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追寻记忆中的,我家老宅与故事

七叶一枝花

<p class="ql-block">  我家最早的南屋。</p><p class="ql-block"> 大哥在给我理发,刚刚理过发的老弟弟站在旁边看着。</p><p class="ql-block"> 老屋房檐下的风斗是我老父亲研制出来,出气不进风,冬天最能感受到效果。有一个定向滑轮用一根绳子控制开关。</p><p class="ql-block"> 这间房子是有若干棵立柱支撑着两架柁,屋顶有若干根房檩排列,苇把铺房顶,泥巴灰找平,油毡用砖块压住。墙壁是混合材料建成,有木材有砖有苇有土有灰。前后屋檐有瓦。屋子前面的窗户大采光好,后面窗户小,进阳光好。室内空间高,搭建一个暗楼,上下用梯子。屋前种植一棵大柳树,院墙围拢着西面的房山,构成了一个长条形小院。</p><p class="ql-block"> 我家老屋进门下台阶,青砖铺地,炕很大,炕上有一个躺箱式被柜(被阁子)小时候喜欢从被柜上往炕上跳,还可以踩着被柜上到暗楼里。暗楼下靠着墙有一口半埋地下的大水缸,木质缸盖分三条,很灵活。每次刷洗水缸时,我趴在缸口把身体往下探才能把缸底搽洗干净。特别是在腊月二十三前后,水缸清澈见底,有时还放进几条小金鱼。大年初二清晨,父亲还要亲自挑水装满水缸,还记得父亲肩上挑着水,进屋前朗声高颂“进财水来啦!多多益善!”</p><p class="ql-block"> 家里还有一口缸,口宽肚大,内挂青色釉,外有两条龙。用来存放粮食,木质缸盖,可以分可以阖。</p> <p>  出了胡同口的大马路,父亲用自行车驮着弟弟和我。</p><p> “天津市第三人民造纸厂”的大烟筒近在眼前,路边的平房是孙家菜园。</p> <p>  在我家的大柳树上挂了一副吊环,这是我三哥在练习,“为革命而锻炼”身体,目标远大;我的五哥在观摩学习。</p><p> 我有六个哥哥,在家里玩文艺体育游戏有场地有设施,父母创造条件供我们在家里玩。</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北屋。</p><p class="ql-block"> 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重新翻盖的大北房,是由相邻的两间房子组成。</p><p class="ql-block"> 北房两间是分别从两家老同院老邻居手里买到的。他们先后搬离了,有了自己新的地方。这件事还得说我的父母有远见,平时邻里关系好,相互帮助,都知道我们家人多,需要住房,卖给我们彼此都合适都高兴。</p><p class="ql-block"> 这两间北房的翻建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集家中所有人的智慧与力量实现的家族梦想。简单一点概括说,详细介绍就是一篇报告文学。</p><p class="ql-block"> 我大哥回忆说:地震后,咱家重新盖的北房是全家人共同出力盖成的。有出力的,有从单位拉建筑材料的,我是木工,房子大柁、门窗是我做的。当时也没有干过,在父母亲的领导下,在二舅、还有一个瓦工师傅,是二舅妈的亲戚,还有表弟洪春,大家每天努力的干到很晚。</p><p class="ql-block"> 就连负责咱家一片的街道上负责人都说:陈家有瓦工、有木工、还有小工,齐全了,不用外人了!这就是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六哥说:回首往事,地震后盖房,全家人参建做瓦木油,土建备料芦苇灰砂砖,齐心协力建成新房舍,父母亲家人改善居住,生活艰难但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记得翻建北房使用的红砖,是我四哥从大港油田附近的砖厂直接购买的。</p><p class="ql-block"> 足量的红砖和足量的芦苇,一并运送到家的;同时还运来了捆扎芦苇把子的压好的芦苇绳,还带来了扎苇把子的工具和卸砖工具。</p><p class="ql-block"> 我四哥自己动手扎苇把子,在空地上挖一个可以放进双脚的坑,深度有50多公分,芦苇绳称为“绕子”,用之前要泡在水里,保持柔韧度。</p><p class="ql-block"> 扎苇把子用来建屋顶,要测量和计算准确,苇把子的直径和长度都要统一。所以扎第一个苇把子就是制定标准的重要环节,因此干活的时候围观的人就特别多,内行的人指导,外行就看热闹。结果是大家都赞叹叫好。</p> <p>  吊兰 </p><p> 花盆悬空吊起来,采光好,通风好,生长十分茂盛。这种金边吊兰是我三哥从天津港务局给家里爱花的父母亲专程带回来的。</p> <p>  老父亲怀抱着三孙子在北屋前的合影照,自己侍弄的花,自己的力量建起的两间北房,发自内心喜欢。</p> <p>园丁父亲每天早上的功课“浇水 修剪”</p> <p>父亲用石榴籽种植的小石榴树苗长势喜人</p> <p>  母亲喜欢在自家养的花前阳光明媚时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我的二哥士年与八妹士红和九弟士东的珍贵的合影照。</p> <p>南房老屋前的合影</p> <p>南房老屋前的合影</p> <p>新翻建的北屋 </p><p>新门上的玻璃还没有装上</p> <p>爸爸妈妈在新翻建的北屋</p> <p>  我的二舅和我的表弟表妹在我家新翻建的北屋合影照。二舅和舅妈都为我们家建新房出了力的。</p> <p class="ql-block">三哥士富二哥士年妹夫增义我与女儿佳佳</p> <p>老房子北屋室内</p><p>六哥光荣参军临行前与爸爸妈妈的合影照</p> <p>老房子北屋室内</p><p>六哥参军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合影照</p> <p>  老房子北屋室内</p><p> 妹妹站在西墙窗下,放在凳子上的盆栽文竹长势旺盛。</p><p> 记得家里有两把这样的凳子,这是一对,原来凳子面上绘有金鱼的图案。使用的年头长,磨损严重,图案模糊不清了,就涂上混油的油漆了,昔日的木质感也消失了。</p> <p>  老房子北屋室内</p><p> 老妹妹坐在北窗下的大沙发椅上的照片,这个大沙发椅是一对,是我大哥专门为家里设计和制作的。靠背放下有一对折叠的腿支撑,一对沙发椅都放下对接起来就是一张大床,很适合我们家人多的需求。后来五哥特意为大沙发设计制作了内含轴承的铁套腿,老父亲又用行李带设计了一个挂钩绳带,完美结合,使用方便,只要双手抬起大沙发椅子的前沿,就可以自如地在屋里行走,放下来就是小双人床。</p> <p>  六哥播放黑胶片唱盘,这台收音机兼唱片播放机是大家的最爱。</p><p> 在这之前家里的收音机📻是我大哥动手焊接制作的,矿石收音机,还在院子里立起一根接收信号的杆子,需要佩戴上耳机🎧收听,接听效果还很好,就是节目太少,可以接收的台有限。</p> <p>  老房子北屋室内</p><p> 五哥五嫂从河北省邯郸涉县铁厂回家来看望爸爸妈妈,六哥 我 妹妹 陪同合影照。</p> <p>我的大哥和我的侄女</p><p>我的四哥拉小提琴🎻</p><p>我的六哥拉二胡</p> <p class="ql-block">辛苦而快乐和幸福感满满的</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九弟士东大哥士延五哥士荣六哥士华田双喜哥(五哥的同学好友)</p> <p class="ql-block">  延年富贵荣华明红东在六哥士华光荣参军时刻的合影。</p> <p>老邻居魏娘和孩子们(二宝三宝四宝)</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二八大梁式自行车🚲</p> <p>老父亲的设计与发明:</p><p>折叠两用座椅兼购物车</p> <p class="ql-block">座椅(双轮收起)</p> <p class="ql-block">购物(双轮打开)菜篮子挂上</p> <p class="ql-block">平时收纳放在哪来都不占太大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简便实用。</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引滦入津拆迁时)</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的珍贵影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