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玉家湾,一块充满历史沧桑与革命英雄主义交响的红色沃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它从远古走来。半坡山、张家河时跨新石器、战国以及汉代的古村落遗址,清晰标明了中华文明在这里的萌芽孕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它从近代走来。老疙瘩墕石棺墓群和玉家湾、路家寺古墓群等进一步见证了中华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光大,明、清两代的玉家湾煤玉,更使它显得名符其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走进上个世纪,玉家湾突然以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英雄身姿,不断折射在共和国的血色旗帜上。这里,走出了陕北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诞生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赢得了陕北游击战争的第一个歼灭战,吹响了陕北平分土地的第一声号角;同时,这里还涌现出父子倾家荡产资助革命,父女双双献身革命,“一门两代”三将军和三名党的七大正式代表。使玉家湾在一度时期成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大本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英雄虽然远去,但历史不可忘记。追忆先烈们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要奋力谱写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新篇章。对建设富裕,幸福,文化,宜居的子长必将产生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不竭动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单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革命志士篇 【壹】</b></p> <p class="ql-block"><b>1.民国农民领袖——袁进、魏敬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袁进,峁底人。魏敬德,路家坪人。魏敬德从小习武,游学少林,武艺高强,曾为谢子长武术教师。1914年,安定县知事采纳科员赵国安设立羊圈税的主意,引起民众不满。袁进、魏敬德率玉家湾及全县群众二三千人,拿着铁锨、镢头、铁叉等包围了县衙,当众剜掉赵国安的眼珠,迫使县知事取消了羊圈税,释放了被抓捕的群众,取得了抗羊圈税斗争的胜利。 1916年,安定县在瓦窑堡设立盐税局,搜刮民财。魏敬德、袁进再次聚集玉家湾民众二三千人,包围了瓦窑堡盐税局并捣毁了税牌。后,延安知府王操权调驻军陆建章团一连人来瓦窑堡,抓捕了魏敬德,劝其变节投降。魏敬德大义凛然,在刑场上大骂王操权,英勇就义,被悬首示众。随后,王操权血洗玉家湾,抗盐税斗争失败。</p> <p class="ql-block"><b>2.中共子长党员第一人——赵通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赵通儒(1909——1969),字仰普,赵家台人。1921年入瓦窑堡二高读书,1923年,联络18名同学到榆林状告县长,使县长被免职。1924年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加入共青团。1925年转党并任中共绥德地委常委、青委书记。1927年,接任谢子长创办农民运动训练班,代理安定县教育局长。1928年春,发起组建中共陕北特委,为特委实际领导。1929年,任清涧中心县委书记兼南5县特派员,组织群众抗粮抗税。1930年赴北平找到党组织,考入北大俄文政法学院,学通俄、日、蒙文,投身学生运动,先后多次被捕。1935年初,回陕北传达中央报告被捕,后由贺晋年率部救出。同年秋,任瓦窑堡围城总指挥,解放了瓦窑堡,使其先后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和中国革命的红都。边区时期,历任边区民委主任、伊克昭盟工委书记。1946年被国民党逮捕,遭严刑拷打并被注射毒剂,神经紊乱。建国初,任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秘书长。1958年,因对大跃进提出异议,遭降级处理。1966年以“反革命”、“坏分子”等罪名入狱。1969年因病保释,12月病卒家中,终年60岁。1980年,被平反昭雪。赵通儒晚年,在逆境和疾病百般折磨下,写下了大量西北革命历史回忆录,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陕北近百年的社会生活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可谓百年陕北全史。</p> <p class="ql-block"><b>3.中共陕北特委代书记——杨国栋</b>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国栋(1901——1950),杨苏家沟人。1921年考入榆林中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组织学潮被逐出学校。同年秋,受党组织派遣,与刘志丹等赴上海寻求革命真理,后转入广州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任连长兼党代表。大革命失败后,回玉家湾从事地下活动。1928年4月,参与组建中共陕北特委,任军委书记,后兼任组织部长。1929年,随谢子长到宁夏、甘肃从事兵运。之后任国民党陕西警备司令部骑兵旅参谋主任,用合法身份在部队中建立中共地下组织,发动兵变。1933年因为陕甘游击队偷运枪支被捕,1936年国共合作后被释。1947年秋,任国民党陕西乾县县长,1948年3月组织乾县军政人员起义。1950年8月因肺病猝发去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4.父女双双献革命——任广盛、任志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广盛(1870——1930),任志贞之父,任家砭人。少年时期,自学成为当地唯一农秀才。成年后,为了使周围穷人孩子都能上学读书,自己打成土窑三孔,搬来家里桌凳办起了任家砭小学。1924年,结识谢子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玉家湾广泛传播马列主义。1927年,按谢子长指示,积极筹办县北区(玉家湾)农民协会,任县农协执行委员,为出席省农协大会代表、抗烟亩款群众领袖。同年,他先后发展王士俊、强本直、景方等入党,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农村组织——任家砭支部,任书记。1928年春,中共安定区委在任家砭成立,任广盛任书记。1929年,受党组织委派,任国民党安定北区区长,边积极为党组织刺探情报,边采取软磨硬抗办法,拖延拒交县衙给农民的摊派赋税,累计欠款5万余银元。1930年,国民党县长王干候指派衙役到北区缉拿任广盛到县衙问罪,被逼服毒牺牲,表示了他坚决不向农民征一文、不向反动政府交一文的决心。任广盛去世后,中共地下党员杨彩斌、赵福祥等发动群众抓住衙役,向伪县长提出免除群众苛捐杂税等4项主张,迫使其全部答应了群众的要求。 任志贞(1914——1934),原名海棠,自幼受父亲进步思想熏陶,倾向革命。1927年,安定农民运动兴起后,任校儿童团长,成立天足会,发动妇女剪发放足,配合农会打土豪、斗地主,成为享誉四方的女豪杰。1930年秋,父亲被逼致死后,她出面与县长交涉,迫使官府答应惩办凶手,免除了全县群众的“剿共”粮款。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杨苏家沟任冬学教员,1932年春,考入瓦窑堡女子高小读书,任中共地下交通员,经常印刷散发传单,宣传革命。1933年6月,参加陕北游击队红1支队,任1分队政治指导员,为陕北第1个女红军和第1个女指导员。在游击队,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女扮男装铲除恶霸地主刘干棍,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34年,延川关庄战斗中,一分队队长白德胜受伤被俘,她转移到绥德田庄,因叛徒戴宗智出卖被捕。同年2月13日(除夕),她和白德胜一齐被押赴刑场,一路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被敌人双双残害。就义时,年仅19岁,被誉为刘胡兰之前的刘胡兰、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