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五十一)创造力的五个要素

John Fan 范朝亮

<p class="ql-block">创意是摄影师的口头禅,也是拍照与摄影之间的一个最明显的分界。如果去问任何一个披甲上阵的摄影师,他都会昂首挺胸地说他是去创作而不是简单地拍照。可是一个真正具有创造力的摄影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鲍尔. 托伦斯(Paul Torrance)博士是创造力研究的先驱,被人称为“创造力之父”。他发明了一系列测量创造力的方法,并对大批学生进行长期测试。他最重要的发现便是创造力的高低而不是学业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终身成就。尽管托伦斯博士不是一个摄影师,但是他的创造力理论对摄影的创作却有着指导性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生长的环境和教育的体制让我们习惯性地把摄影艺术当作一生中需要学习的另一门学问:要学一大堆知识、要背一大堆参数、要参加一大堆考试(比赛)、要赢得一大堆奖状 – 这是一门学业的终极目标。然而摄影艺术的成就恰恰没有刚性的指标,它是以创造力这个模糊的尺度来衡量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敏感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 过程的细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创意被用作艺术创作的源头之际,仅仅靠丰富的想法是不够的。想法满天飞而无法付诸实践,只会让想法变得毫无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社交媒体造就了一代纸上谈兵的赵括:殖民去火星、引水进沙漠、让针尖上站几个天使 – 总之天文地理无一不通。这样的夸夸其谈满足了指点江山、驾驭众生的梦幻,却往往让自己在现实中一事无成。这股浮夸之风直接地影响到今天摄影的艺术:往往连聚焦都搞不定却在张口亚当斯、闭口情绪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张摄影作品的产生是一个充满细节的过程:从前期的构思、构图、拍摄到后期的艺术加工,它既是创意的实现,也是技术的考验。只有将最终产品(作品)呈现给读者,并且取得他们对作者创意的共鸣,才算是创意的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自欺欺人是在现实中一遇到批评便拿出“艺术作品自己喜欢就好,不管他人是否接受”的盾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又要拿出来给他人看呢?诚然我们的艺术作品不能以取悦大众为目的,但也不能以此为缺乏基本技能的说辞。如果我们去看看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不仅仅只会涂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说每个摄影师,尤其是野生动物摄影师,都要学一点风光摄影,因为风光摄影对构图和后期的美学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因此它让人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再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严谨地构图、表达。如果我们见到野生动物,只知道拿起每秒20张的顶级器材一阵猛轰,那不能叫野生动物摄影。不信我们把器材交给身边的一个猎手,他恐怕拍得更好。但是猎手不知道摄影的用光、构图、后期、情绪表达 。这些是摄影师创作,而不是简单地按快门。风光摄影正是最好的训练。</p> <p><b>2. 流利度:</b></p><p><br>流利度是指想法的数量,它是定量的元素,而不是定性的元素, 是一个人在创新过程中快速产生许多想法的能力。我们往往为得到一张大片而沾沾自喜,再侥幸得了一个大奖便觉得现代亚当斯舍我其谁也。要看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具有创造力的摄影师,就要看有没有一定数量的创意作品。当我们打开自己的图片夹,张张都是佳作,却张张千篇一律,这不是创造力丰富的表现。</p><p><br>我在《摄影范谈》系列中常常以星空摄影为例:第一次拍银河热血沸腾,第十次拍摄银河感觉便像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第一百次拍摄银河便只有味同嚼蜡。当我们的图片集里大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银河时,便只能是创造力枯竭的预警了,尽管自己那第一张银河片是个杰作。<br></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银河与太阳一样,等到人类消失的那一天它还会毫无变化。因此它只应该偶尔成为作品的元素,而不适合经常作为拍摄的主题。我们的作品一定要超越对画面元素显而易见的物质表相的描述:我拍的银河,我拍的白头鹰捕鱼,我拍的满脸皱纹的老人 - 这些都是物质表相的描述。如果主题只能停留在表相的层面上,摄影作品便不能算是成功的,甚至只能算是拍照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 灵活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活性是适应的基本能力,它与僵化的艺术风格相反,是指在面对特定情况时处理各种场景的响应。在创作过程中,除了有效和实用的想法外,还应该寻求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我说每个摄影师都应该学一点风光摄影,但是风光摄影往往又会让人步入歧途:严谨的同时不小心会变得机械,构思的同时又很容易踏入公式化的泥潭。如果我们出门之前做好充分研究,千辛万苦来到一个自己向往的景点,却只知道插下三脚架,三分构图,然后守株待兔地等光色,那不叫风光摄影,那叫户外运动。不信看看那时在你身边的登山者,他一定不会拍得差多少,谁不知道漫天彩霞下的崇山峻岭是绝美的画面呢?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后期功力比他高明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又要说每个摄影初学者都要学点野生动物摄影,因为它训练人寻找生机,抓捕稍纵即逝的瞬间,让人没有时间去考虑条条框框。这里我说的野生动物,因为它没有时间听你摆布,当然不会包括以任何方式剥夺自由的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站在非洲的吉普车上,心想这些狮子豹子整日里面临饥饿、疾病、死亡,寿命比动物园里的同类短上不止一倍。它们是不是更愿意进动物园去过上安逸的生活呢?等到我按下快门,答案便是一目了然。野生动物的灵气是笼子里的动物无法相比的,从它的眼神里便可以知道它宁愿死在旷野里而不愿活在铁栏中。这就是我不去动物园拍摄的主要原因,那样的话还不如去拍一块原本就没有生命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寻找生命,而不是寻求表相。比如这张作品,如果只让人觉得是水流上没有生命却很漂亮的反光,那便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如果在物质表相的描述之外让人觉得是飘动的金发,它便成功了。在《理性的灵动》一书中我详细地讲述了这张作品的创作构思,这里就不再重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 独创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独创性我在《摄影范谈》中谈过很多。一件具有创意的作品不仅仅只是张大片,它一定是新颖的,出乎意料的。它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无法重复或者造成大量的模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训练自己的独创性呢?第一是尽量多看。独创性的度量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东西。连别人拍的什么都不知道,如何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独特的?看,不是在微信群里坐井观天地看,而是广泛浏览世界一流的网站与出版物。如果我们拍的比看的多,那绝不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很可能恰恰是缺乏创意的表现。尽管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天天在创作,恐怕更多的是在重复别人的劳动而已。看,也是创意的源泉。任何的创意都不是脱离时代从天而降的,牛顿的时代不可能有爱因斯坦,达芬奇笔下不会出梵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是尽量独行。我曾经写过一篇《摄影是孤独的艺术》来探讨这个话题。群体和独创往往是件互相冲突的事情:群体是社交和学习的好场所,但是它也产生互相限制、互相影响的氛围。要在群体中创作独特的作品,可以做到,但必须具有超乎寻常的定力,要有此天赋就不必浪费时间去阅读我的文字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是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别人用尼康我偏用索尼;别人拿广角我偏端长焦;别人去挪威我偏找乡间小屋;别人黑白幽暗风我偏要大红大绿大色块;别人按键盘我偏偏按快门。没有对错。往往时髦却是同性化的代名词,在它的反面创新的机会反而大些。我们要学习,更要学会驾驭知识。逆反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做一个“坏”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 动力和激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何的创新必须有动力和激情,很好理解,没有激情便是空谈创意。范老师,我是最迷摄影的,这不用提醒。但是摄影需要的什么热情?是对被摄之物的热情,而不是对相机的热情。我常问没有相机的时候你会不会不辞辛劳地去做同样一件事:风餐露宿等待日出,不远万里追踪野生动物。今天还要加上一条:如果从此没有奖杯和利益,你还会不会继续摄影?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并不是真正地热爱摄影,而是热爱摄影所带来的名利。而追逐名利在创作上最显著的表现便是弯道超车:以最迅捷,最大批量化的手段产生摄影作品。</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美国摄影学会(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p><p><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