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专题双票封欣赏

独行背包客

<h3>  <b>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br>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h3> <h1><b>江西省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纪念馆</b></h1> <h3>  <b>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b></h3> <h3><b>相关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和邓小平</b></h3> <h3><b>毛泽东(湖南省韶山市毛泽东同志故居)</b></h3> <p class="ql-block"><b>毛泽东(湖南省韶山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b></p> <h3><b>周恩来(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同志故居)</b></h3> <b>周恩来(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b> <h3><b>朱德(四川省仪陇县朱德故居)</b></h3> <b>朱德(四川省仪陇县朱德纪念馆)</b> <h3><b>刘少奇(湖南省宁乡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b></h3> <h3><b>邓小平(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b></h3> <h1><b>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一苏大旧址)</b></h1> <h3>  <b>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苏区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历时十四天,听取了毛泽东作的政治问题报告,项英作的劳动法草案报告,张鼎丞作的土地问题报告,朱德作的红军问题报告,周以栗作的经济政策问题报告,王稼祥作的少数民族问题报告,邓广仁作的工农检察问题报告,任弼时作的苏维埃宪法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及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大会最后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 <br>  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其下设的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从此,毛主席的称呼就在瑞金喊响了,并一直喊到北京,传遍世界。</b></h3> <h1><b>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革命旧址(二苏大旧址)</b></h1> <h3>  <b>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二苏大会”,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b></h3><h3><b>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礼堂内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1500人左右,每个代表都领到两本油印小册子,那就是毛主席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在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纳”、“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以及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决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等17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36人。2月1日“二苏大会”胜利闭幕。<br>  2月3日,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礼堂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选举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b></h3> <h1><b>江西省宁都县中央红军反围剿战争纪念馆</b></h1> <h3>  <b>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b></h3> <h1><b>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红军长征第一山)</b></h1> <h3> <b>长征第一山云石山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1934年7月临时中央政府从沙洲坝迁驻此地小山上的云山古寺,山中风景优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1934年10月10日,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就从这里迈开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从云石山出发开始长征,因而云石山被称为“长征第一山”。<br>  在云石山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主任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继续领导苏区军民坚持革命战争,以保留革命火种。</b></h3> <h3><b>相关人物:项英、陈毅</b></h3> <h3><b>项英(湖北省武汉市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b></h3> <b>项英(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b> <h3><b>陈毅(四川省乐至县陈毅故里)</b></h3> <b>陈毅(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馆)</b> <h1><b>江西省于都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b></h1> <h3>  <b>1933年9月起,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拒绝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推行错误的战略,导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 </b></h3><h3><b> 10月16日,参加战略转移的各部队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17日,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红一、三、五、八、九军团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中央、军委机关、红军总部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就是从于都县城东门的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b><br></h3> <h1><b>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b></h1> <h3>  <b>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b></h3> <h3><b>相关人物:彭德怀、聂荣臻</b>。</h3> <h3><b>彭德怀(湖南省湘潭市彭德怀故居纪念馆)</b></h3> <b>彭德怀(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b> <h3><b>聂荣臻(重庆市江津聂荣臻元帅故居)</b></h3> <b>聂荣臻(重庆市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b> <h1><b>湖南省通道县通道转兵纪念馆 </b></h1> <h3>  <b>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县恭城书院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这次会议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在危急关头,促成了通道转兵,甩开了敌军的围堵,使中央红军免于灭顶之灾,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后来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b></h3> <h1><b>贵州省黎平县黎平会议会址</b></h1> <h3>  <b>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占领黎平后,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这是红军离开江西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紧要关头改变红军的战略方针,变被动为主动,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b></h3> <h1><b>贵州省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b></h1> <h3>  <b>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 31 日下午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 ( 今草塘) 宋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br> 猴场会议是红军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强调加强政治局对作战方针的领导,基本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确立转入反攻,消灭敌人主力的指导思想,使作战方针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赤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瓦解白军,传播革命火种。猴场会议决定,红军一举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h3> <h1><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b></h1> <h3> <b> 1935年1月15一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br>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h3> <h1><b>贵州省遵义市红军总政治部旧址</b></h1> <b> 红军长征时,总政治部曾设在遵义杨柳街天主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于从未修缮过, 木柱腐朽,四壁倾斜。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学堂在南端,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木结构。<br>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b><br> <h1><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b></h1> <b>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位于古寺巷(今幸福巷28号)。属于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b> <h3><b>相关人物:张闻天、王稼祥。</b></h3> <h3><b>张闻天(上海市张闻天故居)</b></h3> <b>张闻天(黑龙江省宁安市张闻天旧居)</b> <h3><b>王稼祥(安徽省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b></h3> <h1><b>云南省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b></h1> <b> 1935年1月下旬,中央红军分兵三路从遵义向川南进发。途中,土城战斗失利,损失很重。红军一渡赤水后,在四川泸州、宜宾一带北渡长江,严重受阻,被迫改向集结扎西,研究新的对策。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先后在水田花房子、大词滩、扎西镇连续召开会议。因为扎西是会议结束的地点,所以,史称这次会议为"扎西会议"。</b><div><b>  扎西会议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决定《决议大纲》在红军中传达贯彻;研究部署了红军的精简缩编问题;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作出了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的决定。扎西会议使毛泽东的军事主张得到全军的认可和贯彻执行,会后即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遵义大捷,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为红军继续长征并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b></div> <h1><b>贵州省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b></h1> <h3>  <b>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b></h3> <h1><b>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b></h1> <h3>  <b>娄山关战斗是指1935年2月,红军三军团十三团在娄山关关北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发生的一场战斗。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b></h3> <h1><b>贵州省遵义市苟坝会议会址</b></h1> <h3>  <b>苟坝会议是1935年3月在苟坝的一场会议。苟坝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b></h3> <h1><b>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b></h1> <p class="ql-block">  <b>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24日攻占大渡河右岸石棉县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次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17名战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一只小船,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渡成功,击溃左岸敌守军一个营。因大渡河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有4只小船,每天只能渡一个团。中央军委决定夺取上游沪定桥为渡河点,部署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之左岸,林biao率红二军团指挥部、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之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b></p><p class="ql-block"><b> 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击溃国民党军阻击,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抢占泸定桥西头桥头堡。这时,铁索桥木板已全被拆除,只剩下数根铁索悬荡在空中,东岸桥头有川军约1个团的兵力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红军第二师第二连22名战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扶着悬空的铁索向桥东攻击前进,夺取了东头桥头堡。后续部队紧跟过桥,占领泸定城,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会合</b></p> <h1><b>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b></h1> <h1><b>四川省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b></h1> <p class="ql-block"><b>相关人物:刘伯承、林biao、杨得志。</b></p> <h3><b>刘伯承(重庆市开州刘伯承同志故居)</b></h3> <b>刘伯承(重庆市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b> <p class="ql-block"><b>林biao(湖北省团风县林家大湾)</b></p> <b> 杨得志(湖南省株洲县杨得志故居)</b> <h1><b>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会议旧址(毛主席旧居)</b></h1> <b>磨西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由法国传教士始建于1918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在教堂神甫楼内召开了"磨西会议"。<br> 1935年5月27日,毛泽东从安顺场出发,经海尔洼、田湾、菩萨岗、猛虎岗,向磨西、泸定方向前进。5月29日傍晚,红军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毛泽东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晚10时,毛泽东在神甫楼召集同行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秦邦宪、林彪等召开会议,史称"磨西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不去康定,因为兵员、粮食得不到补充;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征求陈云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四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掉的党组织,而后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通知部队抓紧筹集补充粮食。磨西会议是泸定桥会议的预备会,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 当晚毛泽东夜宿神甫楼,次日凌晨4点,毛泽东等离开磨西教堂,行进到到磨岗岭半山坡时,接到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b> <b>相关人物:陈云</b> <h1><b>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会议旧址</b></h1> <b> 1935年6月24日,红一方面军红六团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镇,时任卓克基士司官寨国民党“游击司令” 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他们与红一方面军担负先遣任务的红四团相遇,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观瀛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红一方面军两个团顺利进入官寨。</b><div><b>  7月1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士司官寨,并于3日在“士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一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决。</b><div><br></div></div> <h1><b>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b></h1> <h3>  <b>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4团决定,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6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此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b></h3> <h1><b>宁夏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b></h1> <h3>  <b>1935年10月7日,中央工农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b></h3> <h1><b>陕西省吴起长征会师地纪念馆</b></h1> <b> 红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b> <h3><b>相关人物:刘志丹、谢子长</b></h3> <h3><b>刘志丹(陕西省志丹县刘志丹烈士陵园)</b></h3> <h3><b>谢子长(陕西省子长县谢子长烈士纪念馆)</b></h3> <h1><b>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会议会址</b></h1> <h3>  <b>1935年12月17一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将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副主席,确定了红军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b></h3> <h3></h3><h1><b>河南省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求代办)</b> </h1> <div><b> 红二十五军原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二十五军。<br>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290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令,由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5月沿途经历多次战斗,粉碎国民党军二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人,军部曾经驻扎在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翻越秦岭出陕西省长安县沣峪口后,西征北上,进占甘肃两当、天水、秦安,翻越六盘山,经镇原、庆阳,于9月15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次日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结束长征。</b></div> <h3></h3><h1><b>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b></h1> <div><b>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下,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经过独树镇战役、庾家河血战,一路斩关夺隘、浴血奋战,击溃了国民党数万大军的围剿。于1935年2月3日突进葛牌镇,歼灭当地民团后,成立了鄂豫陕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又以此为依托,进行了文公岭战役、袁家沟口战役等,有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为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葛牌因此成为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被载入了革命的史册。 </b></div> <h1><b>甘肃省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b></h1> <h3>  <b>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b></h3> <h1><b>四川省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纪念馆</b></h1> <h3>  <b>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部随即进驻于通江文庙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曾中生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胜利的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使根据地扩展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辖二十二县一市,人口约500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四个师一万五千多人发展到五个军,八万多人,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b></h3><div><b>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十万人。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处在总退却阶段,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重大分歧,六月下旬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张国焘勉强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但又借口中央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要求改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妄图篡夺领导权。党中央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br> 会后,张国焘造谣生事,蒙蔽事实真相,肆意歪曲中央的路线,破坏中央的威信,挑拨一、四方面军的关系,并进行频繁的篡权活动。他指使他所控制的川康省委致电党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增设军委常委,并提出了具体的名单。他还授意他的支持者向中央建议,要求任命张国焘为“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问题没有解决,阻挠四方面军北上。中央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张国焘才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br></b></div><h3><b> 党中央应四方面军领导的要求,派叶剑英等同志到那里去工作。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在芦花开会,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富春为政治部主任。</b></h3> <h3>  <b>相关人物:徐向前、叶剑英</b></h3> <h3><b>徐向前(山西省五台县徐向前故居)</b></h3> <b>徐向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馆)</b> <b>叶剑英(广东省广州市叶剑英故居纪念馆)</b> <b>叶剑英(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馆)</b> <h1><b>湖南省桑植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b></h1> <h3>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由红2、6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2、6军团和红32军分别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湘赣和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执行长征先遣队任务的红6军团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2军团在木黄会师。红2、6军团从实际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壮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并配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从湖南省桑植县出发,突围湘黔边,进军黔西,转战滇黔边,渡江北上,翻越雪山,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团结红四方面军坚定北上,穿越草地,横扫陇南,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条件。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h3> <h3><b>相关人物:贺龙</b></h3> <h3><b>贺龙(湖南省桑植县贺龙纪念馆) </b></h3> <b>贺龙(江西省南昌市贺龙指挥部旧址)</b> <h1><b>贵州省石阡县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b></h1> <h3>  <b>1936年1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率领下进驻石阡县城,将总指挥部、军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卫生部、供给部、国家保卫局等军直机关设在天主教堂内。红军在阡休整了10来天,并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壮大了红军队伍,扩大了红军影响。在此期间,任弼时、贺龙等军团领导人住在天主教堂北楼。</b></h3> <h1><b>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b></h1> <b>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紧邻312国道,距静宁县城20余公里。<br>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机关数万红军将士在界石铺驻留,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b><div><b>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地区,更是毛泽东在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br> 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纵横穿插、多次汇合,长征期间红军5次经过静宁,足迹遍布全县13个乡镇50多个村社,发生过大小战斗十余次,成立了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苏维埃政府,组建界石铺等10个区、35个乡苏维埃政府。<br> 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红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9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8位大将,杨成武等47位上将、161位中将以及千余名少将曾在这里宿营或战斗,铸就了光辉的革命丰碑和不朽的精神家园。</b><br></div> <h1><b>宁夏西吉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园</b></h1> <h3>  <b> 继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二方面军行动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率领总部及二军团官兵同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时属西方野战军)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及所部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官兵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总部设在将台堡城堡内,会师部队在城堡东侧大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会师。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会师地。</b></h3> <h3>  <b>相关人物:任弼时、关向应、左权</b></h3> <h3><b>任弼时(湖南省汨罗市任弼时纪念馆)</b></h3> <b>左权(山西省左权县左权烈士陵园)</b> <h3>   <b>后记: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b></h3> 我的集邮双票封美篇系列<br><br>毛主席专题双票封(上)<br>毛主席专题双票封(下)<br>周总理专题双票封(上)<br>周总理专题双票封(下)<br>永远的怀念<br>党的先驱专题双票封<br>共和国缔造者专题双票封<br>红军长征专题双票封<br>十大元帅专题双票封<br>东北抗战记忆专题双票封<br>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专题双票封欣赏(上)<br>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专题双票封欣赏(下)<br>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专题双票封欣赏<br>雷锋专题双票封<br>战疫期间全国出入证实寄封<br><br>敬请阅读和关注我的拙文、谢谢点赞,欢迎评论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