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带鹀

jing jing

<p class="ql-block">英文: White-throated Sparrow </p><p class="ql-block">学名: Zonotrichia albicollis</p><p class="ql-block">白喉带鹀为鹀科小型鸣禽. 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 又称白喉麻雀, 加拿大麻雀. 白喉带鹀有一个近属亲戚叫黄胸鹀, 中国人一般叫禾花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p><p class="ql-block">白喉带鹀的长度为17厘米 (6.75英寸), 翼展为23厘米 (9英寸),通常重量为26克 (0.91盎司). 属小型鸣禽. 体羽颜色多态. 成鸟白色条纹和棕褐色条纹相间, 顶盖黑色, 由一个狭窄的白色条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喙基有一块明亮的黄色区, 延长至广阔的白色眼眉, 形成黄色眼端. 耳覆羽和胸部灰白色, 灰色尾羽. 喉部白色, 内衬紧密黑色羽毛, 尤其是下部. 有些品种或个体喉部亮色有黑色条纹. 胸部有灰色或棕褐色条纹, 条纹一直延续到侧翼, 但腹部通常是浅灰色. 翅膀为红褐色, 有两条白色条纹. 两性形态相似. 虹膜黑色, 嘴黑色, 腿粉红色.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存习性:</p><p class="ql-block">它们中一些在北泽西的森林中繁殖, 但除此之外, 它们的繁殖范围几乎包括加拿大的所有林木区, 以及美国南部到大湖州, 纽约和新英格兰的林木. 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 它们是候鸟, 短期或中期迁徙. 从9月离开自己的住地, 迁移到美国南部, 在美国过冬. 通常栖息于半开放的地区的灌木丛. 主以草子, 种子, 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也吃昆虫和蜘蛛.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 </p><p class="ql-block">春天返回出生地, 在地面上或者落叶林或温带阔叶混合林灌木筑巢. 交配时, 它们几乎总是相反颜色配对繁殖. 这两个颜色的变种数量上大致相等. 无论雄性还是雌性, 白色条纹的变种在繁殖季节比棕褐色条纹变种更好斗. 繁殖期是5月至8月, 在地面上建巢, 通常隐藏在植被的凹陷处, 这样双亲栖息时便于瞭望监测环境和天敌, 以确保鸟巢的安全. 巢用草, 树枝, 树皮, 松针和苔藓构筑, 内部为软草和毛发. 雌鸟产3-5个卵, 淡蓝色或绿色, 有许多褐色或白色斑点. 由雌鸟单独孵化, 持续12至14天. 雄鸟帮助喂养雏鸟. 幼鸟离巢期约7至12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