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常青姚同山的美篇(副本)

高山常青姚同山

<p class="ql-block"> 辞旧岁,祭五连</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庚子年除夕</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自儿时我就养成了按祖籍湖南宁乡老家,除夕祭祖“送亮”的习俗,每到除夕夜前便携带酒丶肉(俗名刀头),香丶蜡、纸丶炮去先祖丶父母和族亲墓前作祭奠,待“送亮”毕了才回家吃“团年饭”,这一坚持直到现在,无论上班时还是退休后,无论住在农村还是城里,无论走多远我都必须赶回老家给先祖和父母“送亮”。搬到安康城后二十年来,每次都得一早出发,送完“亮”必项赶在十四点公交车歇车前回家。今年,尽管身体术后尚在恢复中,我也没敢辍停。所谓“送亮”就是通过火纸和腊烛的光亮,爆竹的爆炸声,旨在向世人昭示其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份,我从阴指导员那里打听到,我们五连巳于2018年在军改中被裁撤了,已经从人民军队序列中彻底消失。这一信息如同一把钳子,狠狠地摘去了我心中那份唯有的牵挂。其情悠悠,其意绵绵,除夕默默给五连“送亮”,聊表寸心。</p><p class="ql-block"> 五 连从创迠那天起,就在党和毛主席的指挥下,率领全连同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前扑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在社会主义迠设时期忠于职守,为祖国的安宁全心全意地站岗放哨。服从命令听指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段歌词就像是专门给五连人写的一样,当人民解放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时,五连服从命令,毅然停下“宜将乘勇追穷寇”的脚步,到天津街头巡逻站岗;三年自然灾害时五连千里跋涉,奉命来到青海巴仓荒原看押劳改;为防“北极熊”入侵,五连移交了看押任务,转入战备值班,先后进行了后沟丶小元山战术对抗演练,大滩夜间作战和六千里野营拉练等一系列战备训练,抢修好门酒战备路随时准备上前线。曾由野战军改为公安军,又从公安军改为人民解放军,再又改回武警部队,最后服从 改革强军的需要走向历史终点。五连在每完成一项任务中都创造出了惊人奇迹,书写了辉煌历史。我敬仰五连辉煌的历史,更敬仰书写五连辉煌历史的人,遥望青海方向,祭奠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五连,他还驻扎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五连浴血奋战的前辈们,他们的牺牲,有的畄下了姓名,有的则成了无名英雄。我们活着的人祭奠他们,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杇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年代里,五连每年都要接纳一茬又一茬追梦人,这些人经过几年打磨之后又从这里出发,在追逐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之梦中继续放飞自我,中途有的领导丶战友还未抵达理想彼岸时,便折戟沙场长眠于地下,成为我们共同的遗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张义生,魏东壁,马岁流,皇甫全胜,景义德,刘兆科,沈兰定,李灿贵,张守义,馬占山,徐建娃,楊院宁等人,他们是我心中永远的兄弟丶战友,祭奠他们催促还活着的我们,继续续写“春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祭奠“无限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好干部"门合副教导员,他的牺牲为五连作出了历史性总结;他用身体扑向爆炸的土火箭弹,践行了一个军人丶一个党员丶一个干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被救出的二十七条鲜活的生命,诠释了门合心中只有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当贵南县重建巴仓“英雄门合纪念馆",并将其列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当寇德印丶焦有贤等一大批五连战友,前往巴仓祭奠门合老首长,重温门合英雄事迹时,我直呼人民万岁,历史拒绝作假!我重复纪念门合牺牲五十三周所作的七律:</p><p class="ql-block"> 巴仓五十三年前,</p><p class="ql-block"> 二十七人命倒悬。</p><p class="ql-block"> 地动山摇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门合扑向土火箭。</p><p class="ql-block"> 烈士英名彪炳史,</p><p class="ql-block"> 传承弟子千千万。</p><p class="ql-block"> 笑看潮涨又潮落,</p><p class="ql-block">| 云淡风轻屹高原。</p><p class="ql-block"> 英雄 门合不会因五连的裁撤而名存实亡,也不会因五连的消失而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天空,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他所进行的事业,如同我们虔诚地秉烛焚香鼎礼叩拜那样,后继有人,滔滔不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姚同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