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微知著,构“见”未来——记正则幼儿园建构区研究小组活动

木棉花

<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区域,是幼儿进行建构创想的一块场所。美观舒适的建构区环境是支持幼儿活动质量的保障。而材料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选择适宜、充足的材料,才能更好引发幼儿建构兴趣,积累感性的经验,给予空间感的表达,只有对建构物体有深刻、细致的观察、了解,才能实现搭建愿望。为了更好的发挥建构区对幼儿发展的支持作用,本学期我们教研专题围绕着“环境审议,积木补给,教师体验,策略支持”展开研讨。</p> 跬步千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环境审议 支持孩子</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中,为了进一步满足与支持幼儿的建构,建构小组的老师们首先对建构区的环境与材料进行了审议。</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分年级组到每个班进行了环境与材料的观摩,而后对每班的单位积木块提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1.根据小中大单位积木的配备标准,部分班级积木块数量不够。</p><p class="ql-block"> 2.部分班级积木标准配备参差不齐,有的班级反应小积木块过多。</p><p class="ql-block"> 3.积木的流失大,未能妥善保管。</p><p class="ql-block">针对以上问题,大家进行了分析:</p><p class="ql-block"> 学校前后为每班都提供过两套积木,按理在积木的数量上不会少,但是积木都少到哪里去了呢?有的老师说,美工区缺一个夹子,所以积木拿过去放架子用了;有的老师说,板凳上冒出一颗钉子,积木拿过去敲钉子用了;也有的老师说,交换班级时不知道积木清洗消毒过的积木放哪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积木缺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通过分析后大家商量出了具体措施:</p><p class="ql-block"> 1.再购部分积木块,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2.按照《0-8岁环创》积木配备标准,全园进行积木大调整,避免各班积木的参差不齐。</p><p class="ql-block"> 3.制定单元积木保管办法,妥善护理,不许他用,设计积木统计表,开学初做好统计,放假前做好盘点,换班时做好交接并签字,避免积木块的流失。</p><p class="ql-block"> 通过积木的大调整满足了各年龄段幼儿建构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经过老师们的查阅和统计,设计了以下表格:</p> <p class="ql-block">  和孩子们一起给班级积木进行分类、计数、统计、调整……</p> <p class="ql-block">  足够量的积木,是孩子们积累丰富建构经验的基础, 孩子们的建构技能在逐渐提升,同时收纳的本领也在一次次实践和探讨中形成了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方法体系。积木应该存放在便于儿童取放的开放式柜子上,柜子上的标记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标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班孩子在收纳积木时,根据年龄特征把大积木分成3类摆放,小的特殊形状的积木可以用带轮子的篓子进行收纳。这样的摆放,既节省了小班孩子收拾积木的时间,还方便孩子们建构开始时的拿取。</p> <p class="ql-block">☆ 中班孩子在收纳积木时,根据自己的兴趣,收纳的方式和习惯,自己设计标志,可以在纸上画,可以直接用彩笔画在柜子上,还可以把原积木粘贴在柜子和篓子上,这样方便其他小朋友一目了然,做到归类摆放。小的,形状不规则积木分类放在篓子或者盒子里,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搬运自如。</p> <p class="ql-block">☆ 大班幼儿直接用简单的形状图片提示,积木整齐摆放在柜子上,并且呈现出数学关系。例如,将四单位块放在柜子底部,其上一层的架子上放置两块双单元块,再在双单元块上的柜子上放上4块单元块。最长的积木块放在底部,这样不仅有助于稳定柜子,还能使孩子更容易安全地从柜子上取拿积木块。同时提供多种运输积木的工具,如篓子,篮子,筐子等,用图片或数字做好标记。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发展水平,节日节气,可以投放各种开放式材料:地毯,屋顶,农场动物玩具,玩具小人,交通标志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成为孩子,走进孩子</b></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搭建技能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幼儿搭建游戏观察及指导策略,努力将建构游戏开展的更加圆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教师体验式建构,大家各显神通,提炼精华,从搭建技能、基本要求、拓展要求、技能等几个方面共同合作。</p> <p class="ql-block">  进入建构区,教师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积木进行搭建,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真正变成“儿童”,通过自己的身体与感官像幼儿一样去面临问题情境。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反思幼儿游戏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的良好契机:我是基于什么搭建的这个作品?在游戏中我怎么玩?遇到困难怎样面对与解决?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小班教师体验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班教师体验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班教师体验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成为孩子,了解孩子</b></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体验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深切的感受到一场看似简单的建构活动,成人由于受固有思维的限制,在操作过程中会束手束脚,无从下手,不如孩子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而孩子们是跟着内心的想法去搭建去创作,作品更加灵动而富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体验建构的再认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成为孩子,懂得孩子</b></p><p class="ql-block">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建构游戏的不同层次,以及教师体验后的感受结合此次活动的议题:</p><p class="ql-block">◆“教师选择搭建的作品是什么?在游戏过程中如何体验?</p><p class="ql-block">◆“体验前和体验完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变化?”</p><p class="ql-block">◆“体验之后,教师的支持策略会有什么改变?”</p><p class="ql-block"> 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各种现象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再围绕“游戏体验带来的体验感受——引导策略”的问题链,进行深入研讨,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博采众长</b></p> <p class="ql-block"> 小班:搬运、整理积木时,小推车、手拉车方便快捷,适宜取放大积木。提篮适合拿取小积木。在建构体验中发现成人与幼儿的区别,成人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作品,而小班幼儿在不断的重复动作,如垒高、围合,这是幼儿在大脑中建立内部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意义建构。因此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创设适宜环境来支持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中班:幼儿的作品主题是在建构过程中日趋形成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在建构时积木与自然材料不能随心所使用,交换的时候,你所需材料已经用完,这时幼儿需要怎么做——去体谅、去沟通、去交流。教师在游戏中体验到幼儿的感受,根据幼儿的需求,支持幼儿游戏后进行简短的作品交流,鼓励幼儿拥有同理心。从观察孩子到成为孩子,要能够读懂孩子的所思所想,给予一些鼓励,提供支持,让他们在建构的作品更丰富且具有连续性。</p><p class="ql-block">  大班:大班的幼儿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而言,它们之间有合作、有商量,取放有序,建构作品生动而又灵动。当教师变成孩子,被固有的思维控制,从观察角度发现一件简单的事情却不是那么容易完成。操作过后发现大班的幼儿需要更多的空间、时间去完成建构作品,同伴间需要交流,辅助材料需要更大气的来支持幼儿的游戏。从视频、相片中获取同伴的建构经验,从书籍、仿真建筑中亲身感知体会建筑的结构特点。当教师成为孩子,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就能更好地支持幼儿。</p> <p class="ql-block"> 通过递进的研讨活动,以及各位老师的分享交流和观察本班幼儿建构游戏时所看到的现象。理解她们的言行,读懂她们的思维,用不同的策略去支持,让她们在游戏中自由自主的玩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析毫剖芒 <p class="ql-block">  在有针对的学习研讨后,我们结合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总结以儿童积木游戏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认识积木阶段</p><p class="ql-block"> 看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孩子是好奇的。看到这些材料,孩子会想去摸一摸,尝一尝。他们会带着积木走来走去,慢慢明白这到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重复性排列、堆叠与象征行为</p><p class="ql-block"> 认识了积木后,孩子开始尝试两个搭在一起,把相同的积木进行简单地堆叠,但这只是建构发展的开始阶段。</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架桥、围堵与对称性图形</p><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孩子的建构方法逐渐增多,不局限在重复单一的行为。孩子的建构行为更多元。</p> <p class="ql-block">第四阶段:实质建构期</p><p class="ql-block"> 孩子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拼搭,并创设出建构的作品。孩子们还会主动给作品取名字,赋予建构作品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建构体验,可以使儿童快速发展这些阶段,儿童体验越多,就会有越复杂的积木建构作品出现,一维二维甚至更多维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孩子们游戏中很多图式的出现………</p> 踔厉奋发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教研成效。理论知识与实操相结合,科学掌握教育意义,仔细聆听、认真记录,这是老师们最美的学习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认识的转变一定可以促进教育行为的转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沉淀于心,我们一直在教研的路上,一直在寻找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老师们对自己本学期班级建构活动的认识和小结:</p> <p class="ql-block"><b>宋丽萍老师:</b>进入大班后,1.幼儿经常把建构区的活动和其它区域的活动进行联接,比如,和艺术区进行联接,为建构作品添加必要的“福”字、窗花等;和读者区进行联接,把自己建构作品的过程创作成绘本故事等。2.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更注重合作,在活动中遇到难度比较高的建构,幼儿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3.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p><p class="ql-block"><b>盛云霞老师:</b>我们班的孩子在建构中更多的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再现生活场景,自由自在地表达感受、理解、想象和情绪体验等,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适时提供辅助材料,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才不会被干扰,能更专注地建构。 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的经验分享,适时的提炼总结还能提升幼儿的建构经验。</p><p class="ql-block"><b>钱宁老师:</b>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建构都从独自建构到合作建构,孩子们会对我提供的图片和辅助材料感兴趣,会带着小伙伴一起商量今天搭什么,当我拍下照片与孩子们分享的时候,孩子们会为自己的建构感到骄傲。所以我觉得适时的提供图片、材料和及时的分享可以大大的提供给孩子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潘芳菲老师:</b>进入中班之后:</p><p class="ql-block">1.建构区的孩子逐步开始会表征自己想搭建的作品,并且会看设计图纸,还能进行分工合作搭建.</p><p class="ql-block">2.遇到想要的材料不够时,可以找其他材料代替,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丰富.</p><p class="ql-block">3.在搭建的过程中有了对称、比例、重力等相关概念.</p><p class="ql-block">4、活动结束后,会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p><p class="ql-block"><b>张芳芳老师:</b>我们班大部分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在架构时,围合、镂空、对称等技巧都能大胆去尝试,同伴间的分工合作也多了,有的幼儿负责设计,有的幼儿负责提供材料,有的幼儿负责搭建,有时他们又会各自搭建,不一会就搭建各种各样的桥,使各个建筑有了联系,这样整体造型就更加丰富了,每次有搭建丰富、富有创意的作品时,我们都会保留作品,请幼儿一起来欣赏,发表自己的看法,说一说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最特别的是哪一部分等,和好朋友分享经验,丰富了幼儿搭建的经验和技巧。</p><p class="ql-block"><b>何婧怡老师:</b>小班孩子的建构,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刚开始单独的垒高、连接,到后来复杂的组合,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丰富,建构内容变得精彩多样,明珠塔、加油站,孩子们用积木建构着周围所熟知的建筑,体现了他们的观察创造,与生活相连。而每一次建构过后,孩子们都会主动要求拍照留存,一次次的集体分享,参与建构的孩子开始主动介绍起自己的建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自信与满足。</p><p class="ql-block"><b>陈彩秀老师:</b>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建构经验的累积,我们班的孩子已经从建构单一的作品到建构一些复杂的作品,从一个人建构发展到两个到三个人,到现在的多人合作,他们从建构的主题,到自由建构,他们一次次不断地尝试探索,到最后的完美呈现,整个过程孩子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他们的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等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p><p class="ql-block"><b>陈琛老师:</b>中班的幼儿搭建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搭建过程中,他们彼此通过交流,对颜色、数量、面积、长度等概念都会有具体的了解,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扩展。幼儿游戏中的教师就像“场务”和“配角”,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一切的服务,不露痕迹地在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助他们一臂之力,同时发现新的问题,为下一个游戏脚本准备环境和材料。教师的角色更多转向间接支持和帮助,学会等待,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p><p class="ql-block"><b>张恬老师:</b>孩子们进入中班后,对周围的物体和建构物有了更深的观察,建构经验更加丰富,在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出来,运用架空、叠高、对称、延伸等建构方法搭建,通过随意变换,反复创建,协商、合作交往、语言表达、量与数感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b>郦文英老师:</b>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大班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的建构方式是边建构边思考,边不停地改变建构的想法,最后作品建构结束后会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建构作品。随着时间的发展,小朋友的建构慢慢地出现的有意识的建构,他们会在建构之前设计出自己想要建构的作品,并把作品记录下来,会提前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建构作品,完成的作品会和设计图上呢作品几乎差不多,然后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感!</p><p class="ql-block"><b>刘玥老师:</b>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大多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也时常出现解构行为。经过本学期幼儿在建构区的游戏,我们通过拍照,视频,交流分享等形式,幼儿的建构慢慢开始出现垒高,平铺,连接,围合等多种图示,交替建构。幼儿在建构中的交流也慢慢增加,合作意识在个别幼儿中有所显现,幼儿的作品面积更加庞大,更加的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孩子们也更加乐意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在今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会结合幼儿的建构想法和行为,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建构材料。让幼儿真正快乐建构,享受建构,乐于分享。</p><p class="ql-block"><b>胡彩霞老师:</b>我们班幼儿在建构区的游戏,技能发展从垒高,到平铺,延长,围合交替使用。幼儿之间的交流有所增多,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幼儿的作品更加的丰富,表达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从无目的搭建,到有意识的搭建。游戏结束时会快速的整理收纳积木。建构游戏促进孩子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及社会领域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杭天瑜老师:</b>起初,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兴趣。因此,我最先在墙面张贴了幼儿园各种设施的照片供幼儿欣赏与建构。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们搭建的最多的建筑物就是滑梯,而且大多是同样的形式。于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丰富生活经验,我拍摄了幼儿园里各种滑梯的照片(淘气堡、安吉梯、东操场滑梯等)投入进区域。我惊喜地发现幼儿们滑梯的搭建出现了“背靠背式”的、“双层式”的等等。紧接着,根据节日节气等,我先后投放了国庆节的建筑照片、冬季的冰滑梯等等。12月的一次集体游戏分享中,我了解到幼儿们对于生活中的圆形建筑特别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在玩游乐场、公园等的时候经常看见。据此,再结合新年的元素,我投放了一些圆形花坛、圆形门、圆形桥等照片以及红灯笼。幼儿们的搭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p><p class="ql-block"><b>岳云老师:</b>建构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通过观察我看到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每次孩子们的建构作品都让我感到非常惊叹。幼儿的建构作品不仅来源于从小班开始的经验累积,也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教师要根据节日、节气、天气、幼儿兴趣点等因素及时调整建构区的辅助材料,增加更多孩子们需要的元素,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平台,游戏中大班幼儿还能把自己观察的建筑图片和生活中看到的建筑与辅助材料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建构作品,这些都能使幼儿的建构作品更加丰富、细致,每一个建构作品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孔爱萍:</b>小班幼儿从开始的重复,平铺到后面的垒高,架空,连接等等,从开始的单独游戏到后来的合作游戏;当幼儿介绍这是他搭建的桥时教师也要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桥如果中间断开会怎么样?你只看见过在地上的桥吗?看见过在水上的桥了吗?那水上的桥应该怎样搭建呢?你看见过高低不平的桥了吗?幼儿就会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尝试,发展。小班幼儿不适宜提供辅助材料,容易分散注意力;在建构中也发现粗的圆柱支撑是最稳定的,下学期我会把粗圆柱另外分类,这样幼儿就可以很快的支撑建构起来,作品也会更加壮观。</p><p class="ql-block"><b>包恒:</b>幼儿在进入中班后,在建构游戏中已经有了平铺、架高、围堵、连接等基本的搭建技能,在游戏中也能够有一定的简单的分工合作,整理积木的能力和速度都比小班有了明显的进步。都说观察是有效指导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一定时期内的兴趣点,及时把握幼儿随机生成的兴趣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孩子共同商量出可以提供的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王春燕:</b>大班幼儿在建构时加入更多身边场景。比如公园的亭子、楼房会有一个主题,更多的孩子会有合作意识。除了根据季节节日投放材料以外,我在观察他们的同时也会听他们在交谈什么,以便于我下一次针对性地去投放他们需要的材料。让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够更加开阔思维构建出出乎意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陈杨萍:</b>升入中班,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建构的技能、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进一步增强,对于建构的某些细节,考虑得更细致,接下来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并且让他们自由的讨论交流,教师不可以去打断,听听孩子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往往你眼睛看到的并非孩子所想的,往往他们的想法,是你无法估量的,无形中有的时候觉得我们真的要向孩子学习,他们好的想法,你未必能想到,同样孩子在建构中有了冲突和问题,想法不一致,这也是恰恰提升他们经验的时候,给他们些商量的时间,擦出一些幼儿之间的不一样的火花,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经验及时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兴趣与强项,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p><p class="ql-block"><b>刘珏老师:</b>孩子们进入大班后,在设计、主题的确定及合作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会根据当下的经验、季节、节日节气调整建构主题。中班时,他们在画设计图时往往是独立完成且表现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块内容,但是大班后,他们会在合作谈论下,共同完成设计图,画出的设计图也是较为完整,全面的。对于建构主题,也能随着当下的经验和老师投放的材料,积极主动的进行调整,如自然日后,孩子们主动的建构农场,意犹未尽。当看到老师投放泡沫、网袋后,想到要建构关于冬天、关于雪的场景。建构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班时,当老师与孩子们分享个别孩子的建构作品时,其他孩子会模仿,但大班后,更多的孩子是借鉴,并加入自己的创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p><p class="ql-block"><b>朱鸿燕老师:</b>小班幼儿从不断断的重复动作,如垒高、围合,连接,到慢慢的有了架空、对称,从单独到合作,从简单到复杂,一点点的改变都是幼儿在大脑中建立内部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意义建构。因此多观察、多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创设适宜环境来支持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观察幼儿了解到幼儿在建构游戏时不断重复出现连接、定位的图式行为,所以在环境上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桥的欣赏图片,满足幼儿的发展。新年的到来在桥的模型上挂上小灯笼,让幼儿从实物中感知节日。</p><p class="ql-block"><b>毛云花老师:</b>大班幼儿的建构活动,他们的精细动作日趋成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肌肉控制能力。每次构建活动的目的性非常强,坚持性好,作品中的空间感知、想象、创造、思维活跃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具备了合作游戏的水平。随着生活经验的进一步拓展,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前阅读的认知来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对遥远的世界。因此作为孩子们的大朋友,我只有提供丰富的材料、充足的时间、空间,支持他们的建构,鼓励他们建构内容更加复杂、开放,能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情境进行搭建,比如公园、各色的城堡、游乐场、大型的船舰、汽车城等,而不是单一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眭阳宇老师:</b>孩子们进入大班后,会结合当下的节日节气进行建构。在建构前,会与同伴商量、交流绘画设计图,再分工合作搭建。合作能力较中班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同时,区域之间也会有连接,比如“新年”,孩子们会把在美工区制作的灯笼、鞭炮、春联、福字等运用到建构区。孩子们的搭建作品我都会拍照记录再分享,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并及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调整更换材料,支持他们的多元化发展。</p><p class="ql-block"><b>毛玉老师:</b>进入中班后我感受到孩子对墙上的各种欣赏图的互动增多了,他们时而讨论,时而创作。记得是国庆节的时候,他们看着一张张熟悉的欣赏图自豪的说着:“这里我去过,我要搭这个”。同时,进入中班后我还看到了孩子们在搭建中的图式群,一个个图式串联了一座座创作作品,有天安门广场、热闹的街道、城市里浓浓的年味……在一个个建构游戏中孩子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社会领域等方面都有了不同发展。</p><p class="ql-block"><b>徐文英老师:</b>我们班幼儿的建构作品不仅在造型上更加多样,除了最基本的方形、圆形外,还出现了六边型、凹凸的造型、组合造型等,在架构时,围合、盖顶、镂空、对称等各种技巧都能大胆地运用。同伴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常常是先看见各自独立的建筑,过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桥就出现了,使建筑间有了联系,使整体造型更加繁复。在这样的搭建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互动,培养了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已经画上句号,在一次次的探讨中,老师们有经验上收获,有思维的碰撞,每一种好的方法都可以被借鉴,每一个疑惑和困难都能化繁为简,体验式建构让自己成为孩子,知孩子所知,解孩子所惑,一路走过,一路风景,一路走来,一路期待…</p><p class="ql-block"> 期待下学期的我们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br></p>

建构

幼儿

积木

孩子

游戏

搭建

作品

老师

教师

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