庐山,认识庐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  庐山,地处江西省九江市,距市区只有十几公里,它北依长江东临潘阳湖。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夏天的清凉与舒爽,是久负盛名的纳凉度夏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庐山是风景名山,风光如画,它以险峻、奇丽、秀美赢得人们的赞誉。千百年来众多的名流志士、文人墨客登临此山,留下赞美庐山的诗篇达四千之多。</p> <p class="ql-block">  从庐山北门 开车上山,22公里的盘山公路上有396个拐弯,半山腰的牯岭镇是庐山的接待中心,游览庐山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避开假期高峰,我们选择十月八日上山。此时,上山下山的车已不是太多。在二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上我们提起十分的精神一鼓作气:小心应对着连续不断的急转弯;谨慎避让下山以及急着上山的车辆;我努力追逐着此次出行跑在前面郭大哥,以免两车不至于落下太远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行驶在这样的山路上免不了有些紧张和刺激,但这也容易燃起“激情”。感觉还是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驾上山每辆车需要缴费四十五元。山上的交通费是七十元每人,七天有效,景区的公交车任意坐。庐山景区票六十五岁以上免票,六十五以下全票160元。</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照片中有玻璃幕的那家宾馆,价格不高,标准间每天100元,条件满好的。房价低于我们的预期,这是错峰出行的缘故。我们在山上住了两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 牯岭镇,如今的牯岭镇已是现代化小镇。1895年一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传教士来庐山传教,发现了这块宝地,大呼cooling(凉爽)。于是李德立从中国官府得到租契,开始建别墅开发避暑地,并根据英文cooling(清凉)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牯岭镇于1953年正式建镇。这也是我国唯一以英文命名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 风格各异的别墅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看起来并不起眼,洞不深也不大,但它却名气大。它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相传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其称为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吕洞宾为道教,除此之外 庐山上还有佛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六大教派。山上建有许多寺庙、道观、教堂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郭大哥夫妻在仙人洞月亮门畄影。</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是来庐山的人们必到之处,但凡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社会名流都会在这里畄影,因为它早已不是单单的自然景观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江青拍撮的题为《庐山仙人洞》的一幅照片。照片深得毛主席的赞赏,并公开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 在游仙人洞的人群中,有人在找寻照片中的“险峰”,力图感受当年毛主席游览仙人洞的情怀。殊不知我们怎么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情怀呢?上世纪六十年初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非常困难时期,面对苏美大国对中国的制约和威胁,处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矛盾中的毛主席在游仙人洞时触景生情,以他博大的胸襟与气魄写下了这首不朽诗篇。他要带领中国人民不惧任何坚难险阻,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p><p class="ql-block"> 我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是在青少年时期从毛主席这首诗词里开始知道庐山的,那时不曾向往,直到1990年我第一次上庐山。</p> <p class="ql-block">  石松,这是一株苍松,它长在大石缝隙中,其根须甚至还裸露在外面,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迎风挺立在那里,不屈不挠,技叶繁茂生机盎然。不知有多少画家前来写生作画,有多少诗人为它赋诗吟唱。</p><p class="ql-block"> 在这棵石松旁留影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好运石</p> <p class="ql-block">  礼贤门</p> <p class="ql-block">梵音泉</p> <p class="ql-block">  溪流淙淙,沒有人为雕琢,也没遭到破坏与污染的原生态环境,看起来就是好。</p> <p class="ql-block">  三叠泉,是庐山瀑布中最大的一处,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汇集的高山涧水从崖口分三级倾泻而下,形成落差为155米的三叠泉。气势磅礴 ,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望庐山瀑布》。有人认为三叠泉就是诗人所描述的庐山瀑布,其实不然。实际上那时人们还沒有发现三叠泉,李白看到的是庐山秀峰瀑布。三叠泉是被后来的宋代人发现的。如果当年诗人李白能看到三叠泉又不知道写下怎样美妙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庐山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我想其原因有二:一是三叠泉风景特别好来庐山不到三叠泉会畄下遗憾;二是说到三叠泉不容易。我们游三叠泉用了整整一个大上午,先是从住处坐景区公交车,而后再承有轨览车,期间还需要步行。到景区后还要往下走几千级的台阶路才能看到三叠泉。这段台阶路来回我们就用了大约三小时之多,非常辛苦。许多人没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1903由英国人建造,1933年宋庆龄购买,1948年蒋介石将其命名“美庐”。1934—1948年十几年间蒋介石、宋美龄几乎每年夏天来这里居住。1959年和1961年的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在这里下榻。这是唯一一幢国共两党领导人都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美庐陈列着许多别墅主人当年用过的物品及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美国早期生产的冰箱,用煤油做燃料起动压缩机。</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画作</p> <p class="ql-block">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冤仇”。这间房子展现了第二次国共的大量图片和文史资料。为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周恩来总理曾两次上庐山。</p> <p class="ql-block"> 在庐山,像这样的别墅现在还有600多幢,二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人形容它是万国建筑博览馆。</p><p class="ql-block"> 了解这些别墅的来历,方知我国近代的屈辱。1840年雅片战争后,清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允许外人来中国传教、经商、办教育、办医院等等。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九江是较早开放的口岸。从1886开始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竞相到庐山兴建别墅。后来中国的官僚富人也在此开始修建别墅。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别墅总数达700余栋,外国人的占绝大多数。每年夏天长江流域各省的外国人到庐山避暑。(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慢步在山林之中每个人都会明显感到空气清新,呼吸顺畅。</p> <p class="ql-block">  庐林湖,人工湖。毛主席来庐山经常在此游泳。</p> <p class="ql-block">  庐林桥</p> <p class="ql-block">  庐林一号,毛主席在庐山的别墅。毛主席在1961年和1970的庐山会议期间曾住过的地方。1984年改为庐山博物馆。我们看到大门两旁分别挂着“庐林一号”和“庐山博物馆”两块牌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庭院深深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庐林一号占地2万平方米,房屋为单</span>层平顶房,面积为2700平方米。院内以翠柏苍松为主色调,还有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环境幽静、庄重大气。</p> <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底至9月初,在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中,毛主席识破了林彪集团要进行篡党夺权阴谋,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敲山震虎对陈伯达进行了批判,斗争愈加激烈。为防不测,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毛主席突然决定离开庐林一号到别处去住,身边只有几个工作人员,由于大雾司机看不清道路 ,只有靠卫士下车打着手电指挥着汽车前行。汽车到美庐稍停即而又开到另一处住下。事隔一年林彪集团策划武装政变,被毛主席洞察后,林彪等人仓皇外逃,葬身于蒙古国的温都尔汗。</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庐林一号参观。</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庐山会议旧址,原为庐山大礼堂,建成于1937年,与庐山大厦、庐山图书馆并称为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是蒋介石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p> <p class="ql-block">  会场仍然保持着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抗日纪念馆, 原为图书馆,后更名为抗战纪念馆。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这里发表《抗日宣言》,宣布全面抗战。(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庐山大厦,当时叫“庐山传习学舍”,来庐山接受培训的军官住所。(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庐山东南方,紧靠着它的就是我国最大的谈水湖——潘阳湖。此处是庐山观日出、看云海和赏月的最佳位置。从照片中的牌坊上去,便是建在含鄱峰高处的望鄱亭,这里居高临下,山湖景色尽收眼底。只可惜我们那天运气不是太好,赶上了薄雾天气,没能很好地看到万丈光芒照耀下的秀美画卷 。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含鄱口山峰的多姿与壮美;烟波浩渺,天水一色的鄱阳湖还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风光(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停着各式各样的房车</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在一家汽车画报上看到,法国两对老年夫妇自驾房车来到中国,心潮澎湃羡慕不已。如今中国老年人也已实现了自驾旅行周游世界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越野车,车顶上安装了一顶帐篷,像是个小房子,即实用又好玩,可自动升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款稍大点的面包车改装的房车,车上应有尽有,就连冰箱彩电也不在话下。夫妻二人出来就是几个月。他们用这样的方式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乐享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对来自长沙的老年夫妇则是用普通SUV改造的“床车”。车里空间小了些,但仍然是一应俱全,吃住都能解决。</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看到这对夫妻时,他们是早晨刚起来,“老头”正在收拾东西、做饭,女士忙于洗漱,脸上贴了面膜。我逗她说:“你贴面膜是为了吓唬坏人吧?”女士先是一愣,而后笑着背过脸去,大概是笑的面膜要掉下来,需要整理一下。之后女士转过身来对我们说:“现在是国家治安最好的时期,哪儿有坏人,我们经常这样出来旅游,车行车住,从来沒有过什么事,很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  两次上庐山,一次属蜻蜓点水,这次则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了庐山的部分景观,对于庐山自然和人文的认识,仍然是知之甚少,还不能说看到了“庐山真面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