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犍为李拔研究会受玉津镇委托,为玉津镇社区服务化项目培训的文庙景区“今津小导游”,经过五天的训练和考核,于2021年1月23日顺利毕业了。</p> <p class="ql-block"> 昨天,参加玉津镇文庙景区“今津小导游”培训的同学们,怀看期末考试完后的轻松愉快心情,踏进了犍为文庙,接受指导老师和评委老师们的考核。首先上场接受考核的是“玉津国学少年”李科毅,由他解说李拔研究会专为少年儿童编写的听得懂、学得会、讲得来的《犍为文庙》解说词中的首段“总述,犍为文庙”。</p> <p class="ql-block"> 总述,犍为文庙 </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文庙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因孔子为帝师,故其建筑整体色彩为只有皇家建筑才能拥有的最高建筑等级色彩红墙黄瓦,并配有丹陛石。</p><p class="ql-block"> 犍为文庙位于四川犍为县城。结构完整,规模气势宏大,特别是石刻、雕刻技艺十分精美,其明清风格的宏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1008-1016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和民国时期一千多年风雨,其南北全长200米,东西宽120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p> <p class="ql-block">李科毅同学大方得体的解说,获得了评委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全体同学列队进入文庙景区分组考核。</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同学为大家讲解“文庙”景点</p><p class="ql-block"> 犍为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1420年历史。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座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p><p class="ql-block">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又是学习的地方,因此有庙学合一的说法。如今,犍为文庙仍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讲解“节孝总坊”景点</p><p class="ql-block"> 节孝总坊建于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是一座三重檐四方柱石牌坊,高约15米。雕刻精细。正中横额为"桑梓松筠"。两边弧形匾额分别刻写"劲节"、"坚贞"字样。坊上刻有明清两代节孝贞烈妇女407人的氏号.</p> <p class="ql-block">祝佳琳同学解说节孝坊的“堆沙建坊”,口齿伶俐,条理分明。</p> <p class="ql-block">讲解“奎阁”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犍为奎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在县城东门城楼上(据传古代皇家礼法曾规定“魁星不能落地屈尊”,故奎阁只能建在城楼上。倘若境内出了状元,奎阁才可移建于地),三层六角,祀奎星于三楼,明末火毁。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县令张官五募款重建于儒学街(今斗姆街)。咸丰初年,以其“方位不合”而移建于今址。据《嘉定府志》张官五《募修奎阁引》及其附注所载:建奎阁之前,二十年间犍为“乡榜寂然”,而奎阁落成之年,秋闱李元模(李拔之子)、杨德英中举。李元模中举后,参与捐资並题写“奎阁”门额。冬闱又二人中武举,一年之后,辛丑(乾隆46年,1781年)之春,李元模考中进士。</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同学讲解“万仞宫墙”景点</p><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23),是文庙第一道屏风,“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是指孔子的墙很高,如果你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美丽和房舍的绚丽多彩,比喻孔子道德的完美和文学的造诣是常人无法到达的一种境界,与常人有万个八尺一样的距离之隔。</p> <p class="ql-block">讲解“灵星门”景点</p><p class="ql-block">灵星门,全石结构的牌坊式建筑,它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灵星门中“灵星”两字是指古时候二十八星宿之一。石坊匾刻“道冠古今、德参天地、金声玉振、江汉秋阳”。比喻孔子的道德文章至善完美。</p> <p class="ql-block">讲解“泮池”景点</p><p class="ql-block"> 泮池,是古代官学的标志,所有的文庙都必须有泮池。犍为泮池于明代洪武四年文庙重建时修建,由于它形似半月,又俗称月儿池。</p><p class="ql-block"> 古时新生入学称为入泮,是古代官学的标志。灵星门北边为半月形的泮池,有石栏围护。常年水深半池,不见消涨。门外奎阁倒影映在池中,被誉为“玉笔点舟池”,成为文庙一景。科举时代士子初入学宫读书,即称入泮。</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同学讲解“大成门”景点:</p><p class="ql-block">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清代康熙九年重建。大成门屋面"天开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在国内独一无二。“天开文运”四字。翻译成白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就是“文曲星保佑,金榜题名”,正能量翻译是“天佑神州,文运昌顺”……</p> <p class="ql-block">讲解“东、西庑”景点</p><p class="ql-block"> 东、西庑,位于大成门后东西两侧,是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主要通道,长廊深邃,气象庄严,表达出祭孔的肃穆与尊严。东、西庑内原来供奉有72先贤先儒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讲解“拜台”景点</p><p class="ql-block">拜台,也称燎台,它是历代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所有的祭献仪式都在这里开展。拜台一共有二十块栏板,雕刻160只蝙蝠,形态各异而绝不雷同。</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的同学讲解“大成殿”景点:</p><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一祭祀孔子的正殿。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五年。殿内供奉孔子塑像、以及他的四个学生,颜回、子思、曾子、孟子和十二哲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论语》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朱灵㬢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颜回、子思、曾子、孟子,既生动又有趣。</p> <p class="ql-block">讲解完“大成殿”,同学们来到启圣宫,讲解“启圣宫”景点</p><p class="ql-block"> 启圣宫、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并经历代维修是成祀奉孔子五代先人的地方、表达后人对他们的孝敬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朋友杜依宸、冉乾毅讲解启圣宫</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来到正在兴建的“李拔馆”</p><p class="ql-block"> 李拔馆是犍为文庙正在新建的一个馆。犍为人李拔(1713―1775)、出生于犍为县玉津镇文林街。他以榕树精神涵养自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被当代人誉为一代循吏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组长李科毅讲解“李拔馆”。</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读李拔留下的:</p><p class="ql-block">《黄旗坝》</p><p class="ql-block">一片黄茅隐白沙,</p><p class="ql-block">采樵饮犊作生涯</p><p class="ql-block">等闲不忍空归去</p><p class="ql-block">读罢南华日已斜。</p><p class="ql-block">这首质朴无华的本土诗,激励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小导游景点考核顺利完成,四个小组汇合在一起与老师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玉津镇郭庆宣布评委考㧡结果:所有参加考核的“今津小导游”全部合格。并有十名同学获得优秀。他们是:</p><p class="ql-block"> 李科毅 吕芊诺 赵康吉 车雪瑶 祝佳林 黄钰涵 税淳玥 徐洁浩 陈如钰 段敬知</p><p class="ql-block">授以十位同学“今津小导游”导游旗。</p> <p class="ql-block">授旗完毕,玉津镇肖蕊讲话:</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非常有幸得以受邀参加此次今津小导游的最后一期考核培训收宫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玉津镇社区服务化项目工作组,对承担了此次培训工作的李拔研究会的各位老师学者以及工作人员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犍为文庙一直寄托着千千万犍为人心中那份最深切、最自豪的情怀。而正是因为有着如李拔研究会中李老师、赖老师等一辈辈、一批批文化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犍为文庙文化才得以不惧历史的风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今乘着玉津镇社区服务化项目“今津小导游”活动的东风,我们得以看到银龄与童龄的文化接力、传统文化的薪火相承,得以看到在新形势下,传统文庙文化以更新颖、更丰富、更有趣的方式,在现代文化生活当中继续发光发热。今后,在小导游们一系列上岗实操的活动当中,同样也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以及老师学者们可以与我们玉津镇府携手共进,共同把文庙文化推广活动扎实做好。</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聚是一团火,以热情来照亮文庙的时代新颜;散是满天星,以努力来点亮犍为的文化夜空。下面我宣布,玉津人民镇府社区服务化项目“今津小导游”培训活动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p> <p class="ql-block"> “今津小导游”培训活动圆满结束,给同学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也给辛勤付出的指导老师们留下了欣慰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犍为文庙博物馆、犍为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给予了这次活动大力的支持!在此感谢!</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 犍为李拔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