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陈道明再度爆红: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从独来独往开始

積疊雑潭

最近《流金岁月》热播,让65岁的陈道明火了一把,剧中他的演技依然老练。与其说他在演戏,不如说他早已和角色融为一体。在人人都争着挤进名利场的时代,他却偏爱独处。越厉害的人,越发不动声色,越出众的人,越能在享受孤独的过程中成长。<br></br>作者|哲学君<br></br>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h3>大家好,我是Tiya。</h3></br>知乎上有个问题:<strong>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不合群?</strong>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 <h3>“因为对于优秀的人而言,社交太多,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会降低,而独处使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拥有高质量的人生。”</h3></br>诚然,就像胡适所说: <strong>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strong>  <strong> 人,越孤独,越优秀</strong>最近,电视剧《流金岁月》热播,让65岁的陈道明再次爆红,频频登上热搜。 有人说,虽然近几年他出现在电视上次数越来越少,但只要看到他,就能知道真正用岁月打磨出来的演技是什么样的。 <strong>与其说他在演戏,不如说他早已和角色融为一体。</strong><strong> </strong>剧中他所饰演的叶谨言,在与合伙人交谈时说了一段话: “理想主义者,有时候是很孤独的。 马尔克斯有句话,孤独前可能是迷茫,孤独后便是成长。 我们一起成长吧。”其实这句话也是陈道明自身的写照,尽管身处利欲熏心的演艺圈,他却偏爱独处的静谧。 如今人人都想挤进名利场,可在他看来,独处才是真正的美德。 <strong>在独处时,自我净化,自我调教,安静思考,即使将来有一天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还是能拥有快乐。</strong> 人们常说的“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大抵就是给陈道明最贴切的标签。 除去工作,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艺术和书籍上,给灵魂减负,让思想丰盈。 读书、弹琴、练书法、作画,有时还会陪妻子一起做手工,感受岁月静好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曾评价称:陈道明的文学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 <strong>越厉害的人,越发不动声色,越出众的人,越能在享受孤独的过程中成长。</strong><strong> </strong>周国平说: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站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学会独处者,便能拥有自由,控制好自己的思想不被他人影响。 被称作“斯诺克神童”的丁俊晖也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8岁开始练球,15岁时就夺得世界冠军。 很多人只知道这些光环,但却不知道,他为了练球放弃了娱乐时间,曾经一整年都是独自一人在练习室度过的。 别的孩子觉得他不合群,只有他自己清楚,<strong>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并非不合群,不过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strong> <strong>孤独,并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精神上的独立。</strong> <strong> 40岁以后,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strong><strong>自由是什么?</strong> 演员陈瑾有段话一针见血: <h3>“人,始终都是孤独的,不管你有家,还是有孩子,一个人一辈子始终是和自己相处。</h3></br><h3><br></br> 自由就是你孤独的站立,不依恋、不惧怕,有些事情,别人根本帮不到你,只有你自己。”<br></br></h3></br> 我们常常以为,只要朋友够多,就不是孤立无援。 但现实往往是,在变幻的岁月里,假交情让生活变得拥挤,真朋友都快要放不下。<strong> </strong>不久前的家庭聚会上,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一位长辈,一番交谈后收获颇丰。 聊到成长经历,长辈告诉我:<strong>“人,千万不要为了社交而社交,你的时间应该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strong> 他在年轻时,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于是就觉得应该扩大社交圈,认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 饭局参加了一场又一场,活动参与了一次又一次,微信加了上百人。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本以为的真性情好友,有一天会在生意上“绊自己一跤”,深信不疑的好哥们,关键时刻给敌对的公司做了帮手。锦上添花的人数不胜数,雪中送炭的人寥寥无几。 有个观点说的很对:<strong>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strong> 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辈,如今再提起交友,他笑着说:“一生中能遇到1%懂你的人就够了。” 不禁想起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丁辉,白天在律所忙碌工作,晚上回家后,看到女友送的蛋糕才想起那天是自己29岁的生日。 丁辉的一句:“都没人记得我的生日,就你记得,真的是感动。”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了40岁,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中,宝贵的时间应该留给真正爱自己的人。 正如作家苏苓所写的:<strong>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strong> <strong> 后半生,做</strong><strong>个孤独不寂寞的人</strong>复旦教授陈果在一次讲课的过程中,谈到了她以前的一位同学。 这位同学很特别,经常会在下课之后,孤身一人走出学校,随便搭乘一辆公交车,拿着本子记录沿途风景。 商店、修理铺、车站等等,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在他的眼中都美好至极。 大学几年,他早已将路过的街头巷尾铭记于心。 后来,他又将所见所闻记录成册,闲暇时便拿出来看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有人说,一个人待着时常觉得索然无味,难以忍受寂寞。 <strong>可若是你的内心富足,被更多的新事物所填满,又怎会感到寂寞?</strong> 四年前,著名摄影师高木由利子偶然看到了一片自然山林十分喜欢,于是她开始学习装修理论、考驾照,然后一个人搬进了深山。 她买下了山中的一座房屋,将屋子里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在春去秋来间,慢煮岁月。 65岁的她,说起独居的日子,感慨道:<h3>“人最重要的还是独立,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份事业。”</h3></br> 人到中年,本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摒弃了寂寞带来的郁闷,接近更深层次的自由。 <strong>因为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strong> <p class="ql-block">&nbsp;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nbsp;</p><p class="ql-block">看一部纪录片、读一本好书,从中寻觅人生的意义,体会独处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美食或制作手工,收获新技能,从而充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过去做总结,给未来定计划,自省使人自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扫房间的同时,也是在清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忘了:<b>做一个孤独而不寂寞的人,让心中住进广阔天地。</b>周国平在《独处是一种能力》写到寂寞的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一心逃出寂寞;&nbsp;二是渐渐习惯寂寞,安心建立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等来驱逐寂寞;&nbsp;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诱发出关于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nbsp;从此刻开始,学会独处,给生活留白,你将会发现,这篇土壤还会结出甘甜的果实。&nbsp;<b>独来独往,亦有风景可观;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亦是清欢。&nbsp;</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DEwMjExNw==&mid=2247524785&idx=1&sn=cadcf42fb0abbd1494fa71bdf4f23f1e&chksm=c24074bbf537fdadd6a242e33ac267d7a0ae60954101608584d894f42ec867e970183146765b&sessionid=0&scene=126&clicktime=1611459741&enterid=1611459741&ascene=3&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163b&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U7I%2BYlFfsbNYfaQRe0fvaM%3D&pass_ticket=zGa2991gBgEyXAGIHbTEZUSYbWEe2END%2BrqKFYqb7LlSYGzkkqcE%2BbbaEJxtlsyS&wx_header=1"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