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是贵州大地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每当春夏之交,绿肥红瘦,争奇斗妍的百花渐次淡出人们的视野时候,刺梨的花悄悄地绽放,在山野中,村落旁、池塘沟壑边,尽情地舒展着它那娇小的花朵,因此人们又送它一个雅号:“送春归”。 刺梨花太过于平常,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桃花的艳丽,没有兰花的清香,也没有丁香一样的忧郁。因此,在诗人的眼里缺少浪漫的情愫,画家看不到绚烂的色彩。天天然,淡淡装。 千百年来很少能吸引从它身边悠然而过的文人墨客的驻足。然而,它那红色的花朵似漫不经意地洒落在已是绿茵如滴的原野上,犹如镶嵌在翡翠上红色的粒粒宝石,点点滴滴让人心醉。惹得那些狂蜂浪蝶整天在它的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花酿密忙得不可开交。 刺梨那一身的刺,着实让人生畏,文人雅士对它不屑一顾,仕女们怕扎破了她们的纤纤玉手,避之而唯恐不及,牛羊也不敢轻易践踏。因此,刺梨才能得已无忧无虑地生长。 刺梨属于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它的草根性决定了它不能登上庙堂而成为时尚的宠儿;卑微,但绝不缺少尊严,更知道去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喜欢刺梨,喜欢它的野性,喜欢的是它自然的属性,喜欢它的不卑不亢,当我看到它,觉得自己与自然更近,与自己的心更近。但我并不真正理解它,并不知道它对人所具有的营养价值。不知道还具有什么其它对人类贡献的潜质。 因此,真正读懂刺梨的是以故原贵州农学院院长罗登义教授,一个从大山之中走出去,而又回到自己深爱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一生的老人。据说由于罗教授的研究,刺梨曾被人们誉为“登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