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七日游之重庆

多伦多老马

山城重庆从来还未去过,只是闻名久矣。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p class="ql-block">离开酆都的码头后我们的游船就驶往此次三峡游最后的终点,重庆。</p> 这家重庆特殊小吃店的大门图案是两个年画风采的门神。看着就喜庆。不过如果是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的话,左边像是使用双锏(秦琼的兵器),但右边的就应该是手握单鞭了(本为雌雄一对,一个交给了尉迟宝林)。而且秦琼黄脸,尉迟恭黑脸。 听说重庆的山城步道很出名,保留了一些老房子,是当年原汁原味的风格,决定去游览一下。 <i><b>重庆步道(第三步道)</b></i> 来到重庆山城步道(忘了是不是第三步道)口向来路望去,远处高楼矗立,很是繁华。 向上攀登没多久,可以看到大江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而有一座跨江公路桥似乎又在修建中。 山城步道上走不多远就来到一片商业区,其实主要是食铺。比如这家卖汤圆的。 小店简陋古朴。店内人很少。就看见一位食客。2019年5月份还没有新冠病毒,不知老板娘汤圆西施为何戴着口罩,大约是为了食品卫生吧。 这家老谢家饮食店,祖孙三代相传。很有点农村小吃店的味道。 而这家时光小卖铺就看着摩登些,店里的客人也略多上几个。这一路上的私家食肆,给人一种亲切感,为这条向上攀缘的步道增添了不少生气。再说了,走路走饿了或是渴了,甚至仅仅是有点儿乏了,找家小店进去歇个脚,譬如来上一碗香甜可口的汤圆,感觉也挺不错的。 这里是山城步道景观最为优美的的一段,是在崖壁上修建的一条可观江景的悬空栈道。弯弯曲曲蜿蜒伸向远处。随处有藤蔓为游人遮阳挡雨。设计的挺贴心的。 依着阑干望出去,还能看到江景。近处的藤蔓上开着粉粉的鲜花,秀丽柔媚。远处大江奔腾澎湃,高楼林立,气势磅礴。 这是一栋老房子,窗外的火油灯还挂在那里,让人想起了多少年以前的民俗民风。 <u><i><b>重庆周公馆</b></i></u> 周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曾家岩50号,就是周公馆的具体地址。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小楼地处街巷尽头,右侧为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p> 这是底层的会议室。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底层会议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周恩来同志更是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 此外,中共其他代表如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所以这里曾经是群英荟萃,名流齐聚的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 简陋的厨房。从灶台上的说明可以看出它曾经的不凡:在这个饭堂里,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曾在此先后招待过柳亚子,张澜,黄炎培,冷道,沈钧儒,张申府,左舜生,邓初民,章伯钧,郭沫若,范朴斋等各界知名人士。 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陵桥东村35号。特园由两栋相连的三层式小楼建筑组成,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山坡下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而“风雨同舟共商国是”大型浮雕就在人行道边上,让人触手可摸。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源于历史,基于生活,形象化、艺术性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建筑内分别陈列着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八个民主党派发展历史的展览。1968年3月25日,一个“文革”战斗队在达观楼二楼当年议事的大客厅内隔着铁板焚烧传单,引燃红漆木地板,风火突起,连续一昼夜,将鲜宅化为灰烬。鲜宅后又经数次火焚而今全部荡灭,仅残余书房(儿童学墅)、厨房。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特园终于重现当年的风采,2008年5月12日,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馆之日。 我们一行还去了白公馆。 渣滓洞等中国革命历史纪念馆场。重温了初中时的革命传统教育。 <u><i><b>重庆磁器口古镇</b></i></u>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 一条石板路,千年瓷器口。这里曾经是“日里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的繁华商贾街市。又是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等诸多文化荟萃之地。其实对我这个俗人来说。磁器口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吃。 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可以品味到大约全重庆的小吃。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依据真龙天子曾经在此隐居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p class="ql-block">这家名叫功夫酥的小吃店,还是颇有一点名气的。至少其制作过程很是辛苦。可以看到师傅们现场用手工捶打制作。功夫酥有好几种,核桃的,芝麻的,花生的各种口味都有。</p> 我知道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并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没想到磁器口的陈麻花在重庆也这么出名。一路过去看到很多家店铺同时经营一种产品——麻花。磁器口麻花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清朝年间,当时磁器口古镇的陈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从此在巴蜀大地流传开来。它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等特点。今天在这小镇上最富盛名的就是陈稳建麻花,陈建平麻花, 和陈昌银麻花了。 这家重庆老茶还不算最出名的。据说在磁器口巷子深处有一家百年老茶--翰林旧居。门口挂着翰林院的典故。门楣上题有“清代翰林旧居”几个大字。 如果坐在翰林旧居那沧桑斑驳的老院子里,品上一杯清茗,任凭今天的风吹动着300年前的老树,在口鼻和脑海中幻化出历史演变的模糊画面和各个时代院子里曾经的气息。那感觉,嗨! 机械摔面代替手工拉面。看着新鲜,挺有噱头的。 山城老酒坊,磁器口比较夺人眼球的一家酒铺子。里面是酿的不同的花、果酒,门口还放了一排一排的小酒杯可以品尝。 网上评论:山城老酒坊, 女儿红桃花醉, 还有重庆的辣妹子美美哒。 古色古香的铺子,自酿的老酒 免费品尝。 嗜酒的可以肆意品尝,不喝酒 的也可醉翁之意不在酒嘛。 除了最吸引人的小吃外,其它传统手工艺小制品也是随处可见 宝轮寺,就是传说中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逼迫退位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曾在此挂单隐居的所在。寺庙位于重庆市古镇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崖山,面对嘉陵江。是一处游览胜地。 <u><i><b>洪崖洞,4A景区。</b></i></u>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 曾在网上看到摄影师张想大师的洪崖洞作品,当时惊艳不已,叹为佳作。心底里对洪崖洞的夜景也开始不断地憧憬着,幻想着,直到亲身而至,亲眼目睹。。。 洪崖洞下吊脚楼是重庆建筑的奇迹。该建筑获中国建筑学会“第二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的优秀奖。 在这里你几乎找不到机会拍到一张干净的(无人干扰)的照片。尤其在夜晚,华灯初上之时,你会怀疑是不是整个重庆的人都挤到这块地方来了。 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夜色中的洪崖洞,真个是 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给人以一种璀璨迷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恍惚之间,只觉得自己的脚步也轻松了起来,仿佛踏着空气,像精灵般在这火树银花,光彩熠熠的华彩世界里飘浮游动一般。 不只是洪崖洞一带,从洪崖洞吊脚楼的窗口向外远眺,长江对岸的鳞次栉比的高楼群的灯火也是如此缤纷绚丽。 <p class="ql-block">写这篇回忆时,正是加拿大的冬季,屋外北风呼啸,鬼哭狼嚎一般。更因为新冠病毒的流行,我们都被居家令限制外出。在那种孤寂无助的感觉下翻阅这些照片,恍如隔世啊。</p> 想一想也真是的,怎么说我们都在21世纪了。按照我们在红领巾时代的说法,现在应该都进入共产主义,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了。可是,哎,整个人类社会对付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病毒,还是束手无策,华佗无奈小虫何啊。 忘掉疫情的烦恼,还是跟着照片穿越到两年前的重庆洪崖洞吧。车马龙水,人头攒动,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景象到今天应该是更胜于当年吧! <u><i><b>穿楼而过的地铁---李子坝站</b></i></u> 李子坝站是重庆轨道交通单轨2号线中一座高架侧式单轨车站 ,位于重庆轨道集团物业楼的八楼,车站编号207,其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重要的是它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唯独位于居民楼中的车站! 这是地铁进入李子坝站时从窗口里望出去高架的站口轨道和前方居民楼的情景。 坐着2号地铁专程前往,亲临一睹这世界闻名的奇景。还在楼下专门的景点拍摄了几张照片和录像。如今想起这段经历,依然感到不虚此行 <u><i><b>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一条墙上长出大树的网红街道</b></i></u> 渝中区中山四路是重庆抗战文化一条街。里面有周公馆,特园,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处),戴公馆、张骧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等历史景点。还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最美一条街。 走在这条大街上,感觉到街道宽畅整齐,人行道用小青砖细细铺就,院墙上到处是巴渝建筑特色的青砖灰瓦的拱窗拱廊。路边的行道树已经参天遮日。 这就是红遍网络的墙上长树的“网红墙”。一棵棵的树从墙上伸出来,枝叶茂盛,堪为奇景。 据说网友们在争论这一个问题:先有树还是先有墙?<br>这些参天大树的树根犹如一个个“爪子”一样,紧紧的抓住石墙,树根与石墙融合在一起,犹如天然生成的艺术品。奇哉壮哉。 这种树就是重庆的市树,黄桷树。老重庆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份黄桷树的情怀在心。那首儿歌“黄桷树下是我家,爷爷爱喝老鹰茶,奶奶爱绣牡丹花。。。”不知陪伴过多少老重庆人的童年。其中就有 已故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 <p class="ql-block">纯真稚嫩的童言童语中,满满的是牵肠挂肚挥之不去的乡愁,是泪眼模糊中天真无邪的童年,还有就是记忆中阳光灿烂里无限疼爱的父母的慈祥的注视和微笑。</p><p class="ql-block">人老了,乡愁的表达人各不同,但乡愁的内容大都是一样的。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在心头萦绕。这乡愁啊让远方孤独的老人在踌躇蹣跚中不停地回忆着,憧憬着,痴迷着,清醒着,伴着泪,含着笑,在白天,在里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