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年前到访景德镇,当时,对景德镇知之甚少,事先在网上预订了一家从照片上看蛮时尚价格也不错的酒店。到了才知道,入住的酒店坐落在刚刚成为景德镇网红地标的陶溪川。</p><p class="ql-block">陶溪川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部,面积约90公顷,改建自曾经的瓷器厂,原来是瓷都著名的国营宇宙瓷厂—50年代开始以出口为主的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瓷器工厂。可以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陶溪川是景德镇近现代陶瓷工业化生产的最重要代表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我来到景德镇,是为了瓷器,想看看千年不熄的窑火。</p><p class="ql-block">那天,面对曾经的瓷厂,窑火熄灭的大烟囱以及默默无言的老厂房,突然有点百感交集,我竟然站在当年生产567瓷的工厂里,甚至入住在这里,与567瓷如此有缘。可是,瓷都的历史与瓷都的现实却碰撞出尴尬的火花。</p><p class="ql-block">“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60、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的瓷器,是坊间对这一时期瓷器的简称。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文革”等内容是这些瓷器的主要题材。不能否认,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出口创汇建功颇丰,所以现在也有人称567瓷为新中国官窑。</p><p class="ql-block">而今,景德镇几乎所有的国营瓷厂都消失在时代改革的浪潮中…,再无官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郭沫若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很快,我国第一个国营瓷厂成立,名字就叫做“建国瓷厂”,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首次国家瓷器烧造,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从那时起,景德镇开始分工有序地烧造567瓷,</p> <p class="ql-block">自明清以来,景德镇就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镇,虽然清三代之后,晚清衰退,荣光渐渐远去,但晚清浅洚彩的出现,改变了瓷器发展的生态。“珠山八友”横空出世,将中国艺术诗书画三绝烧制于瓷器之上,让瓷器第一次有了真正的中国书画般的艺术追求,此时尽管战火纷飞却也是大师辈出。</p><p class="ql-block">567瓷正是推陈出新的结果,成就了一大批传承有序,功底扎实的瓷器艺术家。这一时期的瓷器艺术,显然到达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件署名为王晓帆的瓷盘创作于50年代末,画面中有“流动红旗”描画的正是人民公社的场景。富于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王晓帆(1919-1963年),字锡瑞,王大凡(“珠山八友”成员)之子。自幼随父学习陶瓷绘画艺术,擅长粉彩人物。民国时期新粉彩传承人“八小名家”之一。于1952年组织创办了景德镇第一个“陶瓷工艺合作社”(任社长),1954年积极响应政府“公私合营”号召,主动将其并入“陶瓷工艺美术联社”。1955年、1957年先后参与组建了“景德镇艺术瓷厂”、“瓷用化工厂”,1961年获“陶瓷美术家”称号。 </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有蓝楷书款《乾隆年制》。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p><p class="ql-block">这一只碗精致典雅,清新脱俗,可以说是后代众多仿品中最具艺术气息的作品之一,经过仔细端详与比对,个人认为这件藏品应该是567瓷时代某个未署名的大师所作。</p> <p class="ql-block">《春意盎然》盘创作于1966年,正是文革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画面中春燕生动,紫藤花香,署名张景寿。</p><p class="ql-block">入手这件藏品时,非常惊喜,完全没有想到,在那样一个革命至上的时期,还有人创作出如此小资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景寿,1920年—2016年,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三届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张景寿获得景德镇首届 “陶瓷美术家’’、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张氏粉彩花鸟”,被誉为“一代宗师,当代花鸟大王”、“珠山八友”之一程意亭亲传弟子,张景寿大师从艺时间长达80余年。其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创作直径112cm的薄胎碗《富贵长春》,创造当时最大的薄胎碗纪录,目前价值387万元;2010年创作《十二花季》(长10.8m,高2.58m)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专家估价3000万元。</p> <p class="ql-block">墨彩《祖国风光》是景德镇艺术水平最高的艺术瓷厂美研室的作品,画面精彩绝伦,气势恢宏,是烧制在瓷器之上的水墨画。作者邹国钧,创作于1961年。</p> <p class="ql-block">邹国钧生于1913年,逝于1996年,15岁起受其恩师汪野亭言传身教,勤学苦练,擅长粉彩山水,并潜心国画、书法研习,曾与毕渊明等联袂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前,先后在厂前(御窑遗址前)毕家上弄创办“邹国钧画寓”;建国后,先后担任建国瓷厂、艺术瓷厂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书画院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墨彩描金彩绘盘《富贵长寿图》生动喜庆,精致富贵,是瓷画大师周湘甫1961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湘甫(1895年-1978年),师从陶瓷名家周筱松。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周氏喜画神鬼、刀马人物的题材。他的作品传世甚少,多被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著名藏家收藏。解放后景德镇擅画墨彩描金的大师都为他的弟子或传人。民国初期,墨彩描金技艺失传,民国后期周氏偶得一块墨彩描金碎瓷片,遂潜心研究,以新彩颜料反复配制绘画试烧,经不断探索,终于将古法墨彩描金技艺与现代粉彩工艺巧妙结合,独创新墨彩描金技艺。周氏墨彩描金所画人物多为仿古老相,衣物线条遒劲有力,饱满流畅;人物服饰华丽,质感细腻如丝绸。</p> <p class="ql-block">瓷盘《铁姑娘队》描画的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经典场面,虽然不富有却精神饱满充满正能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中国人不会忘却的记忆,值得收藏。</p> <p class="ql-block">陈义芳(1937-),男,江西丰城人。别名陈铎、陈剑。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老艺人,擅长陶瓷粉彩人物。生于陶瓷世家,自幼从父陈普生学画粉彩人物,亦受父辈王步点拨青花工艺,亲历画瓷工会、合作社,出口瓷厂、艺术瓷厂的建立。1956年经遴选进入于景德镇第一届陶瓷美术学校,师承“珠山八友”之王大凡;亦受受中央美术学院梅健鹰教授亲授深造。1957年在艺术瓷厂继王小凡(王大凡之子)后专职“打图”。 1961年获全国首批“陶瓷设计员”资格,1956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劳模(“一级青年突击手”)、省劳模(“江西省手工业先进生产者”),自此各类先进称号不计其数,1956年之后、其作品见诸报刊杂志的亦不计其数。尤其50—60年代之《陶瓷美术》杂志。如“高举总路线的旗帜奋勇前进”见于《陶瓷美术》1959年第三期,“公堂上的斗争”见于《陶瓷美术》1964年第二期等,1977其作品青花“缠枝梅”马蹄花钵年入选毛主席纪念堂用瓷并获嘉奖令,粉彩皮灯“丝绸之路”1978年获全国赴京展瓷二等奖。“两个战士洗裳”灯罩、“还我山河”粉彩瓷板、“识字”粉彩花瓶、青花玲珑大丽菊八头茶具等为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藏、“夜战马超”挂盘、粉彩“三星人物”300件瓶等为江西省博物馆藏并在日本高岛屋杂志发表。粉彩“贴大字报”100件瓶为广东省博物馆藏。80年代创作的“八仙”、“十八罗汉” 画面瓷器享誉港、台、东南亚。晚年多次被景德镇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采访,佳士得主办的《收藏-拍卖》多期刊登过其作品,其作品亦为许多收藏家青睐。不慕功名,艺路流芳,是陈义芳的真实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